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旭 王东红 吕建全 石颍) 洪涛山麓,风吹燕麦如铃响;黄花梁上,嘉谷连片覆陇黄。广武故道,五彩椒茄绘秋田;桑干河畔,瓜果遍地乳飘香 ……金秋时节,行走山阴大地,现代农业风生水起,美丽乡村蝶变观光胜景,新型职业农民引领乡亲走上康庄大道,乡村振兴谱写出一曲曲“新田园乐章”。
旱地结出了“金圪蛋”
风化开裂的覆膜下,黑色的滴灌带从田垄的一头延伸至另一头。滴灌带下,青紫色的葱头齐刷刷地拱出田垄。
“俺种了大半辈子地,搁几年前,像这样的种法还从来没见过。”正在起葱头的王三虎直了直腰,对记者说。
王三虎今年60岁,是山阴县北王庄村村民。他所说的这种“种法”,专业术语叫做“水肥一体化滴灌起垄覆膜蔬菜种植法”,是一种有机旱作农业种植技术。采用这种技术种植的蔬菜,可以有效利用水和蔬菜生长所需的各种养料,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一流。王三虎把一颗葱头放在手里掂了又掂,不无感慨地说:“这可真是旱地里结出的金圪蛋。”
山阴县地处山西省北部,雁门关外,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气温冷凉,无霜期短,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在300—400毫米之间。全县87万亩耕地,山坡区旱地占一半左右,为传统的旱作农业区。
陈永和,1984年12月当上东双山村D支部书记,到2004年辞职,前前后后干了19年。乡亲们至今仍称他为“老掌柜”。按照陈永和的说法,整个山阴县的农业生产,先后经历过旱地农业、旱作农业和有机旱作农业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上世纪80年代以前,老乡们一直延续的是一种“靠天吃饭”的旱地农业。春天到来,犁开干涩的土壤,将种子撒进去,然后眼巴巴地等着老天爷下一场及时雨。平常年份,谷子亩产也就200来斤,庭院里种些蔬菜,也仅够维持自家食用。1980年至2000年,部分条件好的地块通过人工水利设施,开始尝试旱作农业。但大部分土地仍延续传统的旱地农业。2000年至2013年,原始的旱地农业基本被旱作农业所取代,并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觉醒,开始了有机旱作农业的探索和尝试。
“所谓‘有机’,主要体现在施肥和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旱作农业里,为提高粮食产量,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这些化肥和农药,残留在作物果实上,影响身体健康;残留在土壤里,则造成土壤板结和地力退化。有机旱作农业,病虫害主要采用生物防治和灯光粘板防治。肥料全部是有机肥,不仅可以持续改良土壤结构,而且产出的粮食和蔬菜都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可以看得出,陈永和不仅是种地好手,而且他对土地和农业的认识,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2013年,陈永和通过转承包、租赁、托管等方式,从乡亲们手里流转土地3000亩,并在这些坡地上进行有机旱作农业的尝试。到2016年,流转土地达到15000亩,涉及周边杨庄、来远、东双山、西双山、陈家岭等五个村子。对陈永和的这种探索,山阴县委、县xx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和支持。仅农技一项,就通过组织协调,将山西省农科院等十个研究所的课题,引入陈永和所创办的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018年,又组建了“山西农科院有机旱作晋北工作站”。
干旱少雨的黄花梁,成为山阴县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的试验场。
陈永和向记者讲到:“过去,黄花梁一带的坡地,谷子的亩产量好年份能维持在200—300来斤。与农科院合作引入滴灌、渗灌、水肥一体等先进技术后,亩产量达到了660斤左右,比以前提高了一倍还多!”。
2018年,山阴县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整建制推进有机旱作农业创建示范县。县委、县xx紧扣“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雁门关生态畜牧核心区”两大基地建设,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发展思路,全域推广有机旱作农业。
有机旱作农业的推广,靠种植户单打独斗,缺乏必要的经济承受能力。只有将分散在农户手里的土地整合起来,使之适宜于大型农业机械操作和先进农业技术的应用,才能形成规模,产生“溢出”效益。
山阴县敏锐地认识到,大规模地推广有机旱作农业,必须解决土地流转的问题。
县委、县xx选准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开展试点工作。具体模式是通过联合社所属的合作社,采取“保底入股”的办法,每亩保底200元/年,秋收后再按土地收成的10%,向参股农户进行实物分红。
这种办法好不好?农民自己算了一笔账。
西双山村村民何子德:“我名下有40亩坡地。前些年每亩单产200来斤。除去籽种、农机具、化肥等花销,一亩地也就挣个百十来块。入股后,啥心也不操,每年保底收入200元,农忙时节再在原来的土地上打打工,每亩地3个工,每工100元,又能收入300元,加起来就是500元。”
“在自己的土地上为别人打工?”何子德的话引起了记者的兴趣。
“主要是拔拔草。人家联合社不使用除草剂,拔草还是人工。而且优先雇用我们这些入股的农户。其它的农活都是大型机械完成的。”何子德说。
“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了。”提起土地流转,东双山村村民陈国亮感触颇深:“过去我们管种地叫‘挖二垄’、‘受苦’,一年的农活干下来,不脱个十层皮,也得脱个八层皮。”
陈国亮名下有水浇地20亩,坡地20亩。坡地流转给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水浇地自己经营。20亩水浇地全部种玉米,亩产1600来斤,每亩纯收入400元左右。
“费力拔气忙活一年,还不如那20亩坡地收的多!”陈国亮说。
山阴县骏宝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不仅承担着县农技中心防治农区蝗虫、玉米红蜘蛛的任务,而且还领有有机旱作农业示范任务。在公司经理高林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该公司的有机旱作示范田。沿路两边,不同的地段里,高梁、玉米、谷子、豆类、青椒、辣椒、茄子等作物和蔬菜长势喜人,紫花苜蓿等牧草枝叶茂盛。
在一片示范田里,高林拔起一株玉米。植株上还缠绕着豆苗。
这是他们公司饲草玉米与豆科绿肥间作技术的试验田。
“豆科植株具有很好的固氮作用,饲草玉米与豆科绿肥间作技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缩小饲草玉米株距,相比其单作产量不但不会减少,而且豆科绿肥还可占到总产量的18—28%左右,将青贮饲料的粗蛋白提高到15%以上。同时可持续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高林一边将缠绕在玉米植株上的豆苗取下来,一边说,“今年,我们种了10200亩示范田,其中绿肥示范1000亩;有机旱作品种示范200亩,主要是杂粮和青贮玉米;水肥一体化节水示范田5000亩,主要是籽粒玉米和青贮玉米;牧草示范3000亩,主要是紫花苜蓿;还有蔬菜标准化示范田1000亩。”
通过高林的介绍,记者了解到,他们依托自身技术优势,通过土地托管的方式,吸收周边116个村42个合作社4123户农户加盟,形成了一个“增益型、套餐式”的托管体系,种植规模达7.9万亩。
在山阴县农业农村局,记者见到一份《山阴县发展有机旱作农业工作材料》。材料显示,土地的合理流转,在有机旱作农业技术的支撑下,通过“肥、水、土、种、技、机”六大要素综合施策,全县优质小杂粮、草牧业、特色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崛起,一个具有鲜明山阴特色的“北山小杂粮、南山经济林、川区粮草蔬”产业发展布局正在形成。一大批特色优质品牌农产品、有机产品和绿色产品,已经成为全县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高速引擎和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可靠保障。
同时,为有机旱作农业的全域推广,县里对“肥、水、土、种、技、机”六大要素进行了整体规划。
——肥用资源化。全县畜牧业发达,有机肥源充足。目前全县存栏奶牛将近8万头、肉牛0.5万头、猪5.2万头、羊41万只、鸡136万只,每年能够提供有机肥10万方。2019年春播期间,投入财政资金659万元,为渗水地膜谷子种植户提供有机复混肥料2800吨。
——水用集约化。在桑干河南岸2个乡镇3个村庄实施高效节水灌溉1.2万亩。重点推广管灌、滴灌、渗灌等节水农业灌溉6000亩。以提高水肥利用率为核心,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岱岳镇北王庄村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4000亩。
——土地高标准化。投资5070万元,在古城镇上河西、四里庄、古城村;薛圐圙乡卢岭村;张家庄乡山阴庄村;后所乡南辛庄、安乐庄、后所村4个乡镇8个村实施高标准农田3.38万亩。在古城镇上河西、前射躲村实施土地治理0.11万亩。强化地力培肥,全县推广实施测土**施肥45万亩。
——品种优良化。强化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应用,引进选育、推广晋谷21号、坝莜18号等抗旱新品种11个。
——农技先进化。xx投资659万元,在13个乡镇推广渗水地膜穴播种植技术旱地谷子7万亩,重点在山区乡镇推广燕麦“两深一浅”种植技术;集中在张家庄乡、马营庄乡推广高粱密植精播种植技术,种植高粱3万亩;选育和推广晋谷21号、坝莜18号等抗旱新品种11个。
——农机现代化。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7.86万千瓦,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2.67%。积极推广机械化秸杆还田作业,完成农机深松整地3万亩,有机旱作机械化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借助有机旱作农业的推广,他们大力实施杂粮、牧草、蔬菜、中药材四大产业振兴工程。2018年,全县种植杂粮25万亩,优质牧草20万亩,特色露地蔬菜3.8万亩,中药材5000亩。全县粮食产量达到5.96亿斤,较2017年增长4.8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光杂粮产品一项,全年外销量就达到2380万斤,销售收入高达5950万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61元,较2017年增长8.4个百分点。
黄花梁,走来一群“本事人”
站在西双山村恒山庙的台阶上,记者向四周眺望。绿树掩映的农田里,沉甸甸的谷穗正由葱绿渐渐变黄。村子的北边,就是黄花梁。
在山阴人的心目中,家乡,就是流不尽的桑干水,道不完的黄花梁。
“整个黄花梁坡区,土壤里富含硒、铁、钾等多种矿物元素。这是经山西方圆化肥农药专用化学品检测有限公司检测过的。其中的硒含量高达0.8㎎/㎏—9.6㎎/㎏,是国家富硒土壤标准0.4㎎/㎏的2—24倍。”刚从市里返回的陈志龙说,“这里产出的小米,硒含量达到0.085㎎/㎏。”
陈志龙是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理事长。在他的办公室里,挂满了各种与农牧业有关的图表。
“对人体来说,硒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更是天然的解d剂。”冲满一杯茶水,陈志龙继续介绍:“我们这里的富硒小米是碱性谷类,经深加工后,3公斤装的一盒小米可卖到180元,且市场极好。”
山阴县惠牧源农牧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是一家集奶牛养殖、牧草种植和特色富硒农作物种植、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综合企业,其前身是成立于2007年的山阴泰和牧业专业合作社。经过十几年的打拼,奶牛现存栏1050头,入社社员52户,辐射带动周边养殖户252户,总收入突破千万元。
之所以将经营范围延伸向种植业,“就是要把现代的高新农业种植模式引回当地,依托农科院技术支撑,结合当地土壤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晋北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从而实现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效能。”陈志龙说。
在山阴县,众多像陈志龙一样的新型职业农民活跃于乡间地头。乡亲们把他们称作“本事人”。
与父辈不同的是,他们不但有知识,而且有市场眼光,更有带领乡亲共同致富的情怀。
走进山西鑫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听得机器作响,不见一丝尘埃。光洁的作业面上,李师傅将一个个晶莹透亮的套袋娴熟地套在出粮口上,颗粒饱满的绿豆便从出粮口装入套袋里,随着机器的运转,300克装的绿豆产品便完成了真空包装,并通过传输带进入贴标程序。与生产车间一墙之隔的发货车间,员工们将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逐一核对,并按单打包贴签,不到半天,包装好的绿豆就进入全国物流系统,流向千家万户。
这种经营模式被公司总经理张海元归纳为“接二连三”。
所谓的“接二连三”,是指作为第一产业的种植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效衔接。张海元对记者说:“接二,就是农民种植的农产品,经过我们的深加工,实现与第二产业的衔接。连三,就是与各地电商合作,通过市场化运作,并借助现代物流业,完成产品的销售环节。”
这实际是一种既面对农民又面向市场的“双订单农业”。
现在,这样的订单,光“鑫霏农业”一家,每天就可完成300—500单。
与“鑫霏农业”略有不同,位于县城北2.3公里处、大运路西的山西玉龙土特产有限公司则采取“公司+农户+实体店+电商”的经营模式。该公司2007年由季玉龙出资成立。有杂粮面粉生产线5条,年产各种杂粮面粉10000吨,有“新食面”生产线4条,年产方便面条7000吨。原料全部来自与当地农民签订的订单小杂粮。销售方面,除接受电商订单外,还在县城设有实体店,一方面经过电商和现代物流业直通用户,一方面通过实体店直接进入市场。
山阴康泰奶牛合作社,位于山阴县康庄村。法人代表武亮山今年63岁。大集体时代,凭着高中毕业,武亮山成为本村翻砂厂的采购员,每天8毛钱的补助外加12分工分,着实让全村人羡慕。翻砂厂倒闭后,受不了农活的武亮山把自己变成一个“生意人”。先先后后,贩鸡蛋、开油坊、用玉米换粉面……直到2003年,创办起了“康兴养殖场”。
“之所以要将养殖场起名为康兴,就是希望这个叫康庄的村子兴旺起来。”武亮山对记者说。
4年后,他将企业注册为“康泰奶牛合作社”。目前,“康泰”占地200亩,奶牛存栏1000余头,日产奶13吨,形成了规模化经营。
山西宇昊蘑菇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凤鸣,山阴县玉井镇千井村人。1974年,高中毕业后,先在铁厂当协议工。铁厂倒闭后,又进入煤炭生产领域。2014年,吴凤鸣去荷兰考察双孢菇种植,并聘请荷兰专家设计生产线,在家乡的土地上建起了山西宇昊蘑菇种植有限公司。公司拥有大型泡料隧道4条,一次发酵隧道11条,二次发酵隧道9条,配套了菇房9栋140多间。购买世界领先的大型抛料机、分体投料机,发酵隧道循环式温控等设备。邀请国际知名专家指导生产、培训技术,日产双孢菇达到30多吨,年处理秸秆、鸡粪6万多吨,形成了一条蘑菇种植产业链。产品销往全国各大城市,供不应求,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农民的共同富裕。
山阴县三兄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地址山阴县马营庄乡小柴棚村,法人代表白文功。2009年,白文功率先承包170亩耕地,建起了100座日光温室大棚,通过示范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推广生物农药、秸秆有机肥、杀虫灯、声频仪、蓝板杀虫等新技术,引导乡亲们打造“绿色蔬菜”品牌。2011年又投资100多万元,从宁夏引进枸杞种苗,探索利用日光温室资源进行枸杞育苗,实现了技术突破。目前,由合作社发起建设的雁门关外桑干河畔万亩生态枸杞基地,在马营庄乡示范种植枸杞1000多亩,年生产鲜果39万斤,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带动周边农村发展,农民致富。
一个个活跃在桑干河畔、黄花梁下的“本事人”,以及他们身后不同类型的公司和合作社,已然成为带动全县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的拖拉机。
“他们是引领全县农牧业发展的排头兵,县委和xx各职能部门不仅要在政策上加以扶持,更要在具体工作中强化服务。”朔州市政协副主席、山阴县委书记李旭清对记者说。近年来,县委、县xx鼓励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拓展销售、创建品牌。重点围绕乳品、杂粮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塞外火山土”、“雁门香”小米品牌的注册上市和“古城”乳业、“鑫邦”燕麦等品牌的发展壮大。全县杂粮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效应凸显,被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农业厅评定为省级出口杂粮质量安全示范区,“百汇农珍”加入了山西省小米产业联盟,“雁门香”、“桑干河”等杂粮品牌走出国门,鑫邦燕麦、惠民小杂粮等一批农产品取得生态原产地认证,向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申报了“中国富硒小米之乡”称号。黄花梁“塞外火山土”富硒小米经国家认证,被中国公信网评为全国“优秀产品”。同时,县里还以鑫霏电子商务为示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兴产业,全县达到51家,电商行政村服务站达到8个,网上产品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左右。作为优势产业的奶牛养殖业,他们通过统一管理、统一挤奶、统一销售、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的“五统一”规划,对山阴县新星奶牛专业合作社、朔州市玉收农牧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山阴县顺友养殖专业合作社、山阴县诚信奶牛专业合作社、山阴县桃仁养殖专业合作社等5家奶牛养殖园区实行由养殖园区向牧场转型。转型后的牧场采用全混日粮(TMR)饲养,分群管理,自由采食,做到资源合理配置、集约经营管理,有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产生规模效益。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这是一座不起眼乡居院落,坐落于东双山村东头。算上街门洞,整座院子只有三间南房,靠北的“正房”只起了后墙,一些柴禾零散地堆放在墙沿上。院子的主人叫何文军,今年59岁。妻子罗志会,今年55岁。
“南房盖起后,本来是想着连正房也盖起来,结果两个孩子念高中,一下圪蹙紧了……”说起房子的事,何文军眉头挽起了疙瘩。
同行的村支书对记者说:“本来收入就一般,两个学生,一年就得三、四万。”
像何文军这样的家庭,属于典型的因学致贫。
“幸亏有D的扶贫政策。”妻子罗志会将切好的西瓜放在案板上,边招呼客人吃瓜,边打开了话匣子:“2014年女儿考上北京联合大学后,县扶贫办给了5000元,学校雨露计划每年资助2000元。村上又给我们申请了扶贫贴息贷款,入股古城乳业后,每年能分红三到五千元。我们老两口有30亩坡地,加上农闲时节打点工,每年也能收入个两三万。日子虽然紧巴巴的,倒也过得去……”
“去年,闺女大学毕业了,留在北京一家外企工作。儿子还在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上大学。”何文军接过妻子的话把子,脸上泛起一丝骄傲。
山阴县曾是山西省定贫困县,2018年9月7日,经山西省人民xx批准,退出贫困县行列。但县委、县xx全面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脱贫攻坚、善做善成”的扶贫宗旨,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工作要求,创新“五种模式”,走出了一条精准脱贫的便捷路。
模式之一:“责任+监督”。县委将脱贫攻坚工作列为全县的中心工作之一,成立脱贫攻坚领导组,组建驻村工作队。各村两委干部及第一书记直接与贫困户对接,签订《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书》。并建立脱贫领域项目专项台账,对专项资金的拨入、拨出、使用等情况及时掌握,不定期开展专项巡察,对脱贫工作的各项政策落实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对脱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零容忍”,形成了齐心协力抓脱贫的工作局面。
模式之二:“资金+理财”。一是发挥农业公司和合作社投融资作用,将部分扶贫资金委托山西鑫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骏宝宸专业合作社经营,采取保本保底收益方式,按委托资金的5%—10%收益,所得收益按不低于70%归贫困户,用于产业发展。剩余部分归村集体,用于公益事业。扶贫资金的经营期为两年,期满后本金返还村委会,归村集体所有。二是将部分专项资金用于购置农机具和生产资料,为贫困户免费耕种和发放。三是将剩余资金用于贫困村水、电、路、网、文化设施、医疗卫生等村容村貌整治项目。
模式之三:“基地+贫困户”。在贫困村相对集中的区域,因地制宜,通过不同项目的实施,打造各类农牧产业基地,促进贫困农户的增产增收。如岱岳镇五个贫困村全部集中在西坡区。镇里以打造万亩小杂粮基地建设项目为龙头,强力带动脱贫致富。一是以渗水地膜旱地高产谷子为主打项目,创新旱地变“水地”的现代农业种植新模式,打造5700亩小米生产基地。其中41户贫困户种植渗水地膜旱地高产谷子340.2亩,人均增收3400多元;二是打造1500亩黑豆生产基地。其中36户贫困户种植优质黑豆200余亩,人均增收1800元。三是打造500亩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其中41户贫困户种植栊薯3号优质马铃薯,人均增收1800多元。
模式之四:“培训+派遣”。以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创新就业途径,增加就业岗位,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有活干、能挣钱、早脱贫。一是优先聘用贫困劳动力从事公益林管护员和村级卫生保洁员。二是依托朔州佳丽职业培训学校和众福缘手工艺编织合作社,由公司发放编织材料,培训部分贫困人口掌握手工艺编织技术,后按**的1.5倍回收成品。三是依托鑫霏和骏宝宸公司,优先吸纳周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企业作业。四是主动积极联系全县范围内的帮扶企业,优先雇佣贫困户劳动力。
模式之五:“互联网+订单”。依托山西鑫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平台,实施小杂粮订单农业,实现了农产品网上销售。对贫困户的小杂粮以高于市场价包销,解决卖粮难的问题。同时,深入挖掘传统农业优势潜能,通过规模化加工、优质品牌孵化、电子商务经销,助推全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整体发展格局,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此外,以山阴农商银行为代表的各类金融单位,借助养殖、光伏等产业扶贫项目,也为贫困户参股经营创造了必要的经济条件。
山阴县县长苏坡向我们介绍说:“今年以来,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2498.5万元,扎实推进种植、养殖、光伏等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2622户、6979人,预计人均增收1665元。同时,加大政策落实和保障力度,易地扶贫搬迁97户211人,完成161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发放特困人员救助资金844万元。”
美丽乡村,成为观光旅游胜景
秋风,秋水,秋草。
秋日的桑干河湿地公园。
阳光穿过苇叶的间隙,洒在水面上,成群的野鸭游来游去。
一叶孤舟荡来,惊起几只水鸟,朝着苇荡的深处飞去。
河湾里,几个垂钓的老人,**于岸边,长长的钓竿伸进水里。俨然一幅时光晕染的水墨画……
五公里外的河阳堡,几位太原来的游客刚从王家屏墓风景区走出来。
之前,他们游览了广武明长城和汉墓群,并在旧广武的城墙上稍事休整。
此刻,他们驻足于河阳堡,呈现在眼前的,是寥廓的苍穹和五彩绘就的秋田。
昔时多少边关路,耕作今人陌上田。历史上的山阴,背靠长城,面向朔漠,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要地。经历汉逐匈奴、唐御突厥、宋抗契丹、明击瓦剌等大小的战争4700多次。沿长城一线向北,散布的古城、古堡、烽燧,与绵延起伏的长城一起,形成抵御北族入侵的战略纵深。也留下了众多具有边塞文化、游牧文化和古军事文化特征的历史遗存。光山阴广武边塞文化旅游区,在不到10平方公里的地方,就集中了明长城、旧广武城和汉墓群等三处国家级一级保护文物,成为山阴县发展旅游产业重要的文化资源。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旅游业,山阴县委、县xx在整合域内景区的同时,加快“观光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紧紧依托“一山一河一城景区”,变古军事战略纵深为现代旅游产业纵深。他们立足13个乡镇247个行政村基础条件差异的现状,倾力发展全域全时全景旅游”和“三点三圈三线”(三个三)乡村旅游,着力打造74个美丽乡村提升示范村。
“三点”,分别在河南片、河北片、山区片选择1个村庄进行精细化打造。南部为薛圐圙乡河曲堡村,中部为北周庄镇北周庄村,北部为玉井镇东庄村。对道路硬化、绿化,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新墙体美化,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建设文化娱乐、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建成集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广场。目前,这3个村初步形成了“村在林中、房在绿中、人在园中”的生态景观,村容村貌整洁,文化设施齐全,以干净、整齐、特色、和谐的面貌正在逐步出彩,成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典型示范。河曲堡村在村域经济发展中,户户参与、人人监督,初步实现了“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被省委、省xx评“山西省社会主义建设示范新农村”、“山西省生态村”和“山西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北周庄村着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新修了北泉路,畅通工业园区的又一出口,重新铺路、绿化,改建了文化广场,重新改造208国道污水管网,村口增加了减速带、减速警示灯,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东庄村从虎山线到村公路两侧风景树长达6公里,统一窑面、统一院墙、统一大门、统一断桥门窗、统一彩钢房顶。改厕、改水、改村环境卫生、改路、改圈成效明显,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村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并充分把美丽乡村建设与358旅司令部旧址修缮工程有机融合,尽快建成美丽的红色革命基地。
“三圈”,是以“三点”为核心,辐射形成三个乡村旅游文化圈。第一个圈涵盖河曲堡、薛圐圙、白坊、老羊寨、庞家堡、芦岭等6个村庄。第二个圈包括北周庄、北王庄、辛留、李家窑、郑庄、苑家辛庄、燕庄等7个村庄。第三个圈是东庄、玉井、下喇叭、织女泉、西短川、黄草梁等6个村庄。伴随核心村庄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三个圈上的村庄你追我赶、竞相发展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黄草梁村在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贫困户入股的方式,在山上种植杏林1000亩,三年后,这里将成为漫山遍野,杏花盛开的旅游景点。薛圐圙村、白坊村、老羊寨村、芦岭村、辛留村、李家窑村、燕庄村、织女泉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美丽如画的村庄,成片的农田,成为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三线”,是打造一条山清水秀的“景观大道”、一条经济繁荣的“惠民之路”和一条环境优美的“生态走廊”。第一条景观大道:从广武高速口开始,途经旧广武城、边塞文化广场、新广武村、明长城、张家庄乡泰宏采摘园、张家庄乡万丰采摘园、化悲岩寺、九龙湾至蝴蝶谷。第二条惠民之路:从元营口途经老羊寨村、老羊寨芦花鸡林下养殖基地、河曲堡村红木家俱厂、白坊村知青大院、古城乳业集团奶牛养殖基地、古城乳业集团现代化乳制品生产车间至芦岭村。第三条生态走廊:从208国道开始,途经安荣村河神宫、河阳堡村王家屏墓风景区、湿地公园景区、小快乐村、北王庄村、合盛堡乡有机旱作农业采摘园、华昱现代农业示范园至华昱集团现代煤化工园区。全县在推进三条旅游线沿线综合整治时,以“先洗脸、后化妆、再添景”的步骤,有序推进三条旅游线沿线综合环境整治,呈现出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基本实现清洁、绿色、无视觉污染的良好美景。
离开山阴的时候,山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宇将一本装帧精美的《悦读山阴》送给我们。在他的心目中,有五大坐标彰显出独特的山阴优势,也预示着山阴美好的未来:其一,作为地球“黄金纬度”的北纬39度线,不仅分布着北京、纽约、芝加哥、罗马、雅典等众多繁华的国际化都市,而且是国际公认的“黄金畜牧养殖带”,更是全球小杂粮集中生产地。山阴,有幸位于这一“金色飘带”上,地缘优势突出。其二,山阴县是山西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区域,产业优势凸显。其三,山阴县处于内外长城之间,明长城的脚下,人文优势独特。其四,山阴县位于桑干河畔,自古地肥水美,五谷飘香,农业生产优势明显。其五,山阴县位于朔州市中部,资源富集,交通发达,发展前景尤为广阔……
风吹草低见牛羊,桑干河畔好地方。
广武长城塞北景,米香乳醇数山阴。
洪涛山麓,黄花梁上,翠微峰侧,桑干河畔,朴实自信的山阴人民,正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改变着脚下的这块土地,也见证着这块土地的改变!
边爱英 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peixun/409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