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的想法或点子(学校里创新创业想法点子)

近日,2023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启动式举行,同步举办主题展览,重点展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双碳”科技等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成就和北京市科技成果,并组织科技比赛、科普讲座、实景演练、专题论坛等活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只有牢牢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用科技创新的成果,不断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全方位保障,增强科技创新“支撑点”。科技创新是一项持续性、系统性工程,投入大、风险高,单靠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的力量很难实现长足进步。要在平台、政策、技术、人才等各方面给予支持,积极争创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要鼓励有过创新创业成功经历的高层次人才团队牵头建立研发机构,为专心致志搞科技创新的企业和人才提供优惠政策,集中推动一批“从0到1”的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科技创新从点的突破到面的扩大,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
全领域拓展,延伸科技创新“连接线”。科技改变生活。当今社会,科技创新已不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主动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把握科技创新走向,不断丰富科技创新的形态和结构,让科技创新与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经济社会、文化传播、民生领域连接起来,打造“开发、孵化、转化、运用、服务”多元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要在多轮驱动中强化聚合效应,在做大做强中催生新兴业态,持续推动建设发展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切实畅通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全社会参与,扩大科技创新“覆盖面”。全国科技活动周是一项公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社会影响力大的全国性科普品牌活动,自2001年以来已连续举办22届,累计参与公众超过20亿人次。有了参与度才会有关注度和支持度,要广泛营造“讲科学、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社会氛围,加强宣传教育和科技普及。同时,既要引导科技创新人员心存敬畏、尊重规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不可为了功名和利益违背初心使命,也要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科技创新,构建理性关怀的社会环境。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立足当下、着眼长远,要坚持向科技创新要资源、要效率,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更好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责任编辑:郭可欣,王俊秀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chuangye/208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