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人民网布拉柴维尔3月1日电 (记者黄培昭、沈小晓)由刚果(布)首都布拉柴维尔驱车西行,一条双向四车道的现代化公路一直通向536公里的远方。这条在刚果(布)十分罕见的高级公路,即为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希望之路”。
由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项目(以下简称1号公路),于2008年5月开工,2016年3月竣工,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会议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在刚果(布)落地生根的精品项目。
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人民网记者 沈小晓摄
1号公路穿越了茂密的原始森林、遍布荒草的丘陵、危险四伏的湿地、d蛇出没的沼泽等5种复杂地形地貌。由于地况太过复杂,当初法国公司在考察之后断然退出,并放言“没有任何人能修建此路”。然而,中国的海外建设者偏偏就是不信邪,硬是靠着拼劲和闯劲,生生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创造了奇迹。
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人民网记者 沈小晓摄
要致富,先修路。1号公路全线贯通后,首都布拉柴维尔与第二大城市黑角之间的车程从7天缩短至8小时,交通量由原先的164辆/日增加到现在超4000辆/日,车辆日通行量平均提高十倍以上,刚果(布)大部分重要物资、矿产、森林资源进出口均需要借助该线路运输到黑角港。
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人民网记者 沈小晓摄
值得一提的是,沿线还自发形成了不少小市场,食品、衣服、箱包、鞋袜等商品琳琅满目。每逢周末或者节假日,小市场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当地人自豪地称之为“吉赛尔”,“去吉赛尔逛逛”几乎成了人们的口头禅和习惯。
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人民网记者 沈小晓摄
记者注意到,公路沿线边坡呈现缓边坡、圆滑坡面的特点,几乎是配合地形而建,并采用多种种植方式,以恢复边坡植物。“为防治水土流失,我们在1号公路砂性土路段采用香根草、三维网植草、纤维网植草等植草防护,改善植被生长环境。”中建国际中西非公司工程管理部经理石义辉告诉记者,1号公路在修建时遵循“绿色建造、环境和谐”的方针,最大限度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据介绍,沿线绿色防护面积达267.48万平米,占全部防护面积的98.8%。
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部分路段旁的香根草。人民网记者 沈小晓摄
该公司副总经理汪升黎谈到,1号公路建设过程中,项目着力促进当地就业和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当地公益事业,着力改善当地民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培养当地技术工人。据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为当地提供了1万多个就业岗位,属地员工最低工资超过刚果(布)本国最低工资标准8%。项目还注重为属地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培养了超过4000名工程领域的属地技术人员,培养了80余名属地化管理人员,一定程度上补充和丰富了当地急缺的工程领域人才。
中建中西非公司总经理施洪刚表示,1号公路在未来还将尝试开展智能交通技术的应用,打造一条“智慧公路”,进一步造福当地人民。“近年来,身在海外的我们深深感受到了祖国的快速发展与繁荣。能够参与到‘一带一路’的海外建设中,把中国技术、中国标准推向全球,我们也感受到一种自豪。”
“劈山者”雕像。人民网记者 沈小晓摄
在刚果(布)第三大城市多利吉,有一座“劈山者”雕像,那是刚果(布)人民向中国建设者献上的尊敬和感谢。在当地人眼中,中国人是能够把原始山脉劈开、从而建造公路的“劈山的人”,心中对中国人充满敬仰和钦佩。
刚果(布)总统萨苏表示,自从刚果(布)独立以来,历届领导人都希望能够修建这条公路,是中国建设者圆了刚果(布)几代人的梦想,“中国是真心实意帮助我们发展经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peixun/263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