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箫苒
编辑/玉箫苒
前言
想必有很多历史爱好者和武侠迷们都看过这样一部神作,那就是由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所创作的一部极具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小说。
中国文学史上赫赫有名的《隋唐演义》。这部荡气回肠的小说在大约十年前还被搬上了银幕,成为了众多80、90后小伙伴们心中的经典。
这本奇书和《三国演义》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七分演义、三分史实”,书中将曾经发生的历史用演义的手法展现出来。
从隋文帝杨坚伐陈一统天下开始,一直写到了唐帝国中叶、唐明皇李隆基去世。全书横跨了一百七十多年。向读者展示了众多的传奇故事,尤其是隋末群雄并起的那一段尤为精彩。
在《隋唐演义》中,作者褚人获结合史实,用独特的写作手法将历史上出现的大量有血有肉、重情重义的英雄人物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秦琼、罗成、单雄信、李密等等一大批英雄豪杰轮番出场,每个人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经历,其中的跌宕起伏、情感纠葛让读者欲罢不能、直呼过瘾。
熟读《隋唐演义》的读者和看过电视剧版的观众一定对其中的很多细节有印象,尤其是对里面的一大军事势瓦岗寨非常的熟悉。
瓦岗寨在当时可谓是隋末一支极具实力的“政权”,与《水浒传》中的水泊梁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以至于有很多读者和学者认为这两本书其实是有着极深的渊源。
而在瓦岗寨中,可以说是名将如云,坐拥秦琼、单雄信、程咬金、罗士信等一大批当世的英雄豪杰。
隋末天下大乱、各路反军风起云涌之时,他们绝对是众多反隋势力中最为强大的一支。然而在瓦岗寨众多武力值超群的悍将们中,却有一位好似三国时的诸葛孔明,此人智谋超群、神机妙算,他就是演义中的徐茂公。
瓦岗寨时期锋芒毕露
徐茂公的原型其实是后来大唐建立之后,为唐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不世奇功的开国功臣徐世勣。
影视剧形象
徐世勣,字懋功,此人堪称一位不世出的名将,既有不逊于历史上众多谋士的聪明才智、又兼具武将的勇猛和领兵打仗的才能。这样一位天才在当时隋末的众多起义军中,选择了翟让,并和他一同创立了后来名震一时的“瓦岗寨”。
瓦岗寨在后来的南征北战中实力逐渐发展壮大,也陆续吸收了众多英雄豪杰加盟,成为了一支非常强大的武装势力。
徐世勣原本祖上就是名门望族,而他自己乐善好施、非常的有人缘,在当地的名望很高。
在跟随翟让创建了瓦岗寨后,徐世勣多次向后者献计献策、再加上在与其他势力的争斗中一向喜欢冲锋陷阵,屡立奇功,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很多看过《隋唐演义》的人都对在瓦岗寨时期的徐茂公极为佩服,这位“半人半仙”堪称瓦岗寨的“最强大脑”。
在瓦岗寨建立初期,因为实力有限、领导人翟让又是一位目光短浅之人,只想占山为王、做一些打家劫舍的勾当。徐茂公审时度势,认为不能这样下去,一是无法得到周边百姓的支持、二来也确实捞不到更多的好处。
徐茂公心生一计,那就是沿河劫掠来往的商旅,这样一来可以为瓦岗寨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使得原本穷困潦倒的瓦岗寨完成了财富积累。
二来瓦岗寨不仅得到了周边百姓的支持,而且补充了大量兵源、实力得以迅速扩大,成为了起义军中一支强大的势力。
此后,徐茂公还多次“诸葛亮下凡”,献计献策,让瓦岗寨得以做大做强、兵强马壮,不仅能够抗衡朝廷,还在隋末的乱世中游刃有余。
这个时候,虽然说瓦岗寨名义上的一把手还是翟让,但是实际领导人其实就是徐茂公,但是他上对领导毕恭毕敬、绝不居功自傲;下对属下宽厚待人、深得人心。
徐茂公在瓦岗寨一心一意的追随了两任领导人翟让和李密,不论是在谁的麾下,徐茂公都是竭尽全力进行辅助,因而也是深得领导的欢心。
而在李密入住瓦岗寨之后,迅速崛起的瓦岗寨成为了朝廷的“眼中钉、肉中刺”,被朝廷重点打击。
在败给了同样是一方豪杰、后来归顺隋朝的王世充后,李密听从了徐茂公的建议,率领瓦岗寨众多英雄豪杰投奔了当时已经建国的的大唐,成为了李渊的手下。
归附大唐、屡立奇功
归顺大唐的徐茂公遇到了明主,李渊非常欣赏徐茂公的才能,对他颇为重视;而徐茂公也极为钦佩李渊宽大的胸怀,以及慧眼识人的大气。
这对君臣相互配合的十分默契,李渊为了表达对徐茂公的喜爱和重视程度,不仅将他封为公爵,还赐其国姓“李”,所以徐茂公实际上也就是后来的李世勣。
而让李世勣被后人所敬佩、并让唐高祖李渊以及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都对其极为敬重的一点,就是他对于旧主李密的忠心和仁义。
在李密率领瓦岗寨的众兄弟们投奔了李渊后,随即就被封为了邢国公,这已经是相当高的爵位和待遇。
但是心性傲慢、目空一切的李密却对于自己的处境极为不满,更是不把李唐的建立者李渊放在眼里。
不久之后,李密趁被派往黎阳安抚旧部的机会,率众反叛,但是却兵败被杀,落了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李渊得知李密反叛的消息后非常震怒,而跟随后者投降李唐的瓦岗寨众人也是心惊胆寒,深怕因此受到牵连获罪。
而此时的李世勣作为李密曾经最为信任的左膀右臂,看到昔日主公落到如此惨淡的境地,非但没有和他人一样避其不急,反而向李渊奏请收葬李密的尸首。
看到李世勣对待旧主如此重情重义,李渊不由得大为感慨,敬佩其忠义的同时下令厚葬了李密。
而李世勣也为李渊的深明大义和宽广的胸怀所感动,之后更加尽心尽力的为大唐效力,终成一代名将。
成为了李唐王朝的一员战将之后,李世勣就成为了李渊身边一位骁勇善战、并且颇具智谋的儒将。
在此后李唐王朝先后击败王世充、徐圆朗、刘黑闼等等割据势力的战斗中,都能看到李世勣冲锋陷阵、攻城拔寨的身影。可谓是李唐王朝消灭众多割据政权、完成统一大业的首功之臣。
改名李勣、终成名将
在唐太宗李世民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玄武门之变”上台后,李世勣作为政变的有功之臣、以及唐高宗李渊时期的名将自然而然地也成为了唐太宗的心腹。
为了避讳李世民的“世”,李世勣随即改名为李绩,而很多后世之人经常将其和同一时代的另外一位唐朝名将李靖傻傻分不清楚。
李绩在唐太宗时期有过灭东突厥、灭薛延陀等等赫赫战功,但是要说到其一生最大的功绩无疑还是降伏高句丽。
在历经了多场恶战之后,李绩将这个立国800余年、困扰了隋唐两个王朝近百年的地方政权彻底清除,解除了唐帝国东北边境的后顾之忧。
李绩在完成了攻灭高句丽的壮举之后,使得唐帝国的领土延伸到了东北部,极大扩大了唐王朝的版图。
如此巨大的成绩让唐太宗李世民非常高兴,将其比喻为“干城”,而之后李绩出将入相、并因为功勋卓著,成为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毫不夸张的说,李绩在唐初众多名将中绝对是战神级别的存在。
如果要说哪一位名将的实力和战绩要比他高,那恐怕也就是号称唐初第一名将的李靖了。两人在后世更是一同入选了“武庙十哲”,与白起、韩信、孙武等历史上的名将并列。
到了唐太宗晚年,李绩被多次加官进爵,地位非常显赫,已经逐渐从当年征战沙场的名将成为了李唐王朝的重臣。
左右逢源、临终吐真言
唐太宗李世民英明一世,却在晚年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糊涂事百出,始终摇摆不定。在原先所立的太子李承乾因为谋反被放逐之后,心灰意冷的李世民选择了生性懦弱、但是性格宽厚的第九子李治为太子,也就是之后的唐高宗。
李绩在立储问题上远不像自己当年在沙场上那么果敢,为了不得罪人、落下把柄,始终保持中立,明哲保身。
而在李世民驾崩、李治登基后,李绩作为前朝的肱骨之臣,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成为了唐高宗身边值得信赖的大臣,帮助这位性格柔弱的皇帝治理天下。
李绩历经高祖、太祖、高宗三朝,从初期赫赫有名、名震海外的名将,到后来成为了屹立不倒的朝廷重臣,算得上是老谋深算、深谙帝王权术。
在他即将去世前,曾强撑着病体召集家人,并偷偷向自己的弟弟李弼交代了一番,大意是自己在朝为官多年,看到过诸如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的后代因为不懂守家业,最终落得个家破人亡的惨剧。
李绩嘱咐弟弟,自己死后一定要让自己的子孙低调行事,严禁他们做出一些违背伦理纲常的行为,否则就要立刻上报朝廷,绝不可股息。
除此之外,李绩还在弥留之际做出了一次“预言”:如果家中出现了此类不忠不孝、有叛逆之心的子孙,一定要加以处之,否则李家将会因此召来杀身之祸。
老谋深算的李绩对于自己的后辈们很是不放心,担忧他们今后会因为自己的行为败坏李家的名声、甚至会让家族走上覆灭的道路。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绩在自己将要魂归大地时跟弟弟说出这样的话,算得上是自己的肺腑之言,也充分说明了他的谨慎。
后代造反、终不得善终
李绩于公元669年病逝,享年76岁,死后被唐高宗李治追赠为太尉,并享有陪葬昭陵的至高待遇。
但是谁都没想到,就在他去世十五年之后,也就是公元684年,实际上已经掌握了朝权的武则天将这位唐朝开国功臣硬生生的从坟里刨了出来。
不仅如此,武则天还剥夺了李绩生前所有荣誉和头衔,并且将他的家人全部杀光。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武则天竟然对死去十五年的李绩如此记恨?让这位为了大唐建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功勋老臣在死后还要遭此劫难?
这都要拜李绩的孙子、徐敬业所赐
影视剧形象
徐敬业原名李敬业,从小就善于骑射,才智过人,他继承了祖父李绩英国公的爵位,曾任太仆少卿、眉州刺史等职。
当李绩还在世的时候,他的这个孙子李敬业不过十来岁,但是已经流露出了与其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李敬业因为从小就聪慧过人,深受家人的喜爱,大家也都对他将来的仕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其在长大后一定会光耀门楣、继续让李家成为朝廷仰仗的对象。
不过李绩却对这个孙子忧心忡忡,认为李敬业面相不好,“日后恐会祸及家人”,甚至还曾动过将其杀害,以保全家性命的念头。
在唐高宗李治病逝后,武则天逐渐掌握了朝政,并且先后废除了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此后更是开创了临朝称制的局面。李敬业和骆宾王等人因为是高宗时的旧臣,因故被降职,这让众人心怀不满。
影视剧形象
于是李敬业就联合几个郁郁不得志之人,于684年在扬州起兵,扯起了反抗武则天的大旗。李敬业虽然打的是“匡扶唐实”的大旗,但实际上就只是想过一把皇帝瘾而已,因此根本就没有向北进攻洛阳、驱逐武则天的野心。
这样的结果导致李敬业的叛军没有什么凝聚力,很快就被武则天派遣的大将李孝逸击败,最后被下属王那相所杀,这支所谓的“义军”也很快瓦解。
对于李敬业叛乱,武则天极为震怒,并迁怒于他的祖父已经去世十五年了的李绩。
盛怒的武则天下令将李绩从棺材中刨出来,像当年伍子胥对待楚平王一样,让这位大唐名将落了个挫骨扬灰的悲惨下场。
而李敬业因为叛乱,也被剥夺了“李姓”,从此历史上将其叫做徐敬业,而李绩的后人也因这件事被武则天杀戮殆尽。
结语
李绩的一生笔者认为可以用功勋卓著、彪炳千秋来形容。他从最开始的瓦岗寨军师,此后成为了大唐开国功臣,身经百战、不负名将之名。而他过人的眼光、以及对孙子徐敬业将来会成为“家门罪人”的神预测,更是李绩被后人所推崇的理由。
你们觉得呢?评论区里留下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
试论《隋唐演义》对历史演义小说创作的创新
《隋唐演义》小说
褚人获原著;杨雨主编;谢长华改编;隋唐演义 彩图本[M]. 2017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6927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