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卖关子了,我所要表达的意思和题目一致,至于为什么这么说,与大势变化有关。
不远的十几年前,要说每个县最有名望,最好,最受重视,侧重也最多的那毫无疑问就是县一中这所高中。这所高中有些是县内唯一高中,有些即使不是县内唯一高中,那也会是最重点的高中,是一个县的教育之眼,也是教育质量的代表。那时候,高考是全中国和平年代最重要的事儿,哪怕奥运会的举办也比不过,不信的话,大家心里权衡一下,08年办奥运个举行高考,二者只能选其一,大家会选谁?!不说自明吧?因此,这时候的县一中虽然毫无疑问是全县老师最累的学校,但是收入高(那时候各种奖金都还在,其他的不用说也明白)地位也高,一个高中班主任在局长面前不低头,大家也不会觉得奇怪,反而觉得有点儿理所当然。
后来,我为什么出来了一个如题目所述的结论呢?我总结与几件事有关:
第一件,高教扩招,本科合并。这个变化使得考上高中的学生要考大学(包括专科)比原来越来越容易了,至少挂个本科的名字比原来容易得多了,这个时候,高中的紧迫性就有所降低。
第二件,考研成风。这个与第一件有些关系,当然更与大势所趋有关,随着我国要向更高层突破对,高端人才扩招明显,而且这时的本科学历越来越普遍导致除了985、211外,本科学历竞争力下降,所以也使得很少有本科毕业的学生不再考研的了,因此,高考不再像原来似的是大多数人一考定终身最后一考了,高考之上又叠加了一层考研,高考重要性的也随之下降。
第三件,中考分流。其实中考分流一直就有,只不过原来没那么严格,好多学习不好但家里有钱有关系的家庭也能上高中,高中大门不会关那么死。但是中考分流后,按分直接砍,有钱有关系也没用了(有通天之能的除外),这样,一下子造成了家长焦虑和中考的紧迫性提高!初中学校和老师的地位因此大幅度提高,那么,高中就又弱了一层。
第四件,针对高中的政策。这个其实不应该算是一件,而是一批,这也算是高中还债吧。这么一说,业内人士基本也知道我表达的是什么,其实就是原来太辉煌,高高在上,甚至成为一股势力后,那么针对性的一些政策就出来了。比如说严查有偿补课,大家一听就知道主要针对的是高中,这个当然是得治理,否则社会怨言颇多,不过,肯定也是造成了高中名声下降,老师积极性下降。再比如职称评定,原来的县城高中肯定是占优势,在没有指标限制的情况下高中校能拿到的名额和向上的操作空间肯定会更大,2008年高职的评定甚至出现了不明所以的“**轰”一个学校好几十够资格的全都过关了。结果后来出了严格的比例限制名额,还出现了高中校必须有到这边初中支教的硬性限制,致使县城一中由于原来高职占比太高,一下子就堵窄了后来者评定之路,让先前过关得利者大部分都悠哉悠哉的躺平也领先,让后来者再努力大部分也无望,于是县城高中也成了很多老师眼中的鸡肋。除这些以外,还有新农村建设使得政策向农村倾斜。义务教育重视程度提高也有了一些政策倾斜。总之,近些年在教育上如果出了什么政策,基本上没有什么会是向县城一中倾斜的,这也使县城一中的地位相比原来降低了。
以上种种,是我总结的县城一中地位近些年尴尬化的原因,是我一家之言而已,供看官品鉴指正。当然,很多人会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县城一中再差也比其他学校强,那我确实得承认您说得有道理,但是呢,反过来说,如果原来是骆驼,但是越来越瘦,究竟是不是好事儿?是不是要再一直瘦下去?瘦到什么程度为好?这些至少也是应该要有人思考的问题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629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