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速增长,2021年高位运行,2022年进入深度调整通道。2022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经历了什么?2023年,行业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形势呢?
制图 | 钟燕京
做精产品稳住订单
“2022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增长呈现放缓趋势,部分领域企业产能过剩的局面将会在较长时间内一直持续。”回顾2022年行业发展,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桂梅说。
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下,2022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保持相对稳定,但盈利下行压力较大。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0.3%和10.4%。
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调研,2022年1-11月,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景气指数升至57.3,重回荣枯线以上,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保持相对稳定,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国内市场需求指数和国际市场需求指数分别为45和40.2,较2022年上半年均有所回升,市场需求呈现回暖迹象。
生产方面,市场需求的复苏带动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持续提升。根据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统计,2022年样本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超过70%的比重达到73.2%。非织造布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较上半年有所好转。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1月规模以上企业的非织造布产量同比增长0.1%,是自2021年8月以来首次恢复增长。经济效益方面,2022年1-11月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0.3%和10.4%,利润率为4.6%,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2022年,产业用纺织品企业在手订单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大中型企业的在手订单更加稳定、充足,能够支持更长时间的生产;小微企业的在手订单大多仅能支撑一个月以内甚至半个月以内的生产。而大中型企业之所以能有稳定的订单生产,源于其本身就拥有竞争力较强的产品。
在中国非织造行业十强企业中排名第三的的恒天嘉华非织造有限公司(简称“恒天嘉华”)2022年订单充足,凭借着精制“一块布”,该公司逐步成长为一家享誉国内外的医疗卫生用非织造材料的行业领军企业。
“恒天嘉华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是靠两款拳头产品撬开的。”恒天嘉华常务副总经理曹仁广介绍,非织造材料中,企业研究开发的系列产品有20多个,其中,超越系列蓬松柔软纺熔非织造材料等7项产品在业内位居领先地位;高阻隔性三抗(抗血液、抗酒精、抗静电)产品等10多项产品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准。非织造制品中,企业拥有自有品牌“安立方”口罩、“菲乐朗”棉柔巾,以及医疗制品及日用品类的商标。
“‘安立方’口罩是我们利用自己独特的超越系列蓬松柔软纺熔非织造材料制造的,更加柔软、透气和舒适。”曹仁广表示,该款产品是公司的明星产品,获得用户的广泛喜爱,好口碑口口相传,自然不愁订单。
凭借PP纺粘非织造系列产品,俊富非织造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俊富非织造”)成功入选第六批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
“俊富非织造一步步由小到大,靠的正是企业‘研发一代、应用一代、储备一代’的良好创新体系。”俊富非织造董事长赵民忠表示,企业已在国内外设立了8个生产基地,拥有自研专利70余项。创新引领,全产业链布局,将是2023年俊富非织造的重点发展方向。
特色领域表现亮眼
从产业用纺织品各分领域来看,非织造布、土工用纺织品、衬布材料三大领域总体发展稳定,其中土工用纺织品、衬布材料发展向好,表现突出。
2022年1-11月,非织造布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1.6%和31.8%;绳、索、缆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4.4%和10.3%;纺织带、帘子布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下降5.7%和3.2%;篷、帆布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3%和21.6%;过滤、土工用纺织品所在的其他产业用纺织品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5.7%和13.1%。
“非织造布营收利润下滑是在预计范围之内的。近10年,水刺行业依靠成熟的产业配套和巨大内需市场,进入高速发展通道。特别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引发口罩、医用防护服和消d湿巾等防疫物资需求增长,水刺非织造布行业生产、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新高,行业盈利能力大幅改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水刺非织造布分会会长张芸分析认为,2021年下半年以来,防疫物资需求带来的行情逐渐消退,新的需求增长点还没有生成,国内水刺非织造布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竞争急速加剧,水刺设备投资热度逐渐冷却,生产、收入和出口的增速明显放缓,盈利能力回归正常水平,要素成本、产能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压力开始显现,2022年水刺行业开始进入深度调整期。
2022年,我国土工与建筑用纺织品在水利、交通、铁路、水运、建筑等领域的应用得到长足发展。国产土工建筑材料的技术和质量水平明显提升,国内骨干企业生产的相关产品广泛应用于重大工程建设,逐步成为中国工程建设中土工建筑材料的重要支撑产业,实现了替代进口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成了世界最大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D的二十大报告中这一系列数据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很自豪,土工建筑材料行业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天鼎丰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聂松林表示,虽然产业起步较晚,随着国家推进农村现代化改革等大型项目的东风,我国土工建筑材料迎来迅速发展。
聂松林认为,虽然土工材料行业正在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原材料价格波动,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企业转型升级较慢等问题。未来土工建筑材料行业仍需深入研讨可持续工程和绿色工程。可持续工程更多关注耐久性,绿色工程更多聚焦生态与环境。行业企业应该加大研发和生产,推动土工建筑材料在环境、资源、防灾和生态领域的应用,提供更高质、高效的产品和设计方案,致力于实现环境友好目标,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衬布材料分会2022年对衬布企业进行了深度调研。该分会会长沈荣介绍,2022年1-6月,大部分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产量三大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有的增幅高达30%-40%;7-10月三大指标略有回落,尤其9月以后,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2022年上半年,行业企业普遍反映订单充足。客户对优势品牌是信任的,有的主动找上门要货。从行业发展来看,我们拥有完善的原材料配套,强大的制造能力和高品质的产品,牢牢占据优势地位。下半年,因能源、粮食危机的持续发酵,消费出现萎缩,进而影响消费品的需求。”分析数据先增长后回落的原因,沈荣如是说。
深度调整抢抓机遇
随着全社会对产业用纺织品的全新认识,行业发展拥有更广泛的应用空间。维稳、创新、抓机遇,成为2023年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发展的关键词。未来,行业竞争将着力呈现技术优势、替代优势、品质优势和主导优势,科技发展方向是努力实现产业基础能力创新的突破工程、核心共性技术创新的强基工程和高端应用技术创新的卓越工程。
“2023年,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将进入深度调整期,稳中求进,行业的生产和销售将恢复中速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改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心将向设备升级、智能化改造以及绿色制造等方面转移;行业出口有望迎来复苏。”李桂梅表示,2023年行业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动行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开辟行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营造具有竞争力的新生态、新业态。行业将不断探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让自主创新更广泛地融入产业链创新链,服务行业所需,为产业用纺织品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力量支撑。
“纺粘行业新的发展机遇已经到来。”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纺粘法非织造布分会会长陈立东表示,“双碳”战略对行业影响逐渐显现,业内企业正积极围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材料开发和应用推广、绿色发展体系建设、非织绿盟品牌建设等重点任务开展一系列工作,牵头起草《纺熔非织造企业综合能耗计算办法与基本定额》行业标准,参与中国工程院“纺织行业双碳研究”非织造布方向研究。
对于特种纺织品行业,北京邦维光华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旭光认为,未来,随着军队现代化步伐的加速,单兵防护、特种防护、军队专装会产生大的刚性需求;国家“全灾种、大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的全面拉开,消防、化学防护、水域救援等个体防护装备将迎来大发展;随着国家和行业强制性个体防护服装标准的陆续发布,个体安全防护产品必将快速发展。
“在市场新的发展格局下,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纺织的新技术、新材料将会得到大量应用。”王旭光表示,2023年,要坚持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竞争力。他建议,行业应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特种纺织材料创新体系,及时了解并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动态,举办更多的技术交流、学术研讨等会议活动,建立良性学术氛围,带动产业技术升级和创新突破。
撰文 / 本报记者 魏诗雯
编辑 / 郑玉冰 王亦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4863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