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最适合漫天亮儿的完美家装风格
这是1969年10月19号在呼市一个照相馆拍的合影
(前排)左起:张丽萍、唐冬瑞、那春林、李光州、蔚国兴、门国义、岳慧玲,(第二排)左起:吕金萍、宋慧爽、郭嵐、王燕燕、刘卫东、申惠英、果崇洁、张彩萍,(第三排)左起:焦新道、冯茂庆、侯文建、何中华、赵继山、姚坚,贾琳,(第四排)左起,石刚、邬敏、白龙、于富强、张玉良、刘景田、经析玉
23团宣传队始末
作者:兵团老头
前几天有朋友建议我写写23 团宣传队始末,我谢绝了,兵团虽然是我永久的回忆,有些事想起来累的慌,有时候不愿意想或者故意回避了。
但是朋友的建议让我不由自主的老是翻看当年的老照片,翻来翻去我突然意识到朋友的建议很对,当年宣传队20多个年轻人都已经六十大几,有四个在眼前蹦蹦跳跳的好朋友,其实已经死了好几年,还有人早就失去联系了,作为一个最早参加宣传队现在还活着的人有责任回忆追述当年的事实,这种责任应该叫责无旁贷,尽管这些事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在意,或者没有什么大意义,但是在意的人总是在意。
历史的长河是由 一朵一朵浪花组成的,我们无论怎么感叹波澜壮阔的汹涌,每个人也只能生活在一朵一朵浪花里,所谓的波澜壮阔也是一朵一朵浪花组成的。
23团宣传队分前后两个时段,1969年5月到1970年10月这为第一个时段,这个阶段大家一般称为老团队,人员都是各连抽调的,老团队解散以后,以原二连宣传队为主组成的23团宣传队一直活跃到兵团解散,这后时段的活动我没有参加,所以我这里记忆回想的就是1969年5月—1970年10月老团队的情况!
一、23团宣传队组建
内蒙古兵团成立以后各团都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多数连队也有演唱组,一是宣传当时的路线方针政策,二是活跃连队生活气氛!
23团宣传队成立于1969年5月,成立大会是5月23号召开,这一天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纪念日,实际我们**的还要早,我5月初从四连去的宣传队,郭岚、邬敏、贾林、那春林从二连,果崇洁、时刚从三连,白龙好像是从一连,总之当时宣传队的战友都是李光州—-李干事,一个一个从各连队挑选的!有些人来的时候就有文艺基础,在学校就是当时**思想宣传队的,接兵的了解情况就直接推荐给团队了。
我还记得李干事去四连挑我的时候问我参加过宣传队吗会不会唱歌跳舞?当时我去兵团的时候带了一把二胡可能被领导知道了,其实我一点也不会拉,更不会唱歌跳舞,所以当时挑宣传队员的时候也有的就只是相相面,急于把队伍建立起来,所以后来一直不断调整。
宣传队是一个排编制,政治处宣传股的文化干事李光州是我们的直接领导,排长蔚国兴是复原军人、成立的时候全队一共22人,分男演员班、女演员班和乐队班,除了我和蔚国兴(唐山)外,都是包头的战友,张玉良、那春林、邬敏、冯茂庆和我是老高中生,其他队员都是十六、七岁的初中生。
三师21团、22团有原来临河农场和狼山农场雄厚的物资基础,条件算比较好,23团在伊克昭盟杭锦旗的巴拉亥公社,南面是库不齐沙漠,北面紧靠黄河,十一个连队部署在从巴彦高勒(磴口)到吉尔嘎图100多公里的黄河沿线,连队的土地也都是沙漠荒滩或者盐碱地,白手起家基础很差,知青们一到连队就担沙压碱脱坯盖房非常劳累,七连驻地黄芥壕有一片河头地,号称“库伦滩”,69年的春天库伦滩种了好几千亩麦田—–后来我跟着宣传队到不少团场演出,虽然大家现在都说自己曾经生活的连队条件多么多么的差,但是我所见过的团场和连队都比23团条件强的多!
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越是生活艰苦的环境精神层面抓的越紧,23团领导对宣传队很重视,团长孟长君、政委刘生林常到宣传队来看大家,而且经常派干部给我们上课,虽然当时各种经费都紧张,但是锣鼓家伙手风琴还有其他一般乐器很快就给钱购置了,而且领导还老说宣传队就是23团的脸,谁有粉不往脸上擦啊,大家发服装的时候也是我们宣传队员先挑合体的,还从原部队给宣传队每人要来一个红五星别在帽子上,别小看这个红五星,增加了不少靓丽!
23团由38军组建的,副连以上干部全部都是来自38军的现役军人,这个部队有自己的作风特色,强调“嗷嗷叫”,刚开始我也不知道什么叫“嗷嗷叫”,就是讲究精神振作、永远不服输!这种军魂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对新人就影响很大!要求我们出门在外代表23团的形象,所以各方面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我们确实无论干活、出操、内务都比连队还利索!
宣传队成立以后最初住在林场原来的小学校,男的住一个大教室,女的是三个小一点的教室,有些小节目就在男宿舍排练,大一点的节目都是在室外露天地里排练,宣传队前面是原巴拉亥林场办公室,当时是团部,右侧过马路是十连,十连的后面是二连,1969年各连队都忙着脱坯盖房建造自己的兵团家园!
大家每天早上起来先到砖窑帮助出窑,往工地背砖,背了一个多月,这个活儿虽然简单但是很累,肩膀都磨破了,张彩萍有一次走着路就晕倒了,郭岚直哭以为她死了,就是累晕了!
吃完早饭就开始排节目,大家互相不认识,也不知道谁会干啥,只能在排练中试用,我上过好几个舞蹈最后都被淘汰了,我们演出的第一台节目有李光州从部队带来的、有那春林从包头带来的、也有唐冬瑞从保定带来的,总之就是学来的,自己创作的很少!
七月中旬宣传队到黄芥壕的库伦滩参加麦收,好几个连队在一起就相当于会战相当于竞赛,宣传队割麦子是全团最快的,比其他连队都快的多,别看宣传队的人唱歌跳舞,但是不娇气很皮实,有点小伤小病没人说话。
库伦滩原本是黄河边的一个荒滩,蚊子铺天盖地,我这才知道草原的蚊子有多么厉害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还一边干活一边排练,时间很短就排出了很完整的一套节目,随之就给附近驻地老乡和连队演出!
7月初,三师宣传科听说23团宣传队可以演出了,让我们到临河向师首长汇报演出,并慰问帮助三师筹建的部门和单位,这是我们头一次去临河,这次在临河演出五天。
1969年八一建军节那天晚上在团部露天广场给全团麦收庆功大会演出,这次演出算是正式给首长和全团战友汇报演出,团部附近的几个连队都前来观看,那以后23团宣传队就频繁的对外演出了!
二、宣传队编制和人员名单
排长:蔚国兴 (复员军人唐山籍)
副排长:那春林(包头)
一班(男演员班)班长—邬敏(包头)
战士:白龙、经析玉、刘卫东、梁京生,姚坚(独唱)–(包头)焦新道–(呼市)、侯文建—-(保定)
二班(女演员班)班长:果崇洁
战士:郭岚,贾林、张丽萍、张彩萍—(包头)唐冬瑞,王燕燕、门国义(独唱)、吕金萍(独唱)—(保定)
三班(乐队)班长:张玉良(二胡)
战士:于富强(板胡)、冯茂庆(笙)、何中华(手风琴)石刚(大提琴、唢呐))—-(包头)
申惠英(笛子)、刘景田(笛子)—(保定)
王燕燕 吕金萍(右)1969
宣传队1969年五月份成立的时候主要是包头战友,唐冬瑞、胡淑诚、吕金萍、申惠英是六月份从保定来到23团的,他们在保定的时候就是保定女中的文艺骨干、学校宣传队的队员,这几个人名义上分到了连队,因为时间紧没去连队直接就到宣传队报到。
吕金萍的京剧清唱、申惠英和唐冬瑞的的笛子对奏《一对红谈心》在团里一露头就大受欢迎!这些战友的加盟极大地壮大了宣传队的阵容,也加快了排练速度!
1969年9月我们宣传队奉命到呼市参加兵团庆祝建国二十周年庆祝活动,对于这次活动师领导也很重视,特意让我们提前三天到师部集训,给我们上课学习讲一些注意事项,当时三师师部还没有建起来,刚在临河县城和火车站之间征了土地,当年的县城和火车站之间有八里路没有房子,人家给我们指点这是将来师部的时候,还长着一片好庄稼,2009年我到临河,县城和火车站早已经是高楼大厦连成一片了!
我们在临河集中的时候,正好刘景田也从保定到了23团,领导让他马上去临河追我们参加去呼市的演出,他一个人从巴拉亥过黄河走了三十多里晚上才到了招待所,这样随着刘景田、王燕燕、侯文建、门国义、郭瑞生的陆续到来,保定战友和包头战友人数上基本对半了。
1969年9月去呼市演出之前,宣传队做了适当人员调整,胡淑诚回十连当副指导员,梁京生回四连,这样京生的山东快书实际上没有能到呼市演出,老团队也就没有演过曲艺节目!
三.主要演出场次
23团宣传队1969年5月成立,到1970年9月解散,这一年半中演出至少200多场,从巴拉亥到临河到磴口到杭锦旗到东胜的许多乡镇,三师各团,还有一师二师都曾经有过23 团宣传队演出的印记。
在这一年半中曾经四次到呼和浩特代表兵团总部参加对自治区、对驻呼部队的慰问,对于增大和地方的交流扩大兵团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六次到临河为三师及临河盟、县单位演出!
这是第一次到呼市演出时女演员的合影(1969)
下面附上一段吕金萍当年的日记摘录,可以看出那时候我们演出是多么紧张(这一部分日记主要记的是1969年10月—11月宣传队的部分活动)
9月17日至19日:第三次来到师部,要代表三师去兵团汇报演出,去之前接受师首长的指示及培训、排练三天。
9月20日:第一次去呼市,到达后住兵团招待所
9月25日:在呼市向阳区演出一场。
9月27日:为**1769部队演出。当晚演出完后,又特为给我们准备饭菜没看到节目的炊事班演出了几个小节目。
9月29日:为**4953部队演出。我们演毕,4953部队宣传队也为我们进行了生龙活虎的演出
9月30日:在呼市演出两场。
10月2日:听本队女演员张利萍母亲讲她在旧社会的血泪史,
10月5日:去铸锻厂为工人老大哥们演出。
10月6日:队里进行阶段总结
10月8日:兵团首长对来兵团参加会演的几个队进行总结报告,尤其表扬了我们的宣传队。
10月9日:为呼市红旗区群众演出。
10月13日:为小学师生们演出。
10月18日:在呼市最后一场演出。
10月20日:返回临河师部。
10月21日:为来自全师各团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汇报演出。
10月28日到30日:到杭锦旗为“四干会”代表演出。
10月31日:到东胜给军分区演出一场。
11月1日:在包头糖厂演出。
??????
1969年9月我们第一次到呼市,是参加建国二十周年内蒙古兵团庆祝活动,头一次到呼市演出大家兴奋又紧张,在巴拉亥都是露天舞台,点个汽灯或者柴油棉球就不错,呼市可真是大礼堂啊。当时兵团总部用的是内蒙D校的房子,招待所办公楼、礼堂一应俱全,我们住在楼房里有自来水,这和连队比起来就是天堂一般了,突然条件变好了我们都战战兢兢的,要是演不好怎么对得起大家,所以自己给自己加压力,当时我家住在新城南街一号离D校非常近,我也不敢回家看看,提也不敢给领导提,到底活动结束后才回家看了看!
我们的节目短小精悍很热闹,当时独唱的门国义、吕金萍、姚坚水平很不错、特别是景田来了以后和申惠英一男一女笛子二重奏,我们先派老申出场,本来女的吹笛子的很少,大家都好奇鼓掌欢迎要求返场,接着景田出来,哈,这个男的吹得更好,再返场,然后两人一起出来二重奏,观众情绪达到了**,还有q杆诗、小歌舞、忆苦剧,总之节目紧张紧凑,演出气氛非常好。
回忆起来年轻的兵团战士真了不起,不仅盖房种地缝衣服,就是在宣传队也啥都能干,像我们的京析玉、白龙、侯文建,上台跳舞演戏,下场就打扬琴、绷大提,吹小号;唐冬瑞除了编舞跳舞督场,敲锣打鼓什么都会,每人台上台下干好几样活儿,也没人挑挑拣拣叫苦叫累,需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每到演出的时候都特别紧张,没有闲着的,舞台作风很顽强!
这次在呼市从9月20号到10月20号历时一个月,一个月期间我们只是9月19号休息一天,大家到照相馆照了一张大合影,转眼45年了,现在照片上的刘景田、侯文建、宋慧爽还有没有能来呼市的梁京生已经去世,愿他们安息!
四、兵团战士之歌
69年10月20号从呼市回到临河给师直机关汇报演出一场,那时候从巴拉亥到师部来回都是大卡车绕磴口黄河水利枢纽,走三四个小时,一路烟尘颠簸的十分难受走过这条路的都知道。
我们无论住在哪里,走的时候总要给人家打扫的干干净净,住在老乡家里走的时候也给人家扫干净院子,打满水缸,学习 老红军 “走一路红一线,住一处红一片”,演出也不计较条件,有个亮儿有群众看就演,在临河演出的时候,借用的临河一中的房子和礼堂,我们演出完和吃完饭总给人家收拾干净,无论多晚还都要给没有看节目的炊事员表演几个小节目,这些事张绍喜师长知道了很高兴,一次我们排队唱歌走过,他看见了大声说:好,有这样的队伍我就能打胜仗!
从呼市回来以后,大家到连队参加劳动,李干事把我和刘景田留下,要求我们创作一台反映兵团战士自己生活的节目,我和景田觉的李干事的想法很对,脑袋一热就接下了这个任务,可是接了是接了怎么把想法把理论搬到舞台上去啊,冷静下来以后我们也发了愁,也不能还是“q杆诗”“忆苦剧”那些老路子吧!
当时的兵团的大势无非就是这种想象:大批知青来了,边疆人民很欢迎,载歌载舞,然后在实际工作中困难很多,风沙大,黄河急,暴风骤雨,但是无论多么艰苦兵团战士战天斗地决心大,辛勤耕耘到收获—-怎么也脱离不了这个过程,这个过程在舞台上用歌舞形式来表现相对容易一些,虽然抽象不能把意义表现的太深刻但是舞台红红火火可以做到。
这样想着我就拉路子写歌词,景田作曲,看着战友们天天去连队劳动,等着我们的剧本排练,我和景田的压力很大,时间也抓的很紧,说起来那时候也可怜,整个宣传队没有一张桌子,我和景田就趴在宿舍的炕沿写,写累了出来走走还怕别人看见,因为不去干活在家里搞创作算是是干轻活儿,怕人家说我们磨洋工逃避劳动,所以白天黑夜写,大概一周左右我们完成了歌舞剧《兵团战士之歌》的脚本。
这是一个分场的歌舞剧的模式,分“进军”“军民鱼水情”“战暴风雨”“播种”“收获”几个场段,反映兵团战士在现役军人的带领下,到边疆开荒种地,经过了许多艰难困苦最终获得粮食大丰收,有对白、独唱、歌表演、舞蹈,调动了我们当时所能知道的所有舞台表现形式!
脚本拿出来以后李干事挺满意,让唐冬瑞、那春林马上组织编舞排练,如果说写出词曲是第一步,那么能不能搬到舞台上才是更重要的功夫,很多很美好的想法到舞台一走没有效果,所以有了脚本以后导演就太关键了,好在李干事,唐冬瑞、那春林他们都有很丰富的舞台经验,就和大家一边编一边练,进度也很快,
冬天的巴拉亥十分寒冷,礼堂还没有盖好,对台词、练歌可以在室内,舞蹈只能在室外排练了,那么冷的天气还一身一身的出汗,有一个全体女战士集体劈叉的动作,“,“连长”喊:“拉船—”,刷—,一起劈叉,反复练,大家不怕累,很多人的腿都磨破了!但是大家不心疼自己的腿,心疼自己刚发的新棉裤,功夫不负有心人,演出以后反响强烈,这个节目将近一个小时,成了我们的压台戏。
这里我特别要提提剧中的插曲《我们是毛主席的兵团战士》,这首歌是歌舞剧《兵团战士之歌》中的主题曲,这个歌的名字也不是我和景田取的,大家在传唱中就这么叫了,特别是报纸登出来以后就用了这个名字,2007年搜集整理出版兵团歌曲集时干脆就把他叫成《兵团战士之歌》了,当时考虑到歌舞剧从头至尾需要一个主题曲,最好进行曲速度适合舞台表演,景田在纸夹上(当时我们两个每人一个纸夹子,走哪儿蹲在地上纸夹子放膝盖上就能写,那时候报幕词随时随地的改,纸夹子还是很方便的)写了两行歌词,然后递给我让我写下面的词,还告诉我最好多少多少字,我想他心里可能已经有了旋律,我接过来一看两行词是:“我们是毛主席的兵团战士,我们是战天斗地的勇敢闯将—-”很有气势,也确实是那个时代的特色,我就按他要求的字数接着把下面歌词全部写下来了—
“我们是毛主席的兵团战士,我们是战天斗地的勇敢闯将,遵照毛主席的伟大教导,扎根在祖国的北部边疆,屯垦戍边亦兵亦农,红心似火意志如钢,哪里最艰苦就在那里安家,哪里最困难就在那里成长,**思想武装我们,我们在斗争中锻炼成长!
我们是毛主席的兵团战士,我们是反帝反修的勇敢闯将,为了全人类的彻底解放看,战斗在祖国的北部边疆,常备不懈紧握钢q,胸怀朝阳红心向D,两个“决议”指引方向,政治建军永放光芒,**思想武装我们,我们在战斗中锻炼成长”—-2007年搜集兵团歌曲的时候看着这些歌词我自己也觉得看不懂了。
开始排练的时候,景田给全队教歌,我们没有专门的伴唱队,就得台上台下一起唱啊,可能这个歌比较好学,结果闻风而走,我们学会了唱着歌去食堂吃饭,附近十连、二连的战士也听会了,连队也唱起来,一时风靡全团!
1970年的1月,我们代表三师到呼市参加全兵团首届文艺汇演,当时一师是四团宣传队作为代表队,二师是十九团,六师好像是自己组队,正式演出前领导要审查节目,那是一个下午,参加审查的有何凤山司令员、倪子文政委、还有一个杨副司令,政治部和宣传处领导也全体在场,场面就算很大了,闹得我们这些小年轻都有点紧张!
按照一师二师三师的先后顺序接受审查的,等领导入场的时候各个宣传队开始拉歌,别的队都是唱那些老的革命歌曲,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还有样板戏等等,轮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唱的就是《我们是毛主席的兵团战士》,他们都没有听过!
接着我们的报幕员王燕燕出场了,这到了我们最后一个节目,王燕燕的嗓门又脆又洪亮:“同志,你到过巴拉亥吗,你还记得那漫天的风沙和滔滔的黄河吗—”
一阵激烈的音乐前奏中李干事带领大家出场,《兵团战士之歌》的第一场就叫“进军”,实际上也就是一场队列表演,大家憋足了劲头,把《我们是毛主席的兵团战士》唱的震天响,兵团礼堂有聚光灯,有音响设备,走遍了牧区沙漠的我们满载着淳朴和豪放,在木地板舞台的咚咚步伐声中更显的意气风发英姿飒爽,审查节目的时候礼堂里面人本来就少,非常安静,大家的气势把领导们深深感染了,他们没想到23团宣传队这么有劲儿,而且拿出来的都是反映兵团生活的节目他们看着也新鲜,本来审查节目要等领导提意见的,何凤山抢先连连大声说:好、好、好,他这一说别人也就只有叫好的份了,当时兵团宣传处分管文化的副处长叫邓大悟,他给我们说:你们的演出让我很感动!
《兵团战士之歌》进军一场剧照
前排左至右:果崇洁、张丽萍、门国义、唐冬瑞,后排左至右:姚坚、经析玉、白龙、李光州,后面打旗的是蔚国兴!
这次演出显出了23团的实力,特别是创作实力,我们能自己编词自己谱曲自己编舞,别的团队还唱样板戏选段的时候,我们拿出了整台反映兵团生活的节目,不能不说是进步一大块,那次我们到兵团化纤厂,还有呼市很多单位演出,离开呼市又到包头演出了好几场,给23团争来很大的荣誉!也创出了23团宣传队的牌子!
从呼市回到巴拉亥以后,我到二连一班也就是烧窑班住了一个月,和大家一起烧砖出窑,那个时候讲究体验生活反映生活,我就在二连写了小话剧《烧砖》
这期间23团建立了十一连,十一连由宣传队、篮球队、副业排组成,这年冬天团里粮食不够吃了,巴拉亥粮库的库底子都被我们打扫了,红薯面也吃光了,紧急从外面调粮食,几乎就要断顿,冬天活儿也少连队吃两顿饭,那个冬天确实很艰苦,就是这一年王燕燕得了急性肾炎,手脚小脸肿的发亮,本来伙食就很差,窝窝头咸菜都吃不饱,肾炎又不能吃盐,望着白水煮白菜她一口也吃不下,她给我说就想吃口咸菜,现在想想也还是觉得可怜!
但是宣传队如果有演出,吃的就比较好也能吃饱了,惹得连队战士很羡慕也很生气,有一次到伊克乌素演出,当地牧民挺奇怪演出完了不走,说是还想看,我们又多演了一场,人家给我们杀羊煮肉,盛到碗里白花花肥羊肉,男的自不必说比见了爹还亲,我们的女演员也都使劲吃,要是放到现在谁也不会吃的,所以饿和不饿绝对不一样!
1970年4月我们到呼市为自治区计划会议演出,前后演出十天,1970年8月第四次到呼市为自治区学毛著积极分子代表演出,这次演出长达一个月!
这年的10月23号《兵团战友报》文艺版创刊,刊登了歌曲《我们是毛主席的兵团战士》,同时还刊登了我在二连写的小话剧《烧砖》,就是说整版都是我写的东西,报社从哪儿来的稿子我不知道,署名也不是我,但是我知道是我写的,身边的人也都知道是我写的,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是很幼稚的,那时候年轻我嘴上没和别人说,心里着实激动了一大把!
这是发在1970年10月《兵团战友报》上的原创歌曲,署名为某团**思想宣传队
五.宣传队解散
1970年9月我们从呼市回来,领导宣布宣传队解散,除了少数人到二连宣传队多数人都各回各连队,其实说起来大家也没有觉得怎么样,因为谁也都知道宣传队是个临时团体,最终大家还是要各回各连队,但是因为事发突然,而且宣传队在三师在整个兵团正红火的如日中天,突然就解散了都有点莫名其妙!大家急急忙忙分手各回各连队也就没人打听这些事,很多年后我们聚在一起又说起来,多少知道点内情的人说了些内幕,无从考究我也就不愿意提了!
大家都各回各的连队,我又回到了离开了一年半的四连,三个月后我和王燕燕、郭兰调到三师种子站,唐冬瑞、刘景田调团政治处管文化工作,不久景田调到师直工科,
1971年春天兵团组织回访团,回访京津父老乡亲,除了劳模报告团还带了一个宣传队,这次宣传队就是以三团宣传队为主了,23团抽调了几个人,当时我和王燕燕、刘景田已经离开23团,领导们凭印象要求我们参加,这次演出最主要的节目还是《兵团战士之歌》,我随队当创作员,对原来从各团挑选的节目加工修改,还有就是走哪儿换换应景的报幕词!
后来23团又排了《智取威虎山》,这时候就是以原二连人员为主了,其中老团队的元老蔚国兴出演杨子荣、侯文建出演小炉匠,郭瑞生演李勇奇、宋慧爽演小常宝!
1972年**文艺汇演的时候就是四团为主加23团宣传队部分人员,这年**文艺创作学习班侯文建参加,带去交流的作品是我在种子站写的独幕剧《大路朝阳》。
1972年春天成立兵团宣传队,我和景田参加创作班子,这期兵团宣传队成员是以23 团为主,但是原23团宣传队的老人寥寥无几了。
2009年景田和我到临河参加我们种子站纪念兵团40年活动,顺路到包头去看了那春林、邬敏、石刚、王燕燕、郭岚、贾林,并和张丽萍(当时在云南)、京析玉(在湖北)通了电话!
大家见面很激动,说好了一定找机会再聚聚,回来后我和于富强联系,他在河南鹤壁做生意,我和景田计划先到河南看于富强,再到湖北见京析玉—-一切都想的那么好,没有想到景田突然去世!
六.花絮
1970年八一在师部小礼堂演出,那天人很多,邬敏忘了带松香,松香泡在酒精里融化了以后用来粘胡须,没有松香他演忆苦剧中张大爷就没法粘胡子,情急之时刘卫东看见了刷标语的浆糊桶,从里面抠了一点浆糊,勉强沾上了,这样邬敏上场以后老是按着胡子,可是天气热一出汗胡子还是掉了,全场哈哈大笑,邬敏把胡子捡起来,转脸又粘上了,他把脸转过以后观众越发大笑不止,原来他把胡子沾反了,就是说八字胡朝下的胡子尖他给朝上了,那还不怪模怪样吗!我们在后台看见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我们排练休息,过来一群羊,郭岚告诉张彩萍:公羊也叫绵羊,母羊也叫山羊,我忍不住笑了,张彩萍说笑啥,你肯定不知道!
我跳舞的动作很难看,申惠英和宋慧爽特别喜欢模仿我,每次模仿大家都哈哈哈大笑,没想到年龄小小的宋慧爽也早早离去!
离开兵团很多年以后景田到西部出差,火车上和对面坐的老哥说起话来,说自己以前来过这地方,自己是内蒙兵团的,老哥说你真是兵团的吗,你会唱这支歌吗,接着就唱起来:“我们是毛主席的兵团战士—-”景田说我当然会唱,这歌还是我写的,老哥好激动,过来热烈握手!
舞台是个很奇怪的地方,说起来地方不大,但是常说舞台小人生,在舞台上走起来也有难度,强光灯一照台下几百双眼睛给人很大的压力,梁京生表演山东快书摇着梨花板“铛了个铛”走得很自然,可是如果空着手,在台上连齐步走也走不了,总是一顺顺怎么也改不过来,刘景田也是,拿着笛子上**奏油着哪,如果不拿笛子,扮个群众从舞台这头走到那头,紧张的会出一身汗!
吕金萍日记记载,70年3月15日李干事外出归来,大家在门口列队欢迎,人人衣帽整齐,但是李干事走到跟前全体男战友一起摘了帽子,哈,十几个人每人都剃了一个大光头,李干事大吃一惊哭笑不得。
还有一次演出中,吕金萍正在独唱,一大群蚊子围着灯光在她身边转,两只蚊子钻进小萍袖筒,小萍正难受,又有一只:“噗—”飞进她嘴里!
张丽萍有点大舌头,说词的时候总让大家着急,有一个舞蹈,好像表现赶马车,需要一个人给个口令:“得儿,驾!”这个“得儿—”需要一串饶舌音,大家都喊不好,不知道怎么回事张丽萍喊得特别好,一大串“得儿—”的饶舌音,清脆又响亮,那以后很长时间大家都学她,人人都:“得儿—!”
虽然兵团头几年要求严格不许谈恋爱,但是少男少女难免春情萌动,我们出去演出都是坐高帮大卡车,冬天棉袄棉大衣裹得严严的,还是冻的手脚麻木还挡不住沙土钻进脖子,有个男演员对一个女演员爱护有加,每次上车坐在人家身边,怕人家冷总用自己的大衣给挡着风,一次悄悄的给女孩子递过去一把瓜子,但是这个女孩子没有接—-四十五年过去了,他们再也没有过联系,但是这个女孩一直也忘不了那个男孩子递给她瓜子时候的那副眼神!
左起:郭岚 焦新道 刘景田 王燕燕(2009)
库不齐沙漠的绿色越来越多,巴拉亥23 原址已经建成兵团博物馆,这是2009年重回巴拉亥
这块路标旁边的房基就是我们四连的原址
这是当年吕金萍演出剧照:“仇恨入心要发芽—!”
说明:我写这篇东西的时候得亏了吕金萍帮助,吕金萍是我的战友,1969年就和我一起在23团宣传队,她是独唱演员特别是京剧清唱至今在23团战友心中大有印象,在那些艰苦的岁月她每天坚持记日记,这些日记帮助我想起当年的往事我们的青春年华和难忘的兵团岁月,谢谢小萍!
这是当年吕金萍演出剧照:“仇恨入心要发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onghe/526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