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对一辅导补习班,一线教师补课



导读:近日,**xx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这一教育领域的重磅改革引发了各界关注。 围绕《意见》中提到的“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这两大热点问题,我们采访了一位一线教师。他提到,如果“严打”补习班是第一步,接下来该做的是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性,以及更好地提高校内的教学质量。



观察者网这个暑假,您所在的学校参与暑期托管服务了吗?



G老师:假期之前,我们学校的书记给我们发了信息讲这个事情。我们这个区的小学生是在社区里面托管,不是回学校托管,所以全区的所有老师,不管是小学、初中、高中老师都是自愿报名,然后去社区里当志愿者。大家主要负责监督孩子们的自习,也会组织一些看电影之类的活动。



观察者网:最近“双减”政策出台,引发各界热议。有一方的观点是:既然不让上补习班了,那么是不是反而会使得“一对一”补课的模式变得更有市场。毕竟一些有能力“鸡娃”的家长也愿意给孩子掏这个钱。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G老师:“一对一”模式现在确实很常见,哪怕是请教育机构里那些大学生进行“一对一”补课,有财力的家长也是愿意的。



之前我和我们班的一个家长聊天,他就找了那种“一对一”的培训师给他的孩子一周七天“从头排到尾”地上课,包括平常我们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他在晚上和周末也都被安排了“一对一”辅导课程。当然,这样一年的花销也是非常昂贵的,达到了50万。



对于“一对一”模式未来何去何从,我想客观上还是有市场的,但这个市场会不会变大,我个人持保守态度。因为随着“师德协议”执行的越来越严格,未来体制内老师出山补课、开工作室的情况会越来越少。至于机构售卖的“一对一”课程,我想多数家长还是会考虑其正规性和性价比的问题。



安徽黄山一教师在自家豪华别墅有偿补课,被现场查处。图自安徽网



现在社会上在讨论“双减”政策会不会推动“一对一”这类精英教育模式的畸形繁荣,这其实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对于补习班的“严打”只是第一步,后续还是要想方设法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性,进而向着教育公平迈进。



因为现实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对于相对富裕的家庭,哪怕是取消校外辅导,依然可以用自己的人脉或办法去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对于普通家庭,他接触不到这些资源,你不让他参加课外辅导,他就更没有途径去接触了。



过去为了推动教育公平,出台了不少政策,但从成效来看,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果“严打”补习班是第一步,我觉得第二步就应该落在这里。比如,被大家寄予厚望的教师轮岗制度,就因为种种现实因素没有很好地铺开。再比如,之前很火的“慕课”模式,其实能否考虑不要以“表演课”的形式呈现,更多地请一些优秀教师讲解知识,然后把这些视频资料分享给同学们,或许更能物尽其用。所以,我们在这次“双减”的意见中,也看到了“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答疑”等等提法。这些如果后续能有效开展起来的话,对于学生的课外学习安排将大有裨益。



《小舍得》剧照



观察者网:您刚才提到的轮岗制,为什么没有全面铺开呢?



G老师:轮岗制在我们市基本没有实行,周边县市有所实践。就我了解的情况来说,轮岗其实对教师而言,是比较折腾的。如果去一个离家比较远的学校轮岗,有不少生活上的不便。而且一些老师会觉得,反正就在这个学校工作1-2年,对于教学质量抓得也不是很严格。未来,对于轮岗制,我想也会有所完善。



观察者网:暑期托管的模式,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作为一线教师,您有什么建议吗?



G老师:针对暑期托管,我觉得有三点需要特别留意。



第一,是孩子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食品安全。既然是引导老师志愿参加托管服务,那么不可能有很多老师看着孩子,一个空间里面最多就一个老师,那孩子的安全问题就很难保证。这是人身安全,还有一点是食品安全。因为在社区托管,理想状态是家长中午来送饭送菜。但既然家里都有家长了,那托管不托管,其实没什么意义了。家里有人,孩子完全可以呆在家里啊。我最担心的还是夏天,孩子出去吃饭,安全得不到保证。



第二,是托管时期的安排。孩子在学校,有固定的学习任务,有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等等安排。托管期间怎么做,是每个社区自行安排,还是教育局统一规定,这些都需要有个章程。



第三,如何引导教师参与其中。坦率地说,如果是志愿服务,真正自愿参加的老师就比较少了,毕竟平时的工作就很忙碌了,好不容易有假期时间,还要陪伴自己的家人和孩子。到底有几个人自愿,能不能安排得过来?真是个问题。对此,还是要有一个激励性的机制,而不是只强调自觉自愿。



观察者网:此前,一些学校自行开展过一校一案的课后服务,这是否能给暑期托管的探索提供一些启发呢?



G老师:课后服务主要是针对小学存在的“三点半”现象。因为三点半放学,一些双职工家庭没办法接孩子,所以学校统一给这些孩子提供一定时间的课后托管。



但据我所知,我们学校这样的学生不多。因为其实现在一般正常的家庭,虽然父母比较忙碌,但哪家都有个老人能帮帮忙,所以一般来说课后托管的人数不多,课后服务的开展也比较有限,可能无法提供太多模式上的参考——无非就是班主任坐在班里面看着,直到最后一个学生离开了,他才能下班。或者是把每个班极少的需要托管的学生集中到报告厅,统一由老师值班管理。



现在有一个提法叫“课后服务全覆盖”,这其实也在探索中。高中在这方面反应会比较快,小学和初中在模式转变上可能还要花点功夫。据我所知,我们市的一些私立初中已经改革了,它们开始搞晚自习了。还有像之前有45分钟一节课的,现在全部都缩短到40分钟一节课,就是为了能够一天当中多增加一节课的课时。



现在我们的教育领域迎来了一系列改革,我个人理解是和国家的三胎政策相呼应的。因为照着目前的形势,不在教育上面花大功夫改革的话,愿意生育三胎的家庭是不多的。



之前二胎政策放开之后,我们有好多同事生了二胎,家里面的老人带起来是很辛苦的。像老师的话,如果不做班主任,工作时间弹性比较大,比如说我一个时段没有课,我就可以回家去照顾一下小孩。但是像有些职工一天都要耗在办公室里面,那要怎么办呢?只能靠老人帮着。现在放开三胎政策,如果不从课后服务的角度逐渐解决年轻家长带孩子的问题的话,是没办法让年轻人放心地去生二胎、三胎的。



课后托管,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图自新华网



观察者网:谈到生育问题,我们不难看到现在城市中产家庭的教育花销越来越高、“鸡娃”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都在加剧着家长的焦虑。您在日常教学中应该也遇到过吧?面对家长的焦虑,有什么疏解之道吗?



G老师:就我接触到的情况来看,家长们普遍都有一个意识:再穷不能穷教育。像现在养育孩子的话,哪怕家里面没什么钱,在吃穿用度上面节约一点其实都可以的,但是教育花费是很大的一个方面。



某种程度上,教育就是一个自带“内卷”属性的领域,因为我们的家长或多或少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所以大家或多或少都会“鸡娃”。



哪怕在高中,这种基本成绩定型的阶段,我也遇到过一些家长不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定型”了,觉得只要多补课,孩子一定能更上一层楼,甚至有的家长跑到学校来质问我们:“为什么你们不能一周上七天课”;“你们如果增加课时,我的孩子一定能突飞猛进的”……



可是学习时间长不代表学习效率高、质量好。家长总是倾向于觉得孩子在学校里学得不够,并且希望老师能够全方位地替他把控住他的孩子,从作业到他的课外辅导,甚至包括他的纪律,他的人品,他的各种习惯。教育机构也很明白如何利用家长的这种心理。



所以,我们不难想象过去这些年,教育机构为什么能这么有市场。当然,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家长那种认为在校时间越长就越好的心态只是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不仅仅是家长焦虑,我们做老师的,在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上也会焦虑。像我们一个同事,他秉持着绝对不超前教育小孩的那种心态,结果他小孩去年就上小学一年级了,同班同学们都在交流自己唐诗会背多少首,成语会了多少个。他家小孩一下就很自卑,回家就跟家长说也要出去上课,去读衔接班。



结果父母把他带到机构里面,机构说人家小孩从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了,你学得太晚了,跟不上我们这边的进度,就拒绝他了。



从我们身边的例子也可以想见,这样的焦虑和“内卷”恐怕短期内是无解的。长远来看,要想有所疏解的话,就是我刚才提到的,要增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性,以及更好地提高校内的教学质量。



《小舍得》剧照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peixun/408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