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育英中学(北京育英中学和育英学校有什么区别)

#北京话题##美丽北京#

「百年名校」“男育英”之北京第二十五中学

「百年名校」“男育英”之北京第二十五中学
校园风貌
昨日跟大家聊到了灯市口小学,灯市口大街,流传给后世太多的轶闻故事,今天再和诸位来聊聊灯市口大街路北55号的第二十五中学,在二十五中的大门上方挂着一幅“育英学校”的牌匾,这也许会让你感到困惑。其实这里就是当年的“男育英、女贝满,龙凤呈祥灯市口”中所指的育英中学,(关于贝满女中校史,敬请浏览前文“第一六六中学”)。这个地址是明朝权臣严嵩的府邸,起初这学校名字叫“育英学堂”,后来才改称“育英学校”,是北京第一所教会学校。育英学堂和贝满女塾是美国**公理会在1864年同时创办的,育英是男校。美国传教士贝满夫人创立了北京第一所女子学校——“贝满女塾 ”,是女校。位置就在今天灯市口大街北边的大鹁鸽胡同,由此开启了北京女子教育的先河。育英中学和灯市口小学是一脉相承,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开展现代教育最早的学校之一。由美国**公理会出资,传教士柏·亨利(白汉理)创办,最初定名为“男蒙馆”。以小学教育为主,成为北京市第一所教会学校。1900年更名为“私立育英学校”,校名取自《孟子·尽心上》里说君子有“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之意。设立小学、初中和高中部,是当时少见的现代完全制学校。在京城一时享有盛名,成为当时达官贵人子弟首选的学校。作为**公理会的男蒙馆,这座学校从成立之初就堪称中国素质教育的先驱。据介绍,解放前的育英学校,各种球类组织共达七八十队之多,甚至还有冰球场——今天北京的学校都没有一家具备这条件。而上百家课外团体和学生NGO组织更是文史哲、数理化、政经法无所不包。即便你不是做学问、搞文艺的材料,还可以学习汽车驾驶、电工木工、烹饪这些足够你谋生的一技之长。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男蒙馆”在义和团运动中被毁。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由梅韪良、郭纪云等人重建,定校名为“育英学校”(一院),1928年一院改名为“北平特别市私立育英中学”,在官房大院设立小学部,为二院,同时制定了校旗、校徽、校花、校歌、校刊,以“致知力行”为校训,并实行董事会制。民国24年(1935年),财政部将位于灯市口大街的盐务学校校址及盐务稽核所所址拨归育英学校,为四院,高中部迁移至此,育英学生冲破军警阻挠,参加了“一二·九”运动的****和群众**。1952年育英学校收归国有,二院小学部更名为灯市口小学。1952年,学校由私立转为公立,命名为“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育英小学部独立,取名为“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这就是育英学校和灯市口小学的渊源,校园内有诸多如“笃学楼”“贝氏楼”“贝满中斋”“邵氏楼”“民众楼”等活着的建筑述说着校史的演变,如今已屹立百年,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见证,邵氏楼建于1930年,为砖木结构,东、北两侧建有围廊、方木柱、木栏杆等;贝氏楼建于1870年,建筑结构与邵氏楼相似,屋顶覆青石板瓦;贝满中斋建于1910年,原建筑平面是一个直角曲尺形,中间是钟楼,高四层,两侧为二层,南侧中间部位开有一门,下有高台阶,门上方有一砖刻门额,隐约可见“贝满中斋”四字。据史料记载,贝满中斋的北侧部分已于1989年拆除。1992年被北京市市xx命名为“花园式单位”。解放后,育英中学成为公立的25中,与同时代其他中学相比,更早意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后来流行至全国的“兴趣小组”正是从这里滥觞的,知名校友如邓恩铭、姜昆,庄奴、聂卫平、傅春蘅、胡振宇、张纪中等辉煌的经历是学校永远的瑰宝。

「百年名校」“男育英”之北京第二十五中学
校徽、校旗
2022年2月21日,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举行了聆听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跟着家书学D史 心中有话对D说”主题教育活动。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实验学校、中国游泳学校、海淀区高中示范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yuanxiao/7813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