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科学”的参数】
我从包装箱中将A90 Discrete提起来的时候,瞬间感受到了这台机器的轻盈。整台机器的造型是一个扁平的长方体,三围尺寸约为22.2cm*16cm*4.5cm,“占地面积”和一台iPad mini差不多。这个尺寸与拓品自家的D90SE全平衡解码器基本如出一辙,说明拓品官方在设计时已经充分考虑了两部机器组“西装套”搞叠叠乐的玩法了。
【“科学”的新学派】
测试A90 Discrete的声音时,我选用了飞傲K9 Pro ESS解码耳放一体机以XLR输出的方式连接到A90 Discrete上。K9 Pro ESS的解码部分采用了双ES9038PRO芯片,每个声道8路并联输出,十分注重对音频的还原,解析力较强、没有特别重的味道。这样的风格,用来和A90 Discrete这台纯耳放搭配测试声音,显然是比较合适的。
那么,以K9 Pro ESS的解码部分搭配A90 Discrete输出的声音,对比K9 Pro ESS作为一体机独立使用的效果有什么区别?综合两部机器的单端与平衡耳机输出口的表现,从整体上看,我认为A90 Discrete带来的改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声音的风格。K9 Pro ESS听感上四平八稳,兼容性比较强,但在乐感的表现力方面稍有不足。A90 Discrete在声音的鲜活度上显然会更加出色,同时也赋予了乐曲更加绵长的声音味道。当然这可以理解为是两部器材对“音乐性”的不同阐释,而A90 Discrete的答卷,则显得更“接地气”一些。
其二是素质上的提升,这主要是在细节揭示力以及密度的分布上。相较于K9 Pro ESS稍显温和的解析水平而言,A90 Discrete用力更猛一些,会给听者一种“一耳朵信息量很多”的感受;密度方面,A90 Discrete则更能给人一种充实感,声音较K9 Pro ESS更顺耳一点。
应该说,配备了THX AAA 788 耳放技术的K9 Pro ESS,整体声音表现在其所在的价位上看并没有很明显的短板,但某种意义上讲也“中规中矩”。在换上A90 Discrete之后,声音既增添了几分实力,又融入了一份个性,整体的体验大为不同。当然话又说回来,对于K9 Pro ESS的用家而言,这种提升未必有着“脱胎换骨”的效果,是否有必要购置这个级别的独立耳放就另当别论了。
【“科学”的表征】
当然,考量一款台式机的表现,最终还是需要通过搭配耳机,尤其是头戴式大耳机来得出效果。测试A90 Discrete的过程中,我选用了拜雅DT 700 PRO X、AKG K812、天龙D9200这几款耳机,看看A90 Discrete驱动不同档次的耳机时效果有何区别。
A90 Discrete的单端口驱动DT 700 PRO X时,最吸引我的部分无疑是人声。DT 700 PRO X作为一款监听耳机,对于人声的处理采用的是均衡、平稳、着重放大细节的方式,可以说走的是高度还原向的路子。A90 Discrete凸出中频、略带润色的声音特点,和DT 700 PRO X可谓相得益彰:首先,两者搭配下的声音扎实而不飘忽,人声的形态凝练而稳健;其次,DT 700 PRO X擅长把歌手的发声技巧清晰展现出来,搭配A90 Discrete时这一特点更加得到发扬,中频人声靠前的位置感和优秀的解析力都令听者很容易把握住人声的特征;再次,DT 700 PRO X的声音在感情传递方面并不强烈,而A90 Discrete则使其有所改善。
以宿羽阳的《重逢》为例。作为一首民谣曲目,《重逢》的编曲仅有吉他和人声,歌手的声音特点易于被感知。宿羽阳的声线音色偏中性、厚重,在这套搭配下,人声呈现出润泽的听感,并且整体轮廓显得十分清晰,厚度十足;歌手气息吐纳方面的技巧得到充分的展现;声音感情充沛,让这首歌曲中蕴含的深远意境表现得更加贴切。
在以单端口驱动K812时,A90 Discrete贡献出了较为出彩的控制力,各种人声、各色乐器的结像精致、**,显出比较饱满、茁壮有力的状态。A90 Discrete驱动下的K812在动态方面表现不错,对于乐曲的强与弱反差展现得比较直观;瞬态也堪称迅捷,干净利索,毫不拖泥带水。稍有些遗憾的是A90 Discrete驱动下的K812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开放式大耳在声场方面的优势,不过横纵比还算比较规整。
以Nightwish乐队的《Last Ride Of The Day》为例,这首交响金属乐曲融入了多款管弦乐团乐器,在编曲上可以说是把气势拉满了,如果器材的力量感不足,就很容易出现听感疲软的现象。A90 Discrete驱动下的K812在演绎这首曲目时,充实的密度、较快的瞬态响应良好地支撑起了乐曲所需要的冲击力,同时管弦乐演奏的部分也呈现出了相当不错的亮度,整体气势颇为雄浑,不过声场的局限让这首交响金属乐曲的场面感呈现得较为一般。
A90 Discrete和D9200的搭配,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作两种味的相互叠加。整套组合具备较强的能量感,对乐曲的演绎以一种更“用力”的方式进行。低频的弹性较大、量感听起来也不少,在三频之中可以说是表现最扎实的一部分。中频展现出迷人的厚度优势,对于一些声音厚实的歌手的作品来说无疑是加分项。高频的亮丽感保留了D9200的特征,整体听感较为顺滑,同时留住了高频弦乐在演奏时的大部分细节,如《四季》里小提琴弓的颤动、《十面埋伏》里琵琶的爆裂,这些瞬间里暗藏的演奏技巧都可以在这套组合下展现得一清二楚。应该说,这种富于力度的风格让乐曲的行进更加具有张力,不过也让声音有些许的不通透。
实际上,A90 Discrete用单端口驱动D9200就已经可以获得相当不错的效果。但如果给D9200换用平衡线、接入A90 Discrete的平衡口的话,声音空间感会进一步打开,密度也随之升级,并且一定程度上改善单端口驱动时整体声音闷、不够透亮的风格问题。
综合A90 Discrete的声音表现以及和耳机的搭配效果来看,我认为这款耳放适合用来聆听人声流行音乐,尤其是在女声的表现上让人听得十分惬意。而在器乐方面,A90 Discrete在自身素质以及音色风格上,与我们惯听的器材还是有一些不同,表现力方面多少还是会有点不足。
【“科学机”的未来】
我过往接触的大部分HiFi前端器材,尽管素质与风格千差万别,但我常能察觉到,调音师在设计时会平衡主客观各方面的表现。烧友们感知度不高的参数,实际上也起了支撑味道发挥的作用。“科学”与“味道”,本就不是完全二元对立的。
进一步讲,“科学”与“美学”也是密不可分的。一首音乐作品在形成音频文件的过程中,已经融入了创作者、编曲者、指挥者、演奏者、演唱者乃至录制者对曲目的诸多理解。而“科学机”存在的意义,应该是用极致的参数指标,去保障乐曲中蕴含的美学得以彰显,让听者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体验音乐的美感。
如果说以往的“科学机”在声音味道上尚且有比较大进步空间的话,拓品A90 Discrete的出现,我认为对消弭掉那条不应该存在的分界线很有帮助。或许“科学机”的形态在赋予它强悍能力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限制,但A90 Discrete一定程度上证明:或许,“科学机”可以不用以那么冷冰冰的形态和烧友们见面。
以上。
耳边烧友团閑雲散人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5750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