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尔基童年朋友的回忆

《童年》的外公——爱,总归是爱,无关其他

《童年》的外公——爱,总归是爱,无关其他

三岁的“我”目睹爸爸死前怪模怪样的外翻的脚趾头,唯有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
父亲走了,三岁的“我”不得已借住到外公家。幸好,外公收留了“我”。
这是高尔基在其自传体三部曲《童年》中的开场白。由此,故事将读者带进了高尔基在外公家的童年岁月。
看似在外公家艰辛不受待见的童年,七年中却也留下了我对外公的特别记忆。
在那样一个旧俄昏暗的时代,外公似乎被作者定了型,并由此淋生出一个吝啬、专横、贪婪、残暴的社会底层小老头的形象。
而读过之后,我不得不“高眼看待”那个遭人唾弃的小老头。
或许是营生的艰险、子女的不孝,亦或许是外公所处时代的悲哀,这些显然可以成为造就外公另类性格的根本原因。不过,纵然生活在那样一个“万恶的黑社会”,外公的骨子里似乎总有对“我”的苛刻中参杂着父性的关爱。关爱看似无情,倒有几分亮点。
外公暴跳如雷,居然皮鞭沾凉水,把“我”打得一连病了几天;对“我”的好伙伴伊万“意外”之死,麻木之情令人心寒;外公暗地里放**;怂恿帮工偷东西,等等。字里行间透露着外公典型的旧俄市侩。好在有外婆的大爱(姑妄认知),外公终有所收敛,养了“我”七年,直到“我”被外公放逐到“人间”历练。
人性总有两面,外公亦是如此。当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被千夫所指的卑劣行径时,他依然能在“我”病卧之中弯腰吻“我”的额头,叫我“别生气了!”;被舅舅打了一下,外公神情忧郁地问外婆,“骨头没伤着吧!”和外婆分家时,“这些都归你,别的你就不要再向我要了。”母亲已逝,外公愤而“胡说什么呀!”,继而像“瞎子似的跌跌撞撞离开了炉灶。”安葬母亲后,外公叫着我,“老挂在我脖子上也不是个事,到人间闯荡去吧!”
诚然,外公和外婆有着不同的上帝,但他们内心深处想必留存着一个共同的上帝,那就是“爱”。正是这个共同的上帝,“我”好歹逾越那段岁月中的“我”的童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onghe/6116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