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米长的宝源路是广州旧民居较为集中的路段。
宝源路17号
宝源路上的传统民居,扑面而来的市井生活气息。
宝源路冒出了不少时髦的新店,经营者中不乏本土后生,他们许多都怀有西关情结。
大洋网讯 西关有“三宝”——多宝路、宝华路、宝源路。其中,542米长的宝源路是广州旧民居较为集中的路段,分布着20多处文物建筑。从来没有一条老街像宝源路一样,走两三步就能发现“广州市历史建筑”“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旧民居建筑”“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铭牌。
2012年,宝源路历史文化街区被列入广州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宝源路陆续冒出了一些文艺小店:民宿、茶楼、粤菜馆,时髦的西餐厅、咖啡厅、无人便利店……如今,宝源路不仅可以探古访幽,更增添了时髦气质和文艺情调。
有段古:
西关民居保存完好 大屋主人来头都不小
提起宝源路,绕不过西关“三宝”。据记载,“三宝”地带(宝源路、宝华路、多宝路)大约在清代出现。当时,随着西关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剧增,新兴的富商和一批洋行买办陆续在西关附近筹建住宅,他们先是在下西关涌郊区一带择地建屋,开辟了宝华区。之后,宝华区也不够住,又把上下西关涌之间的平原开发成住宅区,逐渐形成了宝源大街、多宝大街等住宅区,到民国时期就有了宝源路、多宝路。做生意自然要广开财源,宝源路、宝华路和多宝路的路名也蕴含了生意人的好意头。宝源路长542米,自西向东分别与龙津西路、逢源路、宝华路相接,是“三宝”里最直到底的一条街。
趟栊门、满洲窗、铁窗花、花街砖、木楼梯……老街随处可见西关民居的元素。据统计,宝源路临街分布的西关民居建筑多达20多栋,还有几间气派的洋楼。其中,龙津西路和逢源路夹着的前半段,有不少西关民居保存较完好,形成连片的整体风格。
“旧时西关一带多是有钱人、商人,我们发现,宝源路还与十三行有关联,这里住着很多帮洋行做事的福建人。这条路以住家的西关竹筒屋为主,虽比不上多宝街的一些‘豪宅’,但因挂了非常多的文保铭牌,价值很高。”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介绍。
宝源路9号是民国时期富商陈泽球的住宅。别看这栋西关民居不起眼,“花纱(棉纱)大王”陈泽球风光嫁女的旧事却一直在坊间流传。原来,陈泽球早年白手兴家,在广州开设“益昌号”“宽裕行”“道成花纱行”,亦从事茶叶、药材等经营,生意覆盖东南亚甚至澳大利亚。因出身寒门,自小丧父,他勤俭持家。“1937年,陈家小姐出嫁,带走的嫁妆有半里路长,除了珠宝玉器,还有紫檀做的整套家具,她戴的凤冠有七八斤重。六天之内,筵开数百席。”据说,这也是平日低调节俭的陈泽球唯一一次向世人展示他的财富。
“广州市历史建筑”宝源路141号(明勤第)是整条街上为数不多的洋楼,虽经历翻新加固,却遮盖不住中西合璧的风格。明勤第外墙为石米批荡,一楼仍保留了传统的西关趟栊门,三重门涂上红漆,脚门装饰梅兰竹菊图案,嵌玻璃,但二楼立面却带有巴洛克风格,可看到罗马柱、砖拱券、卷曲的山花(楼顶中间精致的石雕,也称楼额)。据说,山花越繁复,主人就越富贵。
宝源路内巷宝源北街18号曾是十三行巨商梁大镛的大屋。梁大镛靠经营陶瓷店,富甲一方,被清廷赐予二品领带花翎资政大夫。当时,丝、茶这类大众消费品经营者众,梁大镛却另辟蹊径,选择做陶瓷生意,他在景德镇开陶瓷厂,将产品运到广州,再远销海外。梁大镛为5个儿子每人盖了一间大屋,他自己住的那间被称为“梁资政第”。大屋面积超2000平方米,仅花园就占地1000多平方米,园内有亭台水榭、百年古栗和白木棉,堪称西关大屋的典范。可惜的是,这座西关大屋在20世纪80年代被拆毁,如今仅剩模型陈列在荔湾博物馆里。
西关大屋
建筑结构:外墙多以青砖石墙脚砌筑,部分外墙为石米批荡;大门均设矮脚吊扇门(脚门)、趟栊、大门三大件;楼高多为二层,有些有四层,带小阳台,天台设计。在空间结构的划分上,为一正两偏,正厅面积最大,前厅后房,两侧用房主要有偏厅、书房、卧室、厨房等,侧开小门,设梯间通向二层,后设天井增加采光;而单间则是“竹筒屋”结构,面宽窄,进深可达几十米。
门口“三大件”:脚门是高约1.7米左右的轻巧四扇对开小折门,上端多有各种图案的木雕通花,如葡萄串、石榴花、松鼠等。脚门之后就是独具岭南特色的趟栊,设滑轨,可推拉。最里面的大门扇多用坤甸木或樟木制造,厚实坚固。三重门的设计考虑到了美观、通风、采光、保护隐私、防盗的功用。
街坊:老住户忆起旧时人情 新店主怀有西关情结
今年85岁的潘广庆是荔湾地质办的顾问,1947年,她来到宝源路30号附近居住,到现在已经住了七十多年了。潘婆婆向记者讲述了她的西关生活:“平时会有人挑着云吞、绿豆沙、杏仁糊卖,晚上7时后有人报更,‘有天灯,冇路灯,高佬点油灯,挑一个壶,打一下锣’,有一次,报更人还抓到了半夜偷墙脚石的贼,因为他受了伤,我们一大早还去慰问。”
正如明勤第大门对联“荔湾西关洒洒**迷吾魂”所书,宝源路作为西关“三宝”之一一直被街坊珍视。不过,记者留意到,好几栋民居脚门的柱头雕花有些脱落,钉了螺钉,二楼阳台原本的瓶式栏杆多处缺损,被改成了简易的栏板栏杆。房屋老旧,住户搬离,沿街多是五金店、建材店、煤气代充点、快递点,印象中的宝源路多少有些颓败。
不过,近日,很多街坊发现,宝源路沿街冒出了不少时髦的新店。记者走访得知,这些店的经营者中不乏本土后生,其中不少有设计、建筑的专业背景。他们的答案里,除了商业经营的考量,还糅杂了经营者对广州的情感记忆和对审美的个性化追求。
宝源路136号是一家网红理发店,墨绿和粉红拼接的墙面、落地橱窗、皮椅营造出强烈的复古感,四只猫咪被安置在门口的玻璃橱窗里,这家店因此也被街坊亲切地称为“猫咪发廊”。
主理人Mia告诉记者,他们2011年就来到了这里,当时,宝源路只有两三家潮店。记者了解到,店主都是地道的广州人,老板娘学室内设计出身,后来转入美发行业,认识了在这附近工作的先生。“老板娘进行了复古风的改造,墙上的画都是她画的。后来店里收养了四只猫,又在空间里增加了猫咪元素。其实,潮流不一定要去珠江新城追,西关也有。”Mia说。
宝源路中段有一家北欧风面包店,店长谢先生是个土生土长的西关后生。手工烘焙坊要求有足够大的空间,他一开始就想到了宝源路附近的独栋建筑,“首先是场地考虑,还有一些西关情结”。他还特地在门口保留了一扇满洲窗木门。
而宝源路117号是一家民宿,广州小夫妻收集上万件旧物打造主题民宿的故事引起了不少关注。工作人员小郭告诉记者,民宿所在的民居在20多年前就已坍塌,建筑专业出身的林碧云夫妇用钢筋混凝土进行了重建,老板娘从坍塌、废弃的建筑里收来青砖、花街砖用作室内装修,保留了天井,还用从天光墟收来的黑白电视机、光盘封纸、录音机、唱片机打造出不同的主题房,布置出一个小小的广州市井生活陈列空间。
专家:
重视建筑价值评估
建议整街统一保护
多年来,汤国华一直关注在宝源路的状况。据汤国华介绍,宝源路挂的铭牌有三类,分别是“广州市历史建筑”“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我国很早就启动了文保单位的认定,自上而下有各级保护单位,而广州“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在2013年才被提出。文保单位管理责任人不得改变原建筑立面、结构体系、色彩色调、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等,不得损毁、擅自改建、添建或者拆除相关的建筑物以及其他设施,确需进行改建、添建或者拆除的,确需进行装饰、装修的,应当依法报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而历史建筑中,价值高、有可能被评为文保单位的,除了要进行外观保护,对内部一些元素也要进行保护。价值较低的,要进行外观保护。“文保单位的价值要高过历史建筑,保护力度更高。而历史建筑里又有价值高低之分。那么,价值认定就非常重要了,包括外观、内部结构、构件、历史等都要考察。”他说。
而他发现,早先挂牌的文保单位,其实缺少了最重要的价值评估环节,“早些年的保护理念还不够,以为挂上牌就好了,后面的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价值评估,就没有保护指引,责任人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很容易损毁建筑。”汤国华说。
对于宝源路的活化利用,汤国华建议编制整条街的统一的保护规划,“对已挂牌的建筑,如果是文保单位,改变使用功能要先向文广新局报批,再进入办消防、卫生、工商执照的流程。对于未挂牌的建筑,商业化使用是不用报批文广新局的。所以这也要求规划、城管、文保部门联动配合。”
链接:
宝源路片区微改造纳入更新改造计划
今年3月,广州市xx印发实施了《广州市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工作方案》,鼓励历史建筑变身民宿、咖啡厅。记者了解到,宝源路片区微改造已被列入广州2018年城市更新年度计划,宝源片区也将实施更新改造,打造成一个舒适的步行体验空间。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吴多
图/广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统筹/广报全媒体记者嵇沈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onghe/7352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