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苟局长动刘国梁的原因



太行山之巅的梁沟兵エ厂



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第四所,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晋冀鲁豫边区太行抗日主根据地的主要兵工厂之一,以生产**为主。因为地处武安梁沟村,所以又习惯地称为“梁沟兵工厂”。



梁沟村位于原河南省(今河北省)武安西北边境的太行山之巅,村后的青崖寨主峰海拔1898米,是方圆几百里内的最高峰。与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只有一山之隔。这里“崇山峻岭,白云缭绕,悬崖绝壁,高入云霄,深山密林,群山环抱”,如同一道天然的长城。群雀在山崖上飞旋,一条小河从沟中流过。这里交通闭塞、人烟稀少,是建立敌后秘密兵工厂的好地方。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这里曾经是刘伯承师长为八路军一ニ九师先遣支队修械所选择的地址,后来该所合并到军工部三所(高峪兵工厂)。军工部四所于1940年2月在梁沟成立。所长陈志坚、教导员陈廉如,工人约500余人,有40余部机器和一台三节锅炉。大部分机器是从敌伪的修械所或煤矿缴获来的。



工厂成立后,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亲自到梁沟视察。为保卫兵工厂的安全,决定从总部警卫团调一个营驻防梁沟保卫兵工厂,番号“自卫大队”。四所的设备比较精良,人员较多、地理条件最好,生产规模仅次于一所(黄崖洞兵工厂)。1941年3月又调军工部一所副所长刘贵福改任四所副所长,加强四所生产技术的领导。1941年4月总部决定军工部副部长刘鹏到梁沟指挥工作。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1941年7月左权副总参谋长视察梁沟兵工厂,指示在一些险要山崖上修筑碉堡。由于四所所长和教导员两人的关系出现问题,决定刘鹏兼任四所所长和政委,调陈志坚去太行工业学校任教。同时,四所在军工部工作团的指导下进行整顿、改善了管理,产量增长三分之二。9月份**产量高达250支。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梁沟兵工厂的干部都穿灰布中山军装,头戴八路军帽,腰扎皮带,赤脚穿草鞋。男女都一样,既俭朴又精神,完全是军事化生活。早晨出操跑步,尤其新奇的是他们在操场集体吃饭、用脸盆“打菜”,围得一圈一圈的。



在梁沟村外有一个操场,操场里有篮球架、秋千等,是机关出操的地方,也是开大会、演剧的地方。1942年元旦“前线”剧团来慰问演出,刘副所长和吴长润同志也演出了京剧“吊金龟”,十分活跃。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工厂区在梁沟村的后沟。出梁沟村往南,再往右转一个弯,约走一公里就是厂区。从远处就看到一团团的蒸汽从厂房里升起,蒸汽机轰隆隆、轰隆隆的响声如同火车头在开动。机工房房顶有一层天窗,很像一座现代的厂房。靠近机工房有一个锅炉房,机工房的后侧有一台蒸汽机,带动机工房的天轴转动。许多机器的皮带挂在机器上方的天轴上。



厂房里两排机床整整齐齐的,有车、铣、刨、钻等工作母机,也有造q的专用机床。厂房里有电灯照明供夜班使用。机工房的另一头是木工房。木工房的顶棚上面用木板搭成一个“阁楼”,是刘副所长的办公室,房外有一个梯子可供出入。钳工房是一个比机工房还大的平房,里面的钳工案一排排、一行行、密密码码,约有二、三百工人。锉刀、榔头、叮叮哨哨响成一片。工人分成节套组、护手组、q栓组、装q组、样板组等。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检验和半成品收发也有一个工房。靠近钳工房和机工房,房内的检验室与半成品收发室相对。各工组加工的半成品在这里交验,合格品入库,再按工艺流程发给下道工序的工组。检验室里排列着成百支崭新的“八一式马**”q托是用核桃木制成的,q械部件是用铁轨制成的,黝黑发亮、十分壮观。刺刀部在山西省辽县的土棚村,与梁沟只隔一座山,约有100余人。



梁沟兵工厂的工人大部分来自敌占区,他们不甘心做亡国奴,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投奔到八路军。他们不计较生活的艰苦,拼命工作,和八路军战士一起建工事筑碉堡,不怕流血牺牲,几名八路军战士曾为筑碉堡不幸掉下山崖光荣献身。



八路军军工部刘鹏副部长非常和蔼、平易近人。给大家讲革命理想和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刘鹏是湖南省湘潭县人,是个老红军,“抗大”第一期一科的学员。曾任八路军总部通讯科和军工科科长,在营救朱总司令突围时有功,身负重伤,肠子被打断而结了狗肠,享受革命残废军人特殊待遇。刘鹏没有官架子,经常和工人在一起,工人也和他很融洽,在工人中很有威信。下班后他的房子里总是热热闹闹,工人不受拘束。他和张力同志结婚时更是热闹。有个烧锅炉的老姚,外号叫“姚瞎子”,常到刘鹏那里要酒喝。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副所长刘贵福是山东省宁津县人,是个“造q技术能手”,他自15岁就在冯玉样、闫锡山等开的兵工厂造q,有一手好手艺,可是到头来生活无出路。1937年8月参加八路军到延安兵工厂,曾与孙云龙等人设计制造了延安第一支“无名式马**”,改制了高射机q,在1939年5月1日延安举行的“边区工业展览会”上被评为特等劳动英雄。毛主席亲自题词嘉奖。题词是:“刘贵福同志,你是生产战线上的英雄”。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1939年7月Dxx派“兵工行军管”开赴太行区,刘贵福任三连连长。到太行区后曾任军工部技师,一所副所长。1940年8月1日在一所又试制成功有折叠式三棱刺刀的“八一式马**”,受到彭德怀、左权、徐向前等领导人的赞扬和八路军总部的嘉奖。从此,军工部各兵工厂统一生产这种“八一式马**”,使军工部的**开始制式化生产。



刘贵福到四所后看到**寿命太短,有时连续打10多发子弹就出毛病。他左思右想,改进了热处理,结果连着打150发子弹无问题。q重由7斤6两(16两制)减到6斤12两(3.37公斤)。大家高兴地说:刘副所长真了不起。前方战士也说新q能打300发,更是赞不绝口。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梁沟兵工厂的工人有的来自大工厂也有的来自小作坊,生产习惯不同,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在推行检验制度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次,机工部技工骆子良加工30余套q栓,让学徒去交验不合格,骆子良坚决不返修,还把刘副所长找来开着机器说:“这机器不好用”。边说左手边使暗招,刘副所长发现他这种不正当的手法,马上抓住他的手对他严厉批评。刘鹏决定关他三天禁闭,骆子良不得不虚心承认错误。从此检验制度得到顺利执行,产品质量也得到保证。



刘副所长懂技术,一看工人干活就知道其技术水平的高低。所以工人也服他,就是李挺西、谢秉元这些老技工也都尊重他。由于他是工人出身,和工人能说到一起,对工人从不发脾气。研究问题时只要他抿嘴一笑,这问题就算决定了。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梁沟兵工厂在生产和管理上逐步正规,产量、质量不断上升,技术不断改进,“八一式马**”源源不断送往前方。因此,也使日寇惶恐不安,误以为梁沟有了现代化工厂,成为继“黄崖洞兵工厂”之后的又一个眼中钉。



反“扫荡”



第一次反扫荡是在1942年2月,日寇趁除夕之夜奔袭梁沟兵工厂。武安的敌人一到阳邑镇,梁沟兵工厂就得到了敌情,全厂当夜就进入了紧张的战备工作。由于平时就把绳子挂在墙上,把搬运工具放在指定地点,所以工人按照预先的分工和埋藏地点连夜拆卸搬运,当夜很快就把机器埋藏好了。把锅炉房的房顶拆掉,伪装成一个破烂房子。工人也组成了“工人自卫队”,刘鹏任队长,刘贵福任副队长,与负责兵工厂保卫的自卫大队共同作战。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坟峧的防御工具



除夕这天晚上,自卫大队与敌人在距梁沟口不远的坟峧村交上了火。当敌人猖狂地攻到山下时,我们的机关q、手榴弹居高临下,突然给予敌人迎头痛击。日本鬼子四次反扑失败,战斗中打死一名日军小队长和二十多名鬼子兵,鬼子来不及撤走的伤员也被他们活活烧死,最后狼狈逃窜。



在这次反“扫荡”中,苏联的转盘机q连发性能好,发挥了很大的威力。这年春天刘副所长开始测绘苏联转盘机q,准备生产,可是不久日本鬼子又发动了第二次更加疯狂的“扫荡”,生产未能实现。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梁沟村民刘文良讲述兵工厂当时的情景



第二次反“扫荡”是在1942年5月下旬,日寇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向梁沟进攻,并有飞机协同作战。一股日军从武安出发驻在木作村,用重炮向梁沟猛轰,我方碉堡遭到破坏,人员也有伤亡。另一股敌军从梁西沟迂回到梁沟山头与我守在山头的部队展开激烈地争夺战。又有一股敌人从山西土棚方向,绕到窟窿山,与我军守卫在窟隆山的部队展开肉搏战。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q炮声响成一片,条条火龙飞满天,梁沟处于敌人的包围之中,形势十分紧急。在英勇拼搏中,钟传流队长身负重伤,他不愿连累突围的部队,在战士背他下山时,趁战士不备抽q自杀,他的忠魂永存太行之巅。刘副所长在突围中九死一生冲过山上敌人的扫射,身上带的东西全被扔光,只剩下一支**。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梁沟脑沟烈士陵园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为保卫梁沟兵工厂牺牲的烈士永远长眠在太行山上



在反“扫荡”中不少农民千方百计保护工厂,掩护职工,甚至遭牺牲。梁沟村村长杨月明为保卫工厂惨遭敌人杀害。武安马店头村老乡贺鸿增在敌人“扫荡”中掩护了不少“自卫队员”。刘贵福后来为其题写了“军民心连心”的条幅以表达军民之情。



在梁沟处于包围的紧张时刻,一些老弱职工“化整为零”,分散冲出包围,部分行政干部由邢文桥带队,李巧才带路到了北桃园。在黑夜里一路上多是深山沟,不小心就会掉下山崖,有的同志打盹前后抓着腰带前进。吴金鹏是深度近视,眼镜腿被摔掉。朱秀春已怀孕5个月行动困难,但她没有连累任何人,跟着队伍撤退。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在一阵机q扫射下大家冲散。朱秀春到漆树沟附近,把身上带的东西都扔光了。后来在石盘沟遇到郑司务长,通讯员小崔,还有一些病号。几天后敌人搜山,朱秀春和一些人在王庄附近山上被俘。被俘前的一瞬间她把毛主席给刘贵福题词的一块布巾随手塞在石缝里。往武安走的路上他们被成串地拴着,又饿又渴,过河时爬在河里渴口水也要遭一顿拳打脚踢。到武安后一位隐蔽战线上的同志告诉朱秀春,只要不承认、不改口就不要紧。审问前她穿一身便服,咬定是“老百姓”,“与丈夫失散”,到太原后也是一样的供词。不久,朱秀春被释放,又回到四所。



第三次反“扫荡”是1943年5月梁沟兵工厂迁到脑子沟之后。由于“空室清野”战备工作做的好,机器的转移、埋藏严密,敌人一无所获,四所很快又恢复了生产。



在脑子沟重新建厂



1、迁厂



敌人在梁沟的七、八天里大肆破坏,锅炉和不少机器被挖出炸毁,工厂成了一片废墟。在这种情况下,工厂转移到脑子沟村。脑子沟在梁沟村以北约2公里。这里是一个大山沟,有一条小河由北向南顺沟而下。两侧是山高林密的崇山峻岭,脑子沟村在一个陡峭的西坡上。村里有两处店房在河对面的沟里,相距不到一公里,是来往过路的骡马客栈,里面是四方院,四周有客房、马厩,工厂就在这里安了家。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机工部在北店房,钳工部在南店房,房子比北店房多。在院的北侧还有一个小院。钳工部伙房在南侧临时搭的房子里。所部驻在村里,从南店房到村里要过河,再爬30多米高的盘山小路。村里住有兵工厂的行政机关,钳工工人和一些家属也住在村里。伙房附近有一个篮球场。



铁工部在脑子沟西北约25公里的观滩村。总计约四百多人。三所高峪也在日寇“扫荡”中遭到破坏,后来迁到邢台县小芹泉村,距观滩不远,改编为四所分厂,生产刺刀、五Opd等,约百余人。



2.恢复生产



工人把马厩打扫干净就成了工房。钳工把老虎钳按在木桩上,再把四个木桩埋在地上,搭成一个长方形的案子,就开始生产。机工部没有锅炉做动力,这是最大的困难。唯一的办法是用人摇。每个机器上按一个摇轮,工人干活时喊一声“摇”!民工就摇起来,机器开动,喊一声“停”,民工就停止摇动。大型车床(八尺元车)的摇轮最大,直径约2米,需要俩个民工对摇。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工人每天10小时工作制,在工房前挂一段铁轨,工务科负责打钟、考勤。机工部有夜班,夜班照明用的是大碗麻油油灯。用旧棉花拧成的灯芯象个麻花。恢复生产后仍旧生产“八一式马**”,机工部分有元车组、铣工组和一个烘炉。钳工部约二百余人。分有节套组、q栓组、标尺组、护手组、木工组、装q组、样板组、锉刀组及检验和半成品收发室。还有一个烘炉兼做锻工、淬火和发兰。淬火用的是水或蓖麻油,发兰没有专用设备,工人也有妙法:在炉火上铺一层烟煤,控制适当温度,把发兰零件放在煤层上,经加热氧化后再用油擦,则零件表面黑兰发亮,这叫“烤兰”。



钻q管深孔是一个重要工序,没有深孔钻床。把石磨的磨盘架起来,使其轴心线水平,按上摇把,民工把磨盘飞快地摇起来,把q管毛胚插在磨盘中心带动q管转动。工人坐在架子上,用肩顶着一根长长地扁钻渐渐加深。扁钻是用一根钢棍将头部打扁再磨成两个刃而制成的。这个工序要求工人熟练程度高,不然q孔中心稍有偏差就要报废。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兵工厂车间遗址



当时**生产手工工作量大,锉刀供不应求,除少量细锉之外全靠自制。锉刀毛胚由观滩铁工部锻成平板,锉平后再剁锉。剁锉行家是锉刀组领工路栋。剁锉时一人手拿堑子,另一人用手锤打在堑子上,剁出的齿纹要均匀细密,最后淬火。当时最紧缺的器材是锋钢(高速钢)刀头、油石、砂布、细锉、锯条等,这些器材都是深入敌占区,在敌人严密封锁下运到根据地来的。最困难时把仅有的锋钢分成指大的七小块,只有所长批准才能发给。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一次,烘炉领工邵希明焊刀头时,不慎将锋钢头掉在地上不见了,一颗锋钢如宝石,心痛得他任凭不吃饭,把地上的东西翻遍终于找到了锋钢头。发给エ人的砂布,一直用成光布条才算罢休。至于油石更是宝贵。



1943年初为满足敌后武工队的需求,总部军工部决定由四所赶制一批单响**(工人叫“撅把子”),机构简单,撅开q膛装一发子弹打一响。月产可达400多支。



3.技术能手刘贵福



1942年5月反“扫荡”后,机工部只剩下十几部机器,机械加工十分困难。唯一的材料是铁轨。刘贵福连夜画图和工人一起制造了不少“道轨机器”。拉线机就是其中之ー:有一对用手摇的轮子,沿着齿条和铁轨滚动,带动丝横上的拉刀,使拉刀旋转前进,就这样在q管里拉出了“来福线”。此外,还有铣眼兼刮斜机、拉边槽机、刨铣两用机及标尺分度器、标尺打眼模、标尺牌模,兰面铣刀等等。有些设备提高效率达10倍,减少废品百分之ニ十五。一道工序节省2至3人。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1942年夏,八路军军工部技师解占一同志到脑子沟试制驳壳q未成功,主要问题是机构复杂,射击后零件破袭、变形,q栓退不到位,不能射击更不能连发。刘贵福吸取这个教训,决心自己设计。他参考德国式**,虚心听取工人意见,将机构大大简化,设计成新型连发驳壳q,并主持试制。任计周同志描图,谢秉元智修身等负责机械加工、景绍彬、张金元负责样板和总装。到1943年春终于制成7.5口径驳壳q。经试验可连发射击30余发。q弹是用七九**弹改制成的。试成后派景绍彬送到军工部展览(据景绍彬同志介绍:1945年景在彭庄子弹厂仓库里发现了这支驳売q,q身有裂纹,经补焊后又射击二百余发,景一直带在身边,到太原后被保卫科收去)。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1943年春,军工部决定将小钢炮集中到四所生产,在试生产中刘贵福又进行了一些改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将瓦形底座改为直角形底座,工艺简化强度高;2、炮筒中部加箍,增加了炮筒强度,箍下加机q式炮架,使用方便;3、箍上加标尺;4、取消泄气孔,简化构造。1944年根据前方部队要求,将五O毫米口径小钢炮改制成六O毫米口径小钢炮。提高了火炮威力,射程可达一千米。之后,又把小钢炮改成五O平射小钢炮。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1943年夏、刘贵福为适应本厂生产条件,参照汉阳、金陵、长春等厂制造的**,又设计试制成功“韩麟春式”六五口径**,这种q的q栓可省半个工,易于制造,有防尘盖,仍有折叠式一校刺刀。投人生产后仅七、八两个月就生产了60余支。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1944年春,刘贵福还把许多旧q改制成短马q,轻巧好用,受到军工部首长称赞。刘贵福不但在科学技术上有许多重大贡献,而且在生产管理上也月月、年年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多次受到军工部的表扬和奖励。1943年在开展新英雄主义运动中被军工部评为十八名“劳动英雄”之一,并授于“军工部技术能手”称号。整风期间评为“模范革命技术干部”,1944年出席了“晋冀鲁豫边区群英大会。



4、艰苦抗战,一切为了前线



抗日战争时期军工战线职工生活十分艰苦。为了前线的胜利,他们不但要战胜日寇的“扫荡”,还要战胜水、旱、蝗虫等自然灾害和疾病。在1943年开展大生产运动中,他们“自カ更生”,开荒种地,吃野菜,节省粮食救济灾民。所部抽出一部分人到窟隆山开荒种山药蛋、蔓菁、南瓜、小米。在家的干部上山挖野菜毎人每天不到12两(16两制,0.37公斤)小米,三顿稀饭煮山药蛋或南瓜、蔓菁、拌野菜。至于油、盐就更缺了。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不管生活多么艰苦,厂大职工始终意气奋发,情绪高涨。生产竞赛一个**接一个**。虽然每天工作10小时,可是职工们还是早来晚走,特别是干部都以身作则。他们心里时刻想的是前线,而忘掉的却是自己。机工工长智修身、马文郁常常忙在工房吃在工房,有时连饭也忘了吃。钳工工长张振庭带病坚持工作。副工长王玉青有了小病不在乎,白天工作晚上亲自去烤兰,与青年挑战比高低,一干就是半夜。



劳动竞赛在工人中形成热潮,许多工人白天晚上连着干,不完成任务不罢休。锉刀组杨明轩连着几天12小时工作,最后突击到天亮完成任务。张明章木工出身,帮助木工突击和工人一起干。为了完成装q任务韩奋兴与张金元比赛装q,第二天俩人一起完成任务。工人的干劲十足,生产情绪热火朝天,钳工张玉堂冬天穿着单衣干活还满身大汗。个个干活如上战场。胡庆云超额三倍完成任务。王月根打眼连干30个小时不休息。武同光和史书明一天一夜就完成了拉线任务。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职工自觉的加班加点成为普遍现象,带病工作也成了常有的事。机工检验吴金鹏年纪大胃病重从不休息,钳工牛焕オ腿有病不能上班,把虎钳搬到宿舍,在宿舍开工照常完成任务。节套领工王富有计划的好,每天必须完成6套,保证提前完成任务。模范干部尚文元在突击中严把质量关。就是通讯员也不忘生产,乔四苟到观滩送信,一天跑来回约50公里,回来时还背上毛胚件。



摇轮的民工,一年四季、刮风下雨都住在工房对面山崖下的窝棚里,除铺盖卷之外就是一口锅,自己做饭,他们这些重体力劳动者体格健壮,每天至少要吃0.75公斤小米。在河沟里洗衣服方便,可是不是没换洗的衣服就是没有肥皂,有时以灰灰菜当肥皂。衣服虽然搓成绿色,可是晒干就白了。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当时兵工厂留下的铁粉,现已连在一起



当年许多人染上疟疾,当地叫“打摆子”,犯病有周期性,先是全身发冷接着发烧。刘贵福日夜画图终于病倒,一家三口都倒在坑上。刘鹏让炊事员做的白面甜馒头谁也吃不下。高烧昏迷说胡话,可是缺医少药没办法,眼看就要准备后事,后来在挣扎中终于战胜了死神。



1942年9月脑子沟山洪暴发,洪水轰隆隆地咆啸着波涛汹涌,巨石滚滚顺河而下。上班的工人过不了河,干部、工人千方百计搭桥,在河边上把石头垒起来,架上独木桥。近五十岁的刘克勤不怕滚滚巨石下到水里,脚被砸伤也不忘架桥,工人终于过了河。



工厂的变迁



1943年3月太行工业学校“精兵简政,抽调师生充实工厂,陈志坚同志也由太行工业学校调回四所。1943年6月军工部整风,刘鹏、陈志坚相继离四所到军工部参加整风运动。1944年春全军工部停产,工人集中到军工部参加整风。不久,**同志根据xx指示纠正了军工部的错误。



1944年7月各厂恢复生产,军工部四所两个分厂合并到脑子沟,改编为“军工部三厂”,刘贵福任厂长,肖光明任政委。工厂仍生产**和小钢炮。广大职工以大局为重又投人到紧张的学赶甄荣典和厂际夺红旗的运动中去。军工部三厂向一厂提出挑战。刘厂长为鼓励工人的生产劳动热情,利用壁报把搜集到的先进事迹编成快板逐日报道。工人们兴高彩烈地端着饭碗围观,工人受到很大鼓舞,情绪更加高昂。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当时梁沟兵工厂使用过的水井,至今仍有水



1944年11月19日全厂举行庆功大会,军工部政治部主任张贻祥同志从百里外亲自赶到脑子沟参加大会。附近的区、村干部也被邀请列席。一列列整齐的职工队伍精神抖擞,部、厂领导和劳动英雄坐在主席台上。劳动英雄有张明章、马文郁、王作栋、刘克勤、智修身、邵希明、尚文元、刘贵福、刘巨、王大发、王存俭、崔保山、曲子英、宋绍俊及通讯员小田等同志。刘厂长作总结,张主任作重要讲话。晚上演出了刘厂长亲自编写和导演的京剧“忠列图”,表扬了全厂的英雄事迹。旧形式新内容,观众不断鼓掌叫好。



这年冬天刘贵福、邵希明和尚文元同志出席了晋冀鲁豫边区的群英大会。1945年2月月产**180余支。超额完成全厂生产任务达28%。



1945年我军节节胜利,抗日战争处于反攻阶段,前线火炮需求量大。这时根据地环境安定,为了扩大生产,军工部三厂开始在河北省邢台县明水村建厂。这里距平汉铁路较近,运送铁轨方便。村里还有泉水、水磨,可作生产动力。搬迁前重修了水磨和水渠,扩建了一些平房作工房。三厂于1945年4月迁人明水村。继续生产q、炮。

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武安梁沟兵工厂始末





在新的形势下,军工部转入以弹药生产为重点。刘贵福于1945年8月调到军工部六厂(左权县西庵村子弹厂)任厂长。徐璜智同志接任三厂厂长。之后,三厂又迁往峰峰矿区的和村。



从1940年2月到1945年8月日寇无条件投降,从军工部四所到军工部三厂,从梁沟到脑子沟、明水,在抗日战争年代五年半的时间里,军工部四所在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的领导下,生产了八一式马**、韩麟春式六五**、短马q、单响**、五O小钢炮、六O小钢炮及pd等多种军工产品。



军工部四发扬了艰苦抗战、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英雄主义精神,成为前方将士的坚强后盾。在反“扫荡”中英勇战斗,不怕流血牺牲,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作出了不朽的业绩。在我们回顾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伟大历史的时刻,更加缅怀这些英雄的军工战士。



素材来源于朱秀春口述、刘国梁整理的《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四所-忆梁沟兵工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642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