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重庆方言学习资源大全
rrrrr rr 重庆话,曾经被拦腰斩断?rrrr 重庆话,曾经被拦腰斩断?rr
和全国各地的很多方言一样,重庆话里面保留了不少古音古字。鄙人在《〈金瓶梅〉里的重庆话》一文中,举了很多例子,证明重庆话里面,保留了大量元明清三代的语言。
rr
其实,重庆话里面保留的古音古字远远不止元明清三代。不少重庆话,甚至可以在《左传》以及东汉时期成书的《说文解字》里面找到。再往后,南北朝的《玉篇》、宋朝的《集韵》、明朝的《字汇》和清朝的《字汇补》,都找得到俺们重庆话的本字……重庆话,实在太有文化了。
rr ◎ 为重庆话找出处rr
重庆人一直在奇怪一个事情,为什么这么多重庆话能读不能写(用同音字注音不算会写)?——很多方言都有同样的困惑。有时候听到人解释,说重庆话里面的一些土话方言,在中国汉字里面找不到对应的字,只有音没有字。
rr
那你可真小瞧了咱们中国汉字了。
rr
从中国第一部字典《尔雅》开始,到《新华字典》为止,其间几千年漫长的中国历史中,辞书字典无数,收罗了你想不到的无数多的中国方块字——包括很多地方的方言,重庆话自不例外。
rr
除了极个别字外,重庆方言里面,那些所谓会说不会写的字,不少在古辞书里面找得到对应的字。这些字,在当年,或者当年的当年……往往都是通用语,至少不那么生僻。但是,岁月可以改变一切,当然也包括我们的语言。
rr
由于这些曾经的通用语,已经从现在的书面语中渐次消失,人们大都不会写了。很多古老的字、词,甚至在大部分方言中都消失无踪,但是却又在个别方言的口语系统中保存了下来。这就产生了很奇怪的变异:某地口语中经常使用的字,在书面语中却生僻无比,生僻到打字输入法都找不到。
rr
但生僻,不等于没有。我们略举数例,看看这些重庆话,是多么的悠远而古雅:
rr
坌(读音bèn) 蘸的意思。例句:这是坌豆花的佐料。这个字的历史就悠久,《说文解字》里面就有,原作“坋”。《说文解字》的解释是“坋,尘也”,原意是碾细的粉末,在段玉裁的注释里面,这个字已经动词化了,和重庆话里面的“坌”是同一个意思。唐朝诗人元稹《说剑》诗里面,有“君今困泥滓,我亦坌尘垢”一句,这个“坌”,就是“沾染上”的意思,和“坌豆花”用法一样。
rr
斗 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把两个不同的东西接拢在一起。例句:这块木头刚刚斗得进去;这个地方有点松了,斗紧点。二是指恰好遇到了。例句:这两个事情还巧也,斗到一块儿了。原字是“閗”。《说文》里面解释“閗,遇也”。
rr
揙(读音biǎn) 捶人的意思。例句:信不信我揙你一顿?《说文》:“揙,搏也。”《玉篇》“揙,搏也,击也”,都是**的意思。
rr
圿圿(读音jiájiá) 身上的脏东西。例句:你娃身上好多圿圿哦,还不去洗澡。圿,三国时期的《广雅》一书解释:“圿,垢也。”垢就是脏东西。重庆人连读为圿圿,标准的古音古字。
rr
敹(读音liáo) 意思是补一下衣服的线缝。例句:你这件衣服绽线了,拿去让你老婆敹一下。这个字更古老,在《尚书》里面就有,“善敹乃甲胄”,原意是军人甲胄上面,连接不同甲片的线断了,去接续一下。意思、读音和现在重庆话差不多。
rr
隐(不读yǐn,读ěn) 和北京话里面的“硌人”意思比较近,是指硬物把自己身体某个部位顶着不舒服。例句:这床上有啥子东西哦,把我背隐到了。明李实《蜀语》:“有所碍曰隐〇隐,恩上声。”早在《黄帝内经·素问》里面,就有这个字:“坐而膝痛如物隐者,治其关。”
rr
好了,这样的字,还有很多,毕竟本文不是字典,就不一一列举了。
rr
这些证据告诉我们,很多你以为只有音没有字、土得掉渣的重庆方言,却可能都是古字,有着典雅悠久的历史。
rr ◎ 你会说宋朝的重庆话吗?rr
重庆话里面有这么多古音古字,是不是可以拍起胸口说,重庆话,就是重庆这地方绵延千年的居住者,一代代传下来的呢?
rr
似乎不能这么说。
rr
我在一些文章、书籍里面看到,一些作者据此认为,重庆话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因为现在重庆话里面的一些方言,不但保留了古字,还有历朝历代的古音,他们经常举的例子就是重庆一些地方入声的保留。
rr
重庆话属于西南官话的成渝片,但是其中的綦江、江津话,又属于灌赤片。这是什么意思呢?有人把…
rr
最近读到一本书,刘晓南写的厚厚的一本《宋代四川语音研究》。书中提出了一个“宋元四川方言历史断层说”。简而言之,这位大胆的作者,认为现在的重庆话,和宋朝的重庆话已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语言系统。
rr
他收集了几乎所有宋朝文献资料上保留的当时的四川话,梳理出语音,然后和现在的四川话(包括重庆一些地方的方言)进行对比,得出这个结论。
rr
按照这个研究结果,俺们重庆人,几乎不可能会说宋朝的重庆话,因为宋朝重庆话,已经不再是“活着的语言”了。现在的重庆话,基本都是明清两朝的**,从外地带来的,包括那些南路话、灌赤片的入声,也和宋朝四川人说的入声不一样。所以,现在重庆话里面的古音古字,都是这些明清的**先祖,从他们的原住地带来的。
rr
刘晓南把宋代四川方言的读音,和现在四川话(包括重庆话)进行对比后,发现宋朝四川话中的23个语音特点,只有两个和现在有零散的对应(这种对应,也有可能是后代**带过来),而他同时研究了福建的宋代方言读音,发现其9大语音特点,几乎全部可以在现代的闽方言中找到对应,所以他认为,现代的福建话,和唐宋如出一脉,而四川话,则在宋末元初被拦腰斩断。
rr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rr
宋末元初,四川、重庆一带确实是宋、元的主要战场之一,蒙古唯一一个死在战场上的大汗蒙哥,就是死在重庆战场,可见战争之惨烈。
rr
但是,和明末清初的情况不一样,宋元之交的四川、重庆战场,并没有灭绝似的大面积屠杀记录,而且战场也主要在重庆和川南一带,其余地方,战祸远不如重庆激烈,所以把这个方言中断的原因归结为战争,似乎理由不够充分。
rr
本书作者另一个有趣的意外发现是“闽蜀同风”。在宋人的记录中,他发现当时人对“闽蜀同风”有着高度共识,而且语言也能证明:在他梳理的23个宋代四川方音特征中,福建话与之雷同的高达19个(比排第二的江浙、江西多出8条),可以说那个时代的四川和福建人,完全可以自如交流。奇怪的是,只有在宋朝,才出现“闽蜀同风”这一奇特现象。无论是宋之前还是宋之后,“闽蜀同风”这种说法,都是踪迹全无。宋朝之前,两地完全不同;宋朝之后,四川和福建,又渐行渐远。现在两地老百姓见面,不使用普通话,那就是典型的鸡同鸭讲。
rr
但是,另一些事情,却又仿佛证明宋朝的四川话并没有消失,而是保存完好。
rr
郭沫若1962年去海南,在儋州这个地方,居然可以用乐山话(也是南路话,郭自称是“西蜀之话”)和当地导游畅谈。儋州,就是当年苏东坡被流放的地方,此地一直说“东坡话”——就是四川南路话。如果属实,那就证明宋朝的四川话依然存在,不然,乐山人郭沫若,怎么可能和操一口宋朝四川话的儋州朋友愉快交流呢?
rr
那么,重庆话(还有四川话),到底有没有被拦腰斩断?这个结论,估计还得花些时间。让我们一起等待专家的研究结果吧。
rr
rrr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onghe/575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