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徐州师范大学科文学院贴吧)

这场校园疫情延续了一年
10月13日,有微博网友爆料称,位于江苏徐州的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开始暴发肺结核,其中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做肺结核检查,发现有19个人肺结核CT存在问题。
主要集中在两个班
10月14日晚,江苏师范大学微博发布一份《情况说明》,证实了此前媒体披露的该校有学生患肺结核一事,并表示“目前22例患者已休学进行规范性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情况说明》称,患病学生是2019年8月21日至2020年10月12日期间,在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潘安湖校区被陆续发现的。那么,一年多的时间,疫情是如何一步步发展的?此次疫情又暴露出校园结核病防控存在哪些短板?
记者获悉,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属于民办独立学院,于2019年9月迁入江苏省徐州市潘安湖科教创新区,约5000名学生在此就读。潘安湖科教创新区被当地致力打造为潘安湖大学城,除了科文学院,还将有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入驻,南昌大学研究生院、河北工业大学研发中心等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已达成入驻协议,未来,学生及科研人员的规模不可小觑。
一位参与处置此次疫情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9年暑期,科文学院潘安湖校区的一名学生在老家被确诊为结核病,疾控机构向学校通报了这一情况。2019年9月初,该生返校,但未能出示相关医学证明,被学校要求离校治疗。由于其曾在校内短暂逗留,因此,疾控部门对其所在班级和宿舍的同学进行了筛查,但并未发现确诊病例。
2019年10月,该校又有一名学生在校外就诊时被确诊为结核病。接到报告后,疾控机构立即对密切接触者等进行筛查,发现了多名确诊病例。
鉴于连续出现多名确诊病例,疾控机构随即进行了全校大筛查,又发现了数名确诊病例。“患者主要集中在该校2018级的两个班,这两个班的学生平时也一起上大课。”这名工作人员说。
此外,大筛查中还发现了多名PPD(结核菌素试验筛查)阳性和强阳性者,这些学生的胸部X线片均未见异常。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对筛查发现的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且排除活动性肺结核,但PPD强阳性的密切接触者,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预防性服药干预。于是,劝导符合上述条件的强阳性者进行预防性服药。
2019年12月底,科文学院潘安湖校区陆续放寒假,随后因新冠疫情,到2020年9月才开学。据江苏师大通报,2020年9月初学生返校后,潘安湖校区全体师生及后勤人员于9月11日至17日进行了PPD和胸部X线片检查。此后,又对前期检查中PPD强阳性及重点班级的师生进行了CT筛查,共发现43名学生胸部CT影像异常。
“这43人属于疑似患者,目前正在接受病原学检查,其中有多少被确诊,还需等待检查结果。”上述参与疫情处置的工作人员说,“除了校方通报的内容外,今年开学后的筛查中又发现了多名学生PPD阳性和强阳性,目前已成立专班工作组,劝导其中的强阳性学生进行预防性服药 。”
溯源难度大
此次疫情能否查清传染源?多位业内专家表示,“难度较大”。
首先,首发患者并不一定是传染源。这意味着,即便A先发病,并传染给了B,但如果A就医不及时或症状较轻,那么,有可能是B先就医并被发现,虽然B是第一个被发现报告的,但实际的传染源却是A。基因测序技术也仅能区分不同患者的感染来源是否一致,无法确定感染的先后顺序。
其次,结核病潜伏期长,一般为1年~2年,这一点,与新冠肺炎不同。新冠肺炎潜伏期一般不超过14天,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并以大数据支撑,具备找到传染源的可能性,而结核病由于上述原因,溯源难度较大。
专家表示,处置校园结核病疫情,在关注溯源的同时,更应聚焦现有筛查手段的转变和提升,从而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从形式上看,现有校园结核病筛查分为两类:一类是常规的新生入学体检;另一类是发现确诊病例后,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筛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规定,高校新生入学,采用可疑症状筛查和胸部X线片检查,重点地区和重点学校也可同时开展PPD;对于15岁及以上的密切接触者,则必须同时进行症状筛查、PPD和胸部X线片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感染者和肺结核患者。在处置此次科文学院潘安湖校区疫情时,就是3种手段同时使用。
但问题是,这3种手段,都有不足之处。比如,除非出现持续咳嗽、咯血等明显症状,一般情况下,症状筛查只能起到辅助作用。PPD不能区分受试者的阳性反应是接种卡介苗所致,还是因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这意味着,一部分接种了卡介苗但并未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者在PPD检测时,也会呈阳性(PPD值在5mm~10mm),由于卡介苗在我国属于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人群基数大,因此,PPD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此外,胸部X线片对临床医生的读片水平要求较高,在大规模筛查中不排除漏诊的情况。
多位业内专家建议,应改进筛查手段,提高筛查准确性。比如,胸部X线片检查可改为CT检查,后者的准确性更高;PPD也可考虑用γ-干扰素检测(EC皮试或血液γ-干扰素检测)替代,后者的优势在于可分辨受试者是否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不会受接种卡介苗的影响。
但要实施,却存在障碍。比如,费用方面,常规筛查需要学生自费负担,胸部X线片要80元左右,CT检查则要200多元,对于中西部地区学生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加之由于担心辐射问题,相关部门并未推荐将CT检测作为筛查的手段。此外,进口γ-干扰素检测试剂近800元。今年4月,国产EC皮试检测试剂刚刚获批,但价格也要近200元。这些费用由谁买单,仍需相关部门协调。
预防性服药依从性低
在处置此次科文学院潘安湖校区结核病疫情过程中,还暴露出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预防性服药的依从性较低。
《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规定,对筛查发现的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并且排除活动性肺结核但PPD强阳性的密切接触者,在其知情、自愿的基础上可对其进行预防性服药干预。
“这些人并不属于疑似病例,更不是患者,准确地说,是潜伏感染者,换句话说,是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但尚未发病。因此,需要采取预防性服药。”中国疾控中心相关专家说。国内外研究显示,预防性服药的有效性在60%~90%左右。
记者了解到,2019年10月,在科文学院潘安湖校区发现的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且排除活动性肺结核但PPD强阳性者中,只有11人坚持完成了预防性服药(占比不到10%),这11人在今年的筛查中均未发病。
“虽然预防性服药有效,但很多学生担心存在副作用,不愿意服用。”一位疾控机构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是自愿服药,医疗机构不能强制,只能劝导,但仍有很多学生选择不服药。
对于不服药的情况,《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2017版)》规定,拒绝接受预防性服药干预者应在首次筛查后3月末、6月末、12月末到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各进行一次胸部X线片检查。记者获悉,今年9月份科文学院潘安湖校区的筛查,就是按照上述规定,对去年10月份筛查中发现的强阳性却未服药者再次进行检查,结果,这部分人中又发现了数名确诊病例。
对于科文学院潘安湖校区今年开学后筛查中发现的强阳性且胸部X线片未见异常的学生,目前相关部门已成立专班工作组,劝导这些学生进行预防性服药。
这场校园疫情延续了一年
文:健康报记者张磊
编辑:徐秉楠
审核:曹政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yuanxiao/820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