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节讲了联想和华为现在总体的状况,今天这一节,我们来讲讲柳传志和任正非的家族历史。
我们先来看看柳传志的家族历史。
根据《京江柳氏宗谱》记载,柳传志的祖上有三兄弟非常有名,他们分别是:老大柳昕(xīn),老二柳恂(xún),老三柳暹(xiān)。老大柳昕(xīn)主要负责育婴堂做慈善方面的事,出面与xx官员打交道。老二柳恂(xún)主要负责开烟馆,销售**,这个利润可以说是相当的高。现在有人说在当时开烟馆是合法的,这个咱们暂且不说;老三柳暹(xiān)主要负责做丝绸生意,生意红红火火。三兄弟分别开办育婴堂、大烟馆和绸缎庄,赚了许多钱财也置办了许多田产,可以说是富甲一方。不过他们只是柳传志的爷爷的爷爷,跟柳传志隔了好几代。
柳传志的祖父叫柳文伟,从江苏镇江一个钱庄的小职员做起,兢兢业业,直到当了钱庄的经理,相当于现在的银行行长,做到这个地步那是很厉害的。柳文伟不仅是个钱庄经理,还是好几家店铺的老板,包括名叫善化堂的书店,以及名叫鼎大祥的绸布店,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有财力,有实力。
根据《联想风云》记载,柳传志的外祖父是地方军阀孙传芳的财政部长。孙传芳当年雄踞江南,统辖五省,成为直系军阀领袖之一,是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他的财政部长自然财力雄厚。柳传志外祖父是镇江的一个大户人家,柳传志的母亲是个大家闺秀,结识柳谷书之后便追随左右,不离不弃。当时结婚讲究门当户对,柳传志父亲柳谷书的家庭条件应该也是殷实的,要不然他们对不上。
柳传志的父亲叫柳谷书,1921年出生于江苏镇江,从小就喜欢读书,勤学好问。194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毕业后从事银行系统相关工作。从1944年到1961年基本上都是在银行系统工作。1956年8月加入中国xx,他是中国第二号律师证的持有者,从事知识产权事业近40年,是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创始人。柳谷书还创办了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和柳沈律师事务所,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很颇有声望,而且受人尊重。
柳谷书曾任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第一、二届会长、名誉会长,他还担任过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理事,亚洲太平洋律师协会理事,亚太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等职务。
柳传志1944年4月生于上海。
1955年—1961年6年,上中学,在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也就是原育英学校)学习。这个时候他父亲柳谷书在人民银行工作。
1961年—1966年,柳传志在中国人民**军事电信工程学院(就是现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习。这期间他父亲柳谷书1961年,任黑龙江省银行国外部经理;1963年07月,任中侨委三司一科科长;1965年08月,调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工作,任法律处副处长。
1966年,柳传志从西安军事电讯工程学院毕业,毕业后任职于国防科工委十院十所,并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创始人之一。这个中科院的新技术发展公司就是联想集团的前身。这个时候他父亲柳谷书1965年08月,调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工作,任法律处副处长。也就是说,柳传志毕业时,他爸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处副处长,找工作比较容易。
谈了柳传志的家族历史,现在我们来看看任正非的家族历史。
任正非的爷爷叫任三和,是浙江浦江县任店村人(就是现在的浦江县黄宅镇任店村),年少的时候,在金华火腿厂当学徒,由于他干活勤快麻利又谦虚好学,老板非常喜欢他。几年后,他就成了腌火腿的**傅,远近闻名。而金华火腿厂名闻天下,能在这样的大厂里当**傅,也算得上是技术骨干了,待遇顺理成章地越来越高。所以,任家当时家道殷实,有一栋雕梁画栋的四合院,很是气派。现今四合院还在,不过雕梁画栋已腐朽,只剩下杉树的雕花门窗了。
任三和在二十岁左右娶妻成家,不久有了一个儿子,日子过得挺舒畅。1910年11月16日,他们又得了个儿子,起名任木生,字摩逊,意指希望他“揣摩研究”学问和技艺,“不逊于”任何人。
任木生天资聪颖,说话作文很有条理,思路清晰,五六岁就被送进学堂。任三和学徒出身,没什么文化背景,一步步走到**傅的位置,自然了解知识技术的价值,因此,他除了教给子女为人处世的道理外,还极力鼓励他们读书,多掌握文化知识。他的想法很朴实,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任木生在兄弟姊妹中是学习最用功,也是成绩最好的一个,也因此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他思想活跃,向往新生活,为此学习非常努力刻苦,各科成绩都很不错。为了让儿子有个远大的前程,任三和在任木生十多岁的时候,就将他送到北平高等学校附属中学就读,以便考入高等学府。果然,任木生不负父望,两年后考取了北平一所高校。他是任氏家族的第一个大学生,也是任店村的第一个大学生。任三和感到十分欣慰,对儿子有了“不逊于”任何人的期盼。大三这年,他的父亲病故,不久母亲也随之而去。没有了经济来源,书也念不下去了,任木生只得回老家找工作。当时有大学学历的人并不多,任木生找工作还算比较容易。1934年,他被聘入浙江定海水产职业学校任教,一年后转入南京农业职中,担任校领导工作。在两校任教期间,他娶妻吴氏,育有一子一女。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任木生把家眷送回浦江乡下,自己南下广东。
任木生逃难到广州后,不久进了412军工厂,在会计处担任会计
到了1938年,战局进一步恶化,412工厂也向西撤到广西融水。同年10月下旬,广州沦陷,鉴于日军仍有可能继续西进,412工厂又迁到了贵州桐梓,任木生随厂来到这个偏僻之地。任木生的一腔抗战热血被冷却了,加上国共关系愈加紧张起来,他觉得继续在军工厂里待下去没有什么前途,1944年初,他申请转到地方继续教书。他跟相识不久的一位叫程远昭的姑娘一起回到她的老家——安顺镇宁的一个小镇。
1944年初,34岁的任木生与17岁的程远昭喜结良缘。任木生一表人才,又在北平上过大学,才识不凡,谈吐儒雅;程远昭生在农家,勤俭诚实,模样俊俏,文静端庄,他们的结合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可惜两人不得不分居两地,新婚没几天,任木生便独自到上级安排的学校——黔江中学报到。
1944年10月,程远昭临产,任木生匆匆从黔江赶回来守候。10月25日,一个健康、可爱的男孩降生了,取名任正非。
1946年,任木生的大女儿降生,他给女儿取名叫正离。
从1944年到贵州解放前夕,任木生辗转于黔江、镇远一带,先后在黔江、镇远、关岭、豫章等中学任教,差不多一年换个地方,可以说居无定所。
1949年,任木生参加了土改工作队,随**剿匪部队一同回到镇宁,参与改建一所少数民族中学——镇宁县民族中学。次年新校开学,他被任命为校长。全国解放后投身于D的教育事业,先后任都匀民族师范学校、黔南师专、黔南中学教师进修学校、都匀三中、都匀一中校长。退休前为都匀市政协副主席。
任正非1951年小学就读于贵州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镇宁县城的一个小镇。1958年任木生被划为右派遭到批判,任正非到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都匀一中就读。
1963年,19岁的任正非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在已并入重庆大学)读的是暖通专业,上学期间自学第二第三外语。读到大三,还差一年毕业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校被迫停课。1968年,任正非大学毕业了,学制为四年的本科提前一年毕业。与此同时,父亲任木生被关进了牛棚,除了挨批斗,还要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年幼的弟妹们迫于生计,到河里挖沙子、修铁路、抬土方。
任正非大学毕业后,于1974年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基建工程兵,从大西南来到辽宁省辽阳市,开始了火热的军营生活。入伍后参与的第一个工程就是法国公司的工程。那时法国德布尼斯·斯贝西姆公司向中国出售了一套化纤成套设备,在中国的辽宁省辽阳市。任正非在那里从这个工程开始一直到建完生产,然后才离开。
1967年,任正非参加代号为011的工程。011工程就是在贵州西部高原修建一个军事工业基地,是三线战备建设的系列重点工程之一。“三线建设”属于国防战略体系,是军事秘密,很少有官方资料透露详细情况,只有亲身参加过“三线建设”的人才能深切体会其中的苦与乐。在荒芜的大山之中,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下,以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和军人为主的那一代建设者,倾注了他们全部的热情和期望,把自己的宝贵青春和满腔热血奉献给了祖国的精神事业。每一个男儿都有一个英雄主义的梦想。任正非也不例外,他在部队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科技素养,有多项技术发明创造,两次填补国家空白,得到了领导和战友们的一致认可。
尽管任正非所在部队不曾上阵杀敌,不曾金戈铁马、攻城拔寨,但那艰苦的国防工程建设经历,使他内心同样充满了英雄主义的悲壮情怀。这对他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969年,孟军和任正非喜结连理。婚姻幸福美满。
1978年任正非出席了全国科学大会。任正非时年33岁,是军队代表中少有的非D员人士。随后任正非入D,晋升为第三十三研究所副所长,相当于副团籍。
1982年任正非出席了中国xx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他的家人引以为豪。
1981年,军队的裁军工作正式启动。
1983年,随国家整建制撤销基建工程兵,任正非复员转业至深圳xx石油后勤服务基地。他的妻子孟军在该公司任公会主席。
这就是当时的情况。
(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yuanxiao/815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