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泪中追忆往昔

“李白”这个名字,据说是出自李白七岁那年,面对满园繁花似锦,吟出的“李花怒放一树白”一句。李白的出生地没有确切的说法,一般认为绵州昌明为其故乡,也有人认为李白出生在碎叶城,就是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至于出身,后代认为的,李白为李世民族弟,或李建成后代的说法,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唯一可以确定的,那就是李白是个少年天才。他10岁通读诸子百家著作,15岁观奇书,学剑术,18岁时就学仙人隐居,并跟着名师学习纵横术。

旅途中也有意外惊喜啊,李白在这里遇到了彼时年高德昭的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不仅道行高深,而且德高望重,文采飞扬。他对李白非常欣赏,称李白“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此次相遇,令意气风发,一心仗剑走天涯的李白对神仙般的生活愈加向往。
次年,25岁的李白来到了洞庭,又出游金陵。经过一年多的游历,李白的才华随江水奔腾,随山路越攀越高。他一路写下《望天门山》、《长干行》、《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等千古名诗。另外,此时的李白到处游历,也是希望结交朋友,得到引荐,登上高位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又是一年的春天,李白从金陵出发,一路走到扬州,又历游苏州、杭州、越州、台州,然后又回到扬州。据记载啊,这一路走来,豪爽的李白已经“散金三十万”。回来后,李白突然病倒,无法继续行程。不知是病中更易多愁善感,一向豪放不羁的李白,写下了感慨万千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转眼已是开元十五年,27岁的李白养好了身体,继续游历。不过,男大当婚,这一年,李白抽了个空,回乡与故乡许相的孙女结婚了。
婚后的李白,并未因成家而停下脚步。他依然四海为家,春至江夏,暮春又送孟浩然去扬州,并写下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至真至纯的友谊,很多时候也正是李白灵感的来源。一路所见,锦绣江山入眼,处处是情思啊!
转眼间,我们的诗仙已是而立之年。这人啊,一到而立之年,总会有种莫名的焦虑感。此时的李白,已经成家,就此立业了。这一年,因元丹丘的推荐,李白寓居终南山玉真公主别馆,写下《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诗中,李白写道:“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以孟尝君门客冯屁自比,坦诚寻求功名之意。虽急于求取功名,但李白还是那个洒脱的李白,“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待我功成名就,我将拂衣而去,云游五湖四海三山。
然而,李白此次求功名之路,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此后两年,似乎陷入了三十岁怪圈,李白在长安几近穷途失路。怅然之下,李白作《行路难三首》,寄寓功业难求之意。但即使在职场困境中无法找到出路,李白依然乐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但一不小心,他又在《蜀道难》中流露出了自己的沮丧:“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是不是像极了职场中怀才不遇的菜鸟?

时间,终于来到了宝应元年。这一年,62岁的李白病重,“枕上授简”,将自己保存的诗文悉数交给李阳冰,编辑成集。就在这年的十一月,李白写下《临终歌》,而后永远睡去。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李白这只耀眼的金色大鹏,终究还是满怀生不逢时力不济的遗憾,飞走了。一代文学巨匠,一颗“太白金星”,就此陨落。但他留下的上千首诗文,却让后人沉迷其中,流连忘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6548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