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素质拓展,南京素质拓展培训公司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

2012年6月
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和南京外国语学校合作创办了一所全日制公办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
2016年6月
学校更名为“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
2022年6月
这所学校迎来办学第十年。
十年前,这是南外创办的第一所公办初中分校,由南外输出优质资源,秉承南外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模式,让更多的孩子实现“家门口上南外”的美好愿望。
十年后,这所学校通过课程建设促进内涵发展,构建跨学科“融通”课程体系,形成“融会贯通、共生共长”的学校文化,走出一届又一届的优秀毕业生。
今天,跟随记者一起走进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对话校友,探访当下,深度认识这所河西南领头公办校。

书记的话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绘制未来学校育人蓝图
南外河西初中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注重融合发展,注重共建共享”的理念,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深度构建“学科融通,综合育人”的融通课程体系,聚焦课程育人本质,面向未来,探索“融会贯通,共生共长”的融通发展之路。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
D总支书记 张静

对话校友:
考入北大,更懂母校

不止教知识,更教会如何学习
徐菁夷,一个大方开朗的姑娘,北京大学本科三年级,双学位在读。“我是南外河西初中第二届学生,初中三年,外语节、艺术节……什么活动都有我!”
很多优秀的小学毕业生会选择考南外,而徐菁夷家门口有了一所南外分校,新城小学毕业后,她就成为了南外河西初中的学生。“后来高中我考到了南外本部,大学保送北大,回过头来再看初中,越发觉得它是最适合我的学校。”徐菁夷是个很有主见的姑娘,初中学校每门学科都教的很扎实,同时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提供拓展学习平台,这是她最喜欢的。
“越往上面学,越会觉得自主学习能力太重要了,我的初中,不止教我知识,更教会了我如何学习。”徐菁夷中考考南外本部,以及后来在南外读高中,都非常适应。“因为是一样的教学文化和体系,我们初中做的卷子上面的出卷人、审核人都是本部老师。”毕业后,徐菁夷常常回母校,和班主任陈娟一直有联系。“我的初中三年非常享受,老师教的去参加中考完全够用。基本不需要再额外刷题。”

享受本部资源,更多机会和平台
去年保送北京大学的男生徐谨铭,印象最深的是,南外河西初中每年的科技节,都会带着他们去本部参加活动。“我们和本部初中确实是一模一样的教学模式。”初中三年,徐谨铭忙而有序,小班化教学,每次学校的活动,基本大半个班的同学都要参加,于是,他学会了时间管理,活动和学习两不误。
徐谨铭当年上初中时,每天下午4:30学校就放学了,他有充足的时间自我安排学习。“这个其实非常重要,特别是疫情期间,我发现自主学习的能力太重要了,如果,你只是个被动的做题家,线上学习以及进入大学后,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徐谨铭中考考上南外本部,英语加试的成绩非常好,但他并没有额外训练,就是跟着初中老师的节奏走。“我们初中英语教学和南外本部是一样的,甚至还更加细致,更加扎实,这让我进入高中后学得也很轻松。”

聚焦课程:学科融通,综合育人
今年刚刚颁布的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习任务群”“跨学科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表达”等要求,而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早已开始研究与实践,《学科融通,综合育人:初中跨学科课程基地建设》内涵建设项目今年5月顺利申报成功江苏省中小学课程基地和学校文化建设项目,为学校在“十四五”期间发展明确了立足点和发力点。

跨学科课程什么样?
当英语遇见地理
5月12日,外语组王艳老师开设了一节多模态报刊阅读课,不仅对报刊阅读的语篇教学进行了精心设计,而且融合了地理元素,将英语学科和地理学科进行了一次精彩碰撞。
地理老师李晶说,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感受到了本节课与地理学科的深度融合。“王老师在备课时便来与我交流如何从地理学的角度向学生解读当地地理环境对于建筑设计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位置气候→植被、土壤→对建筑设计的影响’这一逻辑顺序。”
王艳老师说,本节课最让我惊喜的是学科融合对于学生深度理解文本发挥的作用。在文本解读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得以激活,对文本中的建筑设计的理解也更深刻,知识得以迁移和重新架构。

怎样推动“融通”课程?
老师们头脑风暴
南外河西初中发起“河韵江风”沙龙,以学校“融通”课程为抓手,浓厚学校的研究氛围,带动更多的老师加入融通团队,推动学校教科研的高质量发展。
一起来看4月13日沙龙上老师们的头脑风暴!
陈亚婷老师以“一个思维方法、一个理论依据、一个融通之处”为主题,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角度阐述了对“融通”方法的理解。
语文老师阚昕,潜心从文献入手,立足于语文学科,从“人物传记、家国天下、写人记事、哲理思辨、散文如诗、科幻猎奇”六个方面表达了语文学科融通教学的初步思考。
音乐学科李烨老师以“五育并举,融通之趣”为主题,从乐器内部结构与唯美建筑的关系开始,从艺术的角度带领大家畅想学科跨学科整合的多种方式,同时也分享了她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宝贵经验。
信息学科崔春燕老师以《仿生机器人课程——向日葵的仿生设计》为例,为大家阐述了课堂教学的实际案例,同时表达了自己在跨学科教学过程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心路历程。
体育学科戴彬彬老师从具体教学内容出发分享了体育学科与物理、生物、政治等学科的融通之处。有趣生动地亲自示范了体育中考科目中的物理知识和体育动作的结合,把沙龙活动推向一个小**。
徐婷老师代表核心组做了《基于“融通”理念的国家课程跨学科统整》微讲座。以一张思维导图引发沙龙全体成员的深度思考:为什么学生的学习需要跨学科以及如何基于国家课程进行跨学科统整。

“双减”行动:多措并举,减负增效
A为“双减”破局 为作业赋能
从去年开始,“双减”成为义务教育的主题词。为全面贯彻“双减”政策精神,更好地实现减负增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南外河西采取了一系列作业管理措施。

PART 01 落实作业监控机制
1.公示了作业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做到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认真分析学情,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
2.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班级专门记录每天作业内容和时长,年级组每天检查,教学处每周监控,发现作业量超时及时调整和整改。
3.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教学处每月一次检查学科作业情况,落实一教一辅、及时规范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PART 02 深耕学科组内研讨
为了做到作业减量不减质,重视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布置作业的科学性,各个学科组积极组织组内研讨,作业分层、精编适合学校学情的校本讲义、创新作业设计等等。例如:
1.语文组:创意多元的语文作业。以作业单的形式,分层级分类别,让所学知识落地生根,实现知识到能力的提升转化!初一年级:详实具体的阅读活动,让名著走近生活,让学生走进阅读;初二年级:让新闻采访走进千家万户;初三年级:初三语文课本中水浒人物作业设计。
2.数学组:研究作业管理效能,提升课后作业的“质”。设计菜单作业,强化反馈功能;作业形式多样,减少作业总量,提升作业质量,课堂留学生作业时间。作业分层、作业自主选择成为常态;全年级作业统一布置,有分层,有特色,做到每天认真批改,部分面批,力争做到日日清,周周清。
3.英语组:精心编制错题整理卷和单元主题阅读拓展卷,统一设计了写作和小报制作等个性化作业。结合任教班级特点在周末设计了思维导图制作、课外阅读摘抄、知识点整理、学习反思等形式丰富的作业,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通过作业提升英语学科学习兴趣、强化语言知识和学习能力。

B 课后服务 尊重个性

PART 01 个性辅导因材施教
学校课后服务结合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的特点,开展个性化、差异化辅导。在确保孩子完成作业的基础上,指导开展适当的阅读或者拓展学习,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阅读习惯。辅导教师有时借用多媒体,有时直接板书,有时一对一辅导,有时也会积极地和家长沟通为他们答疑解惑,优化辅导、拓展提高。

PART 02 选修课程自由成长
每周三放学时间一到,学校选修课程就准时开课了。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学有所长”,学校用心规划了校内服务的各种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共开设了二十多门,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选修课程,学生自愿参加,力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可能性。

PART 03 多元评价全面发展
课后服务的评价和反馈方面,学校建立了多元的评价体系。制定了“每日一巡查,每月一反馈”的评价机制,对待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不定时地开展家长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当事人”的具体感受和实际效果,切实保障课后服务蓬勃有序地开展。

成果卓越:十年生长,闪耀荣誉
办学十年,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却取得了一批重量级荣誉。
学校先后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重大项目基地学校”、“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重大项目先行示范校”、“南京市推进素质教育示范初中”、“南京市智慧校园示范学校”、“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基地学校”、“南京市科技装备示范学校”、“南京市创新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南京市书香校园”、“南京市体育特色学校”、“南京市STEM课程实验项目学校”、“南京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应用示范学校”,学校在基地建设、教学改革与课程开发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

PART 01 精品课程
《“融通”理念下跨学科校本系列课程》获2021年南京市中学校本精品课程一等奖、《“善模师”创意仿生STEAM跨学科系列课程》为2020年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基地”学校特色课程、《初中数学项目学习—以3D打印为实践支架》获2019年南京市中学校本精品课程二等奖、《校园四季物语》、《印象南京》获2017年南京市校本精品课程三等奖。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以点带面发挥示范效应,带动了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PART 02 教科研成果
省规划课题《中国国学教育与海外交流传播》、省教研课题《指向关键能力的地理思想与方法的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市规划课题《南京“老游戏”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的实践研究》等已顺利结题,xx电教馆课题《网络学习空间学生自主学习及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区规划课题《“融通”理念下初中科学跨学科主题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即将结题。
市个人课题《基于学科融合的统计与分析的数学项目化教学实践研究》、《基于初中信息与数学学科融合的“统计与分析”教学实践研究》、《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科技文化史智慧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中华传统节日主题式教学实践研究》、《基于“初中YPT竞赛”校本课程培养初中生实验探究能力研究》、《基于STEAM素养的初中机器人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研究》等一系列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

PART 03 名师团队有底蕴
学校教师团队学科底蕴深厚,教艺精良,硕士生及以上学历教师近半,市区级骨干教师占比47%。教学团队已培育出市学带3人,市优青5人,创建了英语、数学、生物、历史、体育教研组5个市先进教研组。近年来教师教学、教科研等获奖:国家级3人次、省级26人次、市级69人次。

PART 04 学生大赛获奖
学生跨学科素养及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在国家级、省级、市区级赛事中取得佳绩。如学生参加2017第十四届“外研社杯”全国中小学生英语辩论大赛全国总决赛初中组一等奖,并斩获“最佳辩手奖”;学校社团参加2017年江苏省金钥匙仿生机器人创意大赛综合特等奖;学生参加第十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比赛获得全国银奖等。

结 语
一所学校对学生的影响,一种教育对成长的作用,除了现在时,更有未来时。

来自:南京晨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peixun/3414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