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猴子:传说中的神秘力量与传奇传说
文:白马晋一
【一】
《西游记》原著第四十四回,唐僧师徒过了黑水河,便来到了车迟国境内。但尚未到帝都,却听到前方传来惊天动地的呼喊声。唐僧颇有些惊疑,便让孙悟空上前打探。
那悟空飞上云端,定睛打量一番,“只见那城门外,有一块沙滩空地,攒簇了许多和尚,在那里扯车儿哩。原来是一齐着力打号,齐喊‘大力王菩萨’,所以惊动唐僧。”
有趣的问题来了,劳役和尚们为何在口中念叨大力王菩萨?
但从语境分析,和尚当时尚做苦力。劳作一定是费精费力的,劳工呼唤“大力王菩萨”,其实就是一种原始的信仰,冀望菩萨能赐予他们力量,早时完成上头摊派超强度的工作,方好打卡下班,回屋吃斋念佛。
那么,大力王菩萨究竟又是何方神圣呢?
翻遍原著,我们发现大力王菩萨仅此一处,再无他处可寻。
莫非,这仅是原著作者给读者打了一个有趣的哑谜?
【二】
大力王菩萨这个名称,其实是有典籍出处的。
据佛经介绍,“有一尊‘大力明王菩萨’,身穿虎皮衣,手持金刚棒,神通广大,能降服龙王及一切魔王,并与须菩提尊者大有缘法。”
这个出处很有意思。身穿虎皮衣,手持金刚棒,又与须菩提尊者大有缘法。这些信息,容易联想到谁?对,花果山齐天大圣孙悟空。
更有趣的是,在元代成书的《西游记平话》里,有这样一段,“玄奘法师往西天取经,路经此山,见此猴精压在石缝,去其佛押出之,以为徒弟,赐法名吾空,改号为孙行者,与沙和尚及黑猪精朱(猪)八戒偕往。在路降妖去怪,救师脱难,皆是孙行者神通之力也。法师到西天,受经三藏东还,法师证果‘梅檀佛如来’,孙行者证果‘大力王菩萨’。”
由此可见,车迟国和尚口中的大力王菩萨,无疑便是孙悟空了。
【三】
有读者朋友要跳出来了。
不对啊,孙悟空修成正果之后,明明受封的是“斗战胜佛”啊,这在原著一百回里,可是白纸黑字地交待了。
这个时候,就有必要说明一下西游神话故事的演变史了。
我们现在常讲《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先生。其实,这样说法也对,也不对。应该说,吴先生应为今时通行的西游故事的最后勘定者(严格讲,吴氏之后,仍有人零星给予补充)。而在先生之前,民间早有西游传说。最早的文本追溯,可至南宋出版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有学者推测,《取经诗话》的雏形,最早甚至可溯至晚唐、五代)。尔后,故事在民间又多有发展,甚至衍生出不用版本。譬如《西游记平话》,就是其中较出名一本。但因年代久远,全本早已佚失,零星文字见载于综合性文典的摘抄备案。如悟空证果“大力王菩萨”一事,便摘录在朝鲜古代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里。
毋容置疑的是,《平话》等西游题材文本,在明朝应该还是流行的。吴承恩先生对于其间故事,应该是了如指掌的。那么,他为何要将孙悟空从“大力王菩萨”破格提拔为“斗战胜佛”呢?
【四】
吴承恩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年间。
明朝中晚期的皇帝,其实多是奇葩。嘉靖帝自然也不能例外。这个皇帝荒唐“罪状”,至少有三条。一,长期不坐朝,群臣难见君子一面。二,专用奸佞权臣(如严嵩、严世藩父子)。三,偏信方士,任其胡作非为。这每一条,都有可能把朝堂搅个天翻地覆,何况是三箭齐发。
当然,也就阻塞了忠良之路。
吴承恩的情绪,自然要表达在自己作品里。
譬如原著第四回里,悟空就曾大发牢骚,“那玉帝不会用人”。这个牢骚,其实就是吴承恩自己的牢骚。很明显,他将自己情绪和情感,投射到了孙悟空这个角色里。
厘清了这层关系,我们就能理解吴承恩为何要强行提拔悟空的果位了。
在他的潜意识里,一定认为诸如悟空这样有能力、没后台的斗士,远比受领导内定的唐僧之流更有资格登堂入室(吴老笔下的唐僧,是懦弱、虚伪的贪生之徒)。这些人,应当获取更大施展抱负的空间,得到更高的待遇。他们没有名分,那好,他就给他们名分。
我的作品我做主,吴老先生放下笔墨纸砚,嘿嘿一笑,露出一口好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670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