碳排放管理师,碳排放管理师证书有用吗
近段时间最火的证书就是“碳排放”相关了:碳排放管理师、碳排放监测员、碳资产管理师、低碳经济师、零碳建筑管理师、碳资产管理师、碳排放评估师、碳交易师、碳会计员等,大有沾“碳”必火的势头。翻看头条、抖音、手机百度等媒体,相关广告随处可见,其中不乏吸人眼球的描述:新兴行业、市场需求量大、考证拿高薪等,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在网上留下自己的信息,很快就有销售人员向你推销:考下证书可以挂靠,一年能拿5-18万的挂靠费用,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带着疑虑,笔者以求职者的身份应聘到一家专门从事“碳排放”类证书的机构探访,希望可以找到最真实的答案。
这是一家座落在北京房山区长阳的机构。
机构在BOSS直聘上发布了招聘信息,我表示对职位感兴趣,对方约我面试。
过程很简单,就几句话:做没做过电话销售,能不能接受单休,单位不提供五险一金……在正规公司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北京不上五险一金是绝对违法的行为,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奇葩现象。
可见,机构根本没打算长久做,连违法成本都不用评估。
负责招聘的妖艳妇女一直在夸这个项目多好,多能赚钱,保证你一个月能拿到3万以上,她们销冠每月都能拿到5万以上,我假装眼冒绿光,发出哇的惊叹声,内心却有一万只草原神兽奔腾而过……
本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原则,又本着刨根问底的态度,我答应去试几天。
第一天上班,老板跟我讲先培训,随后就打印出几张纸,让我先熟悉销售话术,看了这些话术,我大体上就明白这个环环相扣的骗局是怎么运行的。
这些话术基本上把客户的各种顾虑和问题做了汇总,按照话术上的说辞完全可以解答客户的常规问题。
所有的说术及说辞,归纳起来就三点:
1、 创造需求。依靠网络(老板说以抖音、头条、VIVO、OPPO为主)投放,获取意向客户信息,拿到信息进行电话销售。他们会告诉你,他们公司专业做证书租赁jz服务的(多么高大上,也就是挂靠,但据说挂靠违法,老板不让说挂靠),年后有6家公司委托他们收碳排放师证书,如果有这几个证书,一年的挂靠费能达到10-18万,躺着就能赚钱……心动了吧,谁不缺钱呢?不,谁嫌钱多呢!
2、 探听虚实。问客户是否有碳排放类证书,你回复没有,那就说服你考取,核心就是可以挂靠,一年可以赚10几万,你不相信?接下来会让你相信。你想jz赚钱是不是?那就先填写个《jz名额申请表》,随后用证单位向你核实个人真实信息(这是做戏),跟你签署一个“证书租赁保证协议”,明确表示你考取证书后用证单位会租赁证书,断了你的后顾之忧,不仅如此,用证单位为了支持你考证,你会先给你支付1000-2000元的环保补贴。挂靠保证协议签了,还预先给你打款环保补贴,这下你该放心了吧?你若回复有,那就让你把你的证书拍照发过来,告诉你,你的证书不是用证单位指定类型,不符合挂靠要求,你需要考取用证单位指定的证书。这里补充一点,大家一定会想,先支付环保补贴,不怕拿钱跑了?正常人的考虑都是个人真实信息都在人家手里,这点钱不值得被发出江湖通缉令,只要你收了这个费用,基本上就只能乖乖就范了。
3、 促成付费。你只要相信了”证书租赁保证协议“,就会沿着他们的套路一步步陷进去。既然这么赚钱,那就考一个呗。对方出招了,报考需要有环保资质的企业出具证明,用证单位会帮你出具证明,此外,用证单位委托他们收证,他们有这方面的资源和关系,你只要交钱,保证3个月内拿到证书,如果你没时间复习考试,他们还提供代刷**业务,每证再交500元钱……
到此为止,整个利益链条形成闭环,完美收网。
那么真实情况怎样呢?
就我所知,虽然2021年3月18日三部委将“碳排放管理师“纳入了国家职业目录序列,但目前只是个概念,放眼全国当下并没有形成很具体可行的岗位,未来主管部门如何对”碳排放“职业系列进行规划、设定,需要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证书的含金量一定掌握在主管部门手里,不会无序、愚昧发展,一定不是现在这种证书获取方式。
总结一下:
1. “碳排放“系列证书,目前来看,基本上没什么用,可有可无,有了对就业也没有任何帮助。大家可以做个验证,顺手查一下各种招聘类网站,有没有要求”碳排放“证书的岗位,一试就明白了。
2. “碳排放“系列发证单位众多,之前有人事人才网、中科院、中国节能协会、国家测评网等,目前中科院停发了,协会证书的含金量值得质疑。山雨欲来风满楼,这种混乱无序的状况相信很快就能得到改善。
3. 所谓持证挂靠是不可能的,这是在收割智商税,1-2万办下来的证书挂靠一年能赚5-18万,但凡接受过6年义务教育的都不会相信,全是套路。反过来说,一个没卵用的证书谁会花钱花精力去考,只能通过“挂靠“来忽悠一部分人就范,据说,”挂靠“是这个行业通用的术语。
4. 老板培训时讲过,95%以上的人都是想考证挂靠,解决缺钱的焦虑,你想的躺着赚钱,他们想的是你的报考培训费,至于挂靠协议嘛,总会让你哭不出来的。
补充一下,以上系个人观点,鉴于对证书了解有限,难免有偏颇之处;以上机构营销行为是个别行为,不能涵盖整个行业。言论如有不妥之处,划过即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peixun/281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