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学院”变“大学”?福建工程学院更名又有新动态。近日,福建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2023年度第一批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的公示》。公示显示,福建工程学院拟更名福建理工大学。
据悉,福建工程学院于2019年开始申请更名。2019年9月,受福建省教育厅委托,福建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福建工程学院申报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考察,福建工程学院顺利通过福建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对学校申报“更名大学”的考察评审。此后,受疫情等方面影响,更名工作进度有所放缓。
福建工程学院校园风光。来源:福建工程学院网站
高校更名在福建省内已有先例
不只福建工程学院,这两年,福建还有多所高校意欲更名。
关于更名,泉州师范学院以及地方xx已“准备”多时。2022年8月18日,**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xx印发的《关于传承弘扬“晋江经验”支持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丝名城”的意见》提到,支持泉州师范学院建设一流应用型高校、申报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更名为大学。
闽江学院的更名工作也早已“开跑”。根据公开报道,2021年3月闽江学院在福州政务平台回应“更名事宜”时称:“我校已全部完成职责范围内的申报程序,并积极做好迎接教育部高评委专家进校实地考察的各项准备工作。”
另一所高校厦门理工学院,其更名计划也已列入《福建省高等学校设置“十四五”规划(草案)》。
而在上述几所高校之前,福建已有多所高校成功更名。如2015年,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更名为阳光学院,成为福建省第一所由独立学院转设的普通本科高校。同年,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获批转设为厦门工学院。2018年12月,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获批转设为闽南科技学院。2019年6月,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获批转设为福州工商学院。
“学院”为何热衷于更名为“大学”
事实上,在全国范围内,高校更名也并不鲜见。公开报道显示,2000年至今,全国已有超过600所高校进行过更名。其中,校名变更次数在两次及以上的高校,不下百所。另有数据显示,2012至2017年出现一波“高校更名潮”,有超过200所高校更换了校名,其中仅2015年就有72所。
高校为何想更名?“把校名从‘学院’更名为‘大学’;把校名中的市改为省,以至大区域;去除校名中机械、职业等‘陈旧词汇’,增加文理、科技等时髦词汇等,是我国高校更名的整体趋势,一段时间中还出现更名潮。”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过去20多年来,我国部分大学热衷更名、合并、扩大规模,一方面有迎合社会舆论的因素,即希望给大学取一个“高大上”校名。
熊丙奇认为,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看来,“大学”是比“学院”层次更高的高等学府,不论招生、建设教师队伍,还是寻求社会合作,大学都比学院更具有优势。
高校更名之后有何影响?以“学院”更名“大学”为例,据悉,区别主要见于办学规模、学校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例如,在办学规模方面,学院要求全日制在校生在5000人以上,大学则要求全日制在校生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
又如,在师资队伍方面,学院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0%,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一般应不低于专任教师总数的30%;大学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
不只影响高校招生、师资,一位教育界学者在受访时表示:“更名关系到学校级别、层次和待遇等问题,或会帮助高校在招生机制、xx行政拨款等方面获得更多资源。”
以福建为例,高校更名背后确有现实考量。此前有媒体评论分析,从2020年起,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并为本科批,这个时候,是“大学”还是“学院”,对考生填报志愿都会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上述提到的厦门理工学院、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等高校,本身是本科二批院校,但是有部分专业在本科一批招生。在本科一批、本科二批合并后,且更名为大学后,对于考生来说,自然归类到本科一批,相应的,这些高校录取分数将水涨船高。
专家:高校更名应该应时应需,不可盲目
此前,针对“高校更名潮”,2017年1月25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指出,要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
“高校更名当应时应需,不可盲目。”熊丙奇表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时代,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每所高校的重要办学任务,是形成自身明确的办学定位,在这一定位上办出高质量和特色,不能再追求规模和体量发展。
“形成学校明确的办学定位,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强调对教育事务、学术事务进行专业同行评价,以此推进学校办学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也引导社会公众转变对大学的看法,让高校办学摆脱功利教育环境。”熊丙奇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提出,更名对高校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最重要是要走上良性发展的路子。“最关键的是避免过于看重更名,从而忽视了高校办学的‘实’处。”
另有观点认为,高校热衷于更名为“大学”,体现了其对自身各方面水平更高质量的要求,但“学院”并不意味着不如“大学”,毕竟“双一流”高校中还有外交学院、xx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这样的学校。
(责编:江苇杭、张子剑)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D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yuanxiao/789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