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粮价波动:未来的食物安全危机

我们都知道,我国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对于粮食价格来说,就无可避免的要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那么,目前,国际、国内粮食市场都呈现出哪些特点?2023年粮食价格还会上涨吗,运行趋势如何?

11月18日,各方同意粮食出口协议再延长120天,按照目前的出口进度,可保证乌克兰现有粮食全部出口。对俄罗斯来说,可以保证今年的巨大丰收转变为充足的出口供应,目前俄罗斯小麦月度出口量达到了400~500万吨,出口量处于历史高位。
尽管黑海粮食出口协议缓解了全球粮食市场结构性供给的问题,但也应看到,俄乌危机的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尤其是对乌克兰粮食生产带来的减产难以修复。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2022年乌克兰谷物产量5950万吨,同比减幅31.3%,2022年秋季冬小麦播种面积下降30%,生产仍面临压力。

四是粮食价格受地缘冲突和货币因素的影响正在减弱,国际粮食价格有望重新受供需基本面的主导。在2023年全球粮食生产形成定局之前,全球粮食价格仍以震荡运行为主,趋势上应该是“逐渐退烧”。
从全球粮食价格的流动性来看,2020年以后,由于疫情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资产,而这部分大多流入了抗通胀性能较强的粮食领域,对推升全球粮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22年美联储由放水宽松转向加息缩表,全球粮食价格中的资金泡沫开始大量消退,直接导致了2022年6~7月份国际粮价从高位大幅回落。
受供应冲击以及减产因素影响,9~10月份国际粮价有所反弹,在这些供应因素消化之后,11月份价格受需求影响正在加大。例如,11月初,在美联储放松加息预期和我国放松疫情防控预期的“双松”预期影响下,美元指数触顶回落,全球粮价受宏观冲击力正在逐渐减弱。
总体上来看,2023年国际粮价并不稳定。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货币政策外溢效应依然存在,全球经济复苏受到拖累,预计对一季度的冲击较大,不利于全球粮价上涨;二是拉尼娜事件对南美粮食生产的影响;三是粮食价格上涨**明年播种面积增加与否仍不确定。当然,还有欧美等国家的生物柴油计划对全球粮价的影响。不过,从趋势上来看,2023年,国际粮价有望重新回归供求基本面的主导。

国内粮食价格分析与展望
2022年,尽管国内粮食库存充裕,但受国际粮价抬升,特别是美元指数上涨,导致进口成本大幅上涨,在国际市场的联动下,国内小麦、玉米、稻谷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仅大豆因增产预期影响同比下跌。由于2022年大豆进口偏少,叠加南美减产及美国密西西比河运输受限带来的影响,豆粕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对其它粮食价格上涨起到了推动作用。总体上看,国内粮食市场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国内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安全基础牢固。2022年国家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加大了粮食生产支持力度,克服了2021年秋汛、农资价格上涨、南方地区干旱、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等不利因素影响,再次实现粮食生产增产丰收。根据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了1.3万亿斤以上。

二是从粮食需求看,口粮需求不旺,饲料需求稳步上升,工业需求疲软。
截止三季度末,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达到了4362万头,连续5个月环比增长,达到了正常保有量的106.4%,产能大幅增加。生猪价格在10月20日达到了年内以来高点的28.6元/公斤,带动自繁自养养殖利润超过了1100元/头。
尽管近期生猪价格开始回落,但预计2023年生猪价格依然有望在盈亏平衡点之上运行,预计2023年饲料用粮将呈现出刚性增长。根据粮油中心预测,饲料用粮将增长0.3~2.53亿吨。但同时,疫情对工业消费冲击非常明显,特别是玉米深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效益面临压力较大。
另外,当前欧美等发达经济体面临经济衰退,同时地缘冲突冲击全球经济,我国经济面临供给和需求减弱的预期冲击,衰退压力或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而工业产能增长已经结束,玉米消费也在2021年已经初定回落。预计工业消费呈现平稳下滑趋势。
从大豆需求来看,受进口减少影响,9~11月份豆粕价格大幅上涨,对其它粮食品种加工带来利好影响,但目前豆粕价格已经开始从高位回落,加工效益面临玉米价格上涨冲击,对深加工企业而言,苦日子还没有结束。
此外,面粉、大米等产品消费整体也呈现出正常偏弱的状态。

从小麦价格来看,2022年小麦价格处于历年较高水平,而且2023年最低小麦收购价也上调了2分钱。目前河北、河南、山东国标二等收购价格3230~3280元/吨,同比上涨350~450元/吨,涨幅14%左右。
预计2023年国内小麦价格或将高位回落,春节前后或将是重要时间节点,政策性小麦轮换叠加农民集中卖粮,春节后小麦价格下跌概率在加大。
另外,小麦饲用是影响小麦价格的关键,明年新小麦上市可能会继续压低小麦价格,年中玉米价格对小麦价格会有支撑作用。根据联动作用,从明年三季度开始,玉米市场会迎来进口巴西玉米,都会对小麦价格带来影响。

稻谷价格或将保持平稳
我国稻谷库存连续多年结余1000~1500万吨,呈现出供大于求的状况。尽管对饲料企业定向销售超期存储的稻谷,但对于整体产需影响不大。2022年,在中晚稻大量上市之后,主产区稻谷价格小幅上涨,目前新季中晚籼稻收购价格2660~2760元/吨,同比涨幅6%,呈现出优质优价的特性。东北粳稻价格偏强运行,圆粒粳稻质量好数量大,基本还是围绕最低收购价波动。长粒粳稻由于黑龙江种植结构调整大,市场收购积极性高,目前主流收购价格在3100-3140元/吨,同比上涨16.3%。
稻谷价格偏强运行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产区存在减产预期,叠加储备轮换展开、政策收购提前启动、多元主体入市收购积极所致。
从进口来看,受印度大米出口禁令影响,国际大米价格有所抬升,但仍低于国内价格,1-10月我国累计进口大米545万吨,同比增幅40%,创历史新高。但仍需正确看待,进口增加的主要是碎米,主要用做饲料和工业加工。
稻谷供需整体宽松,收购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大概率将保持平稳运行。

玉米价格将呈现出区间波动的特征
2022/2023年度,国内玉米产需缺口仍然存在,但受进口玉米和替代谷物的补充,以及陈谷投放等多种因素影响,饲料用粮整体有保障。特别是在乌克兰玉米减少后,国家战略性放开了巴西玉米的进口,进口多元化有效保证了国内饲料用粮的供应。
从国内收购形势来看,种植成本提升、饲料用粮需求增加、流通受限和下游用粮企业库存偏低等因素影响,提高了农民的价格预期。11月国内玉米价格大幅上涨,东北加工企业收购价格同比上涨313元/吨,华北加工企业同比上涨177元/吨,港口收购报价2920元/吨,整个11月份玉米价格涨幅超过了100元/吨,比去年11月底大量上市平均收购价格高出250~300元/吨。
目前玉米购销压力后移,随着气温下降有利于农民脱粒卖粮,以及物流运输好转,玉米价格在元旦前后面临压力较大,但受下游企业存在补库需求,下跌幅度有限。
预计2023年国内玉米价格仍将保持高位运行、区间波动态势。受种植收益增加带动,如果2023年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丰收预期增强,将会制约玉米价格的涨幅,因此,上涨乏力是2023年玉米价格运行的第二个特征。

国产大豆价格延续下跌,进口大豆价格跟随国际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国产大豆产量2030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23.7%,增幅较大。
国产大豆收购价高开后逐渐走低,截止目前,同比下跌已经超过6.7%,但由于国产大豆难进入压榨行业的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仍将长期存在。所以,国产大豆价格走势整体上还是呈现出震荡触底的趋势。

总体上来看,2023年,小麦、大豆价格有下跌趋势,稻谷价格仍将保持平稳运行,玉米价格呈现出区间波动趋势。对此,你怎么看,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onghe/5805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