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士元,香港十大新青年

文/吴双江

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沧海茫茫。香港,一个积攒了太多情怀的地方。
香港从一个寂寂无闻的小渔村,演变成举世闻名的东方之珠,离不开香港精神。香港地标之一是高495米的狮子山。因此“香港精神”常有另外一个指代——“狮子山精神”。香港人说,“狮子山精神”是一种刻苦耐劳、勤奋拼搏、同舟共济、开拓进取、灵活应变、自强不息的精神,是香港长盛不衰的力量之源。
百年来的兴衰沉浮,造就了香港举世无双的传奇。香港的传奇,由无数香港面孔、香港符号、香港故事写成。这些面孔的故事里,离不开这样一个重要的群体:青年。
今年正值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细数香港百年传奇里的青年故事,以求“以史为镜知兴替”,探寻未来香港的正确航道。
中华民族救亡图存
香港青年从未缺席
从被割让到今日,香港人中拥有爱国情感的人始终占多数,红色的火种在这片土地上自诞生之日起就从未熄灭。**建D百年,香港的命运从来同祖国紧密相连,祖国的每个发展阶段亦都和香港有所关联。
在革命战争年代,广大香港青年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体现了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作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运动,1919年发生在北京的五四运动,其精神的核心内容被概括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尽管距离遥远,它对香港仍具有相当影响。五四运动发生后,香港一些青年纷纷组织工会、发起****日货,响应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成为五四运动的重要力量。自中国xx成立后,其先进的思想和革命的理念深深地影响着香港的进步青年。
1920-1921年,三位香港年轻人林昌炽(林君蔚)、张仁道、李义宝在香港集资出版了一份刊物《**》,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启蒙香港的青少年。其中林昌炽是香港xx视学官,张仁道是皇仁书院毕业生,李义宝是蒙养小学教师。
1920年底,陈独秀由上海乘船南下广州时途经香港,船停在香港码头,便与这三位香港年轻人进行了短暂会面。陈独秀看过他们出版的《**》后,对三人给予高度评价,并鼓励其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不久后,他们就在位于跑马地黄泥涌蒙养小学的李义宝家中成立了小组,开始深研马克思主义。
1923年,李义宝赶赴广州,通过新学生社与共产主义青年团建立了联系。返港后,李义宝在香港建立共青团组织并获选支部书记,后由林昌炽接替,李专攻工人运动。此后,林、张、李三人成立香港**D小组,其中林昌炽是候补D员。这是香港最早的D组织,标志着**在香港历史的开端。
另一方面,1922年至1923年,中国历史上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这次**的起点是香港爆发的海员工人大**,所以香港是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的发源地。
香港的工人运动特别是海员工会为**锻炼和培养了一批D员骨干,林伟民、苏兆征、陈郁、曾生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22年,香港爆发海员大**,主要发起人林伟民和苏兆征此后相继加入了中国xx。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苏兆征和邓中夏等xx人在广州和香港领导了著名的省港大**,一直持续至1926年,历时约16个月,创下当时单次**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1925年,林伟民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在省港大**时被推选为**委员会委员长兼财政委员会委员长。他们是早期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
陈郁先后参加过香港海员大**和省港大**,省港大**时加入中国xx。1927年初,他担任中华全国海员工会主席,1928年任**香港市委书记。
曾生也曾于20世纪30年代在香港从事工人运动,还担任过**香港海员工委书记。抗战时期,曾生担任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司令员,为创建华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华南抗日武装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中,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就是由洋务工会、中华书局、东华三院等机构的进步青年和爱国民众组成的。而港九大队的第一任政委,就是后来担任中联办前身、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的陈达明,他当时才20岁。香港沦陷后,港九大队前身的几支武工队和地下D曾秘密营救出约800名滞留在港的抗日文化精英、民主人士和家属。获救者之一的茅盾曾评价那次大营救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据史料记载,抗战期间,1937年9月20日,香港大学学生会主席联络香港24所大学校的学生代表,在港大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香港学生赈济会,募集捐款、物品,救助中国的抗战士兵和难民。
1938年暑假,香港的一些学校出现了中国xx的D员活动,其中包括当时的香港华侨中学、丽泽女中学、英皇英文中学、圣士提反英文女中学、梅芳女中学、九龙区的华南中学、陶秀女中学等。此外,还有一些香港青年毅然投奔革命圣地延安,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

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
新政协运动在香港广泛开展
解放战争后期,香港成为新政协运动的中心。1948年4月30日,**xx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D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xx。
各民主D派在香港召**议,响应**xx“五一口号”,推动新政协的召开。1948年8月至1949年9月,**xx香港分局和香港工委组织护送民主人士北上达20多次,沈钧儒、李济深、张澜、黄炎培、章伯钧等350多人,加上D内干部共1000多人,辗转到达北平,为新政协会议的召开提供了重要保证。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急需资金的供给,然而西方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妄图将其扼杀在摇篮里。此时,新中国渴望和平的国际环境稳定政权以及来自海外的资金捐助和物资补给,急需一个对外交流的窗口,“香港”无疑是最佳之选。
此后,香港乘着这股东风,进入迅速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多国允许港制品进口,这进一步促进香港商贸业崛起,纺织业等产业快速成长,带动香港金融业兴起。
这一时期,以庄世平、霍英东为代表的香港企业家,一方面发挥刻苦耐劳、开拓进取的香港精神,与香港一起博浪成长;另一方面,一些香港爱国企业家勇敢冲破经济封锁,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体现了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
1949年12月,当时38岁的庄世平,依靠借来的1万美元,在香港创办了南洋商业银行,使其成为港澳地区首先同新中国建立金融业务往来的银行。这一天,银行门口挂起了国旗。香港这个殖民地上空,第一次升起了五星红旗。
当时的香港还处于英国的管治下,港英当局对左派爱国组织及活动百般打压。但是庄世平无惧打压,坚持升起国旗。事实证明,五星红旗的飘扬,并没有为南洋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阻力,相反吸引了很多爱国华侨的鼎力支持,为新中国迅速恢复经济建设,走上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早在抗战时期,20多岁的庄世平曾奔走在东南亚及祖国边陲,将广大华侨和爱国人士的援助物资,从后方运送到抗日根据地,用自己的方式来拯救国家存亡。除此之外,他还利用自己的行商之便帮助转移爱国人士。

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尽管港英当局在美国的压力下实施“禁运”,但是霍英东等一批爱国港商组织了颇具规模的船队,冒着港英当局武力“缉私”的巨大风险,为新中国运送了大量“禁运”物资,有力地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那时候,霍英东也才30岁出头。
这种爱国之情还在霍英东家族不断延续传承。20世纪70年代,时任国际足联执委的霍英东带领擅长英文的长子霍震霆,多次往返于国际奥委会总部以及相关国家之间,在国际奥委会委员中间斡旋,为北京申奥成功做出很大贡献。霍英东三子霍震宇则长期致力于广州社会公益事业,助建洛溪大桥、番禺中学,捐款番禺教育基金会,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而作为在改革开放春风中成长的“ 80后”霍启刚,长期致力于爱国爱港事业,心系祖国发展建设。霍启山继承祖辈之志,主动充当粤港澳交流发展的“使者”。
霍英东爱国至诚、爱港至深,他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融为一体,带领子孙后代以赤子之心、敢为天下先,勇立时代潮头。

改革开放大门徐徐打开
香港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华大地,改革开放大门徐徐打开。发展需要资金,改革需要路径,香港成为助推中华大地改革开放的首选窗口。这里不仅有资金、市场,更有一大批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兼具的各界精英。香港通过提供资金、技术信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助力内地改革开放驶入快车道,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在内地改革开放浪潮的洗礼下也变得更加璀璨夺目。
1978年,合资企业在中国毫无先例可循,但硬是凭着一股闯劲,30岁的香港企业家伍淑清在内地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1982年,庄世平率先到深圳开设分行,该银行成为首间进入内地的外资银行分行,被誉为外资金融业进入经济特区的“领头羊”。在内地尚无符合国际商务标准酒店的情况下,霍英东独立出资,于1983年开办五星级酒店——白天鹅酒店。
在改革开放起步阶段,内地对市场经济和国际规则的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大批香港专业人士“手把手”地“传帮带”。
1988年,上海首批试点土地批租。一位年轻的香港专家坚持要求标书必须中英文同时发布。他的理由是:上海要成为国际大都市,会有很多外资来上海投资房地产。他自己动手将标书译成英文,一份一份寄到美国,寄到澳大利亚。他是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相关住房制度改革重要的参与者,后来担任了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他的名字叫梁振英。
当年20岁出头的冯美仪,以法律顾问身份与伍淑清一同赴京,草拟了第一份中外合资企业的合约,为以后的中外合资合同提供了依据的基础。
2001年2月,一位香港女性接受xxxx的邀请,出任中国**副主席,分管上市和融资监管工作。她就是当年被称为股市“铁娘子”的史美伦。在她上任的第一年里,中国**颁布的有关证券监管的法规或条例就达51件,初步建立了国内的监管法规架构。她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坚守“规范”。
香港同胞不仅为国家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独**献,更慷慨解囊,积极支持国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的发展。许多著名爱国港商在内地留下了慈善美名。霍英东为善乐施,一生捐款逾150亿港元,不仅捐资助学、山区扶贫,更全力投资家乡,令珠江口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今天内地的经济重镇;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的“超人”李嘉诚,创办李嘉诚基金会,兴建了汕头大学,公益项目遍及全国30多个省区市,坚持“为自己、国家与全人类社会建造共同的尊严和福祉”;蒙民伟、邵逸夫、李兆基,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几乎镌刻在全国每个大中城市的校园建筑上。
香港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贡献者,同时也是受惠者。乘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机遇,香港顺势从制造业中心,转型至以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等服务业为主的国际大都会,跻身“亚洲四小龙”。
经济的繁荣带来文化事业的火热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成为香港流行文化的黄金年代,香港影视、粤语流行曲和武侠小说风靡海内外华人地区。
20世纪70年代的实况剧集《狮子山下》,记录香港社会民生,描述草根市民生活,被奉为港剧的经典;其同名主题曲刻画了港人同舟共济、奋进拼搏的精神,更是脍炙人口。此后数十年“狮子山”已成为香港的代号。
香港娱乐业大亨邵逸夫,十几岁随兄闯南洋,饱尝20世纪上半叶中国和东亚的动荡之苦,从命运的夹缝里打拼出成功。著名的邵氏兄弟公司几乎是中国近代文化产业的奠基者,也被认为是华人精神的里程碑。可以说,没有邵逸夫,华语电影的历史就要改写。
金庸“活到老,学到老”的韧劲、为香港作出贡献的赤诚之心,使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风靡全球华人读者的武侠世界。而李小龙那粉碎“东亚病夫”牌匾的一脚,向世界宣告中华民族顽强不屈、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一时期,香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商业造星机制,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流行文化产业链。耀眼星途不再是难以企及的梦想,张国荣、梅艳芳、刘德华、梁朝伟等香港巨星均出身于草根阶层中,后来通过参加艺员培训班或者歌唱比赛而脱颖而出,再经过演艺公司的训练和包装,从此走上灿烂星途。
如今,一些先行者已远去,只留下艰难跋涉的背影。但他们的名字已永远与远见、勇气和历史创造者联系在了一起。

历经沧桑回归祖国
“香港精神”在新时代更加璀璨
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香港当时仍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但租期即将终止。关于香港未来会走向何方成为国内外众所关切的事宜,其中不少西方媒体对香港回归持悲观态度。面对争议,中国迎难而上,实现了**的平稳过渡。
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怀抱,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香港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命运从此掌握在香港同胞自己手中。任凭国际金融危机一次次冲击,任凭“非典”“新冠”等疫情灾害来袭,任凭各种反华势力兴风作浪,香港总能战胜挑战,化险为夷,保持繁荣稳定。
白手起家、努力工作、功成名就,这是永恒的香港梦。“狮子山精神”最典型特征就是从底层起步打拼的精神。一代代香港人以自己的实践来阐释“狮子山精神”,并为“狮子山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香港的历任特首,称得上践行“狮子山精神”的典范。“船王之子”**青年时代辛苦打拼、令家族生意起死回生的经历在香港可谓家喻户晓。1985年,48岁的**开始涉足政治。十余年来的政坛履职,曾经历经沧桑的**以他的智慧、才华和责任心,赢得了香港人的心,成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他现在担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岁的**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止步于大学门前,当了一名医药推销员,直至1966年才进入政坛。1981年,**到哈佛大学攻读公共行政硕士学位。在香港回归一年后,金融风暴袭击了香港。时任财政司司长**领衔股市“肉搏”战,成功击退以“金融大鳄”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炒家。**在这场大战中一战成名,将香港经济带出谷底,市民的支持率也随即迅速上升。2007年7月1日上午,63岁的**继**后当选为香港行政长官。
家境清贫的梁振英学生时代也过得特别节俭。为节省每天两毫的车钱,尽管是香港顶尖中学英皇书院的学生,梁振英也总是步行回家吃饭。留英期间,他半工半读,一星期有两三晚在中餐馆做jz,每日做六七小时。1988年,梁振英被任命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正式踏入香港政坛。1997年,香港特区xx成立,梁振英获委任为行政会议成员,自此开始参与特区xx最高决策机构的工作。1999年,担任行政会议召集人的香港政坛元老钟士元退休,梁振英接任,直至2011年底宣布参选特首。如今,他担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而林郑月娥作为香港第一任女特首,凭借香港人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狮子山精神”,也不惧直面香港近年来出现的“惊涛骇浪”。从2019年“修例风波”到香港国安法、新选举制度制定实施,香港扫清了施政的障碍,创造了良好的管治环境,开启了良政善治新篇章。
1957年出生的李家超,20岁时成为一名见习xx,开始了他的警务生涯。纵观他在港府工作的45年,从一名前线警务督察到警务处副处长,再到之后的保安局副局长、保安局局长以及政务司司长,他的过往履历传奇又耀眼。
老一辈香港人靠着“狮子山精神”建设出一个辉煌的香港,而香港的未来还要靠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是“香港新青年”。通过香港选举制度完善,通过修例风波和新冠疫情带来的反思,一批香港新青年将脱颖而出,成为香港未来建设的生力军。“香港新青年”不仅爱国爱港,关心国家前途和香港命运,而且具有宽广的视野、充足的知识储备、坚定的社会理想;不仅在香港参政议政、香港未来发展上发挥创造性的作用,也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开拓者作用,会成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先导者、先行者。
2019年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里,“青年”“青少年”出现达27次。可以说与父辈、祖辈相比,当下的香港青年真是赶上了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青春圆梦有了更大机遇、更多机会和更好条件。大湾区5.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将成为广大青年创新创业的沃土热土,成为香港青年向上流动、更好发展的共同家园。
香港青年李炜锋的人生选择让大家印象深刻。他当过立**议员陈志全的助理,2015年还代表人民力量参选区议员,“旺角暴乱”促使他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他说:“以极端手段及立场进行暴力抗争,对社会造成破坏,不是我认为的正确道路。”后来,他退出了人民力量,到深圳创办“BoBo熊”幼教项目,做得风生水起,初创两年就成功融资1000万元。
除了生于斯长于斯的香港本土青年,香港这块热土也吸引并孕育着来香港打拼的异乡青年,香港精神的精髓也在他们内心扎根。大疆无人机创办人汪滔、顺丰快递掌舵人王卫等怀抱着“香港精神”的年轻人,不画地为牢,不固步自封,不惧怕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奋力走出属于自己的海阔天空,书写了属于这个时代的狮子山下传奇故事。(本文原载于《文史博览·人物》2022年第6期
参考文献:
香江潮起动地来——记香港助力内地改革开放40年,王旭
赤子之心 敢为天下先——爱国爱港的霍氏家族
那些年,我们一起感动的香港精神,柳中原
香港近百年的兴衰沉浮,刘雨萱
香港与中国xx,刘蜀永
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中的香港,何薇
不忘初心守候香江:中国xx与香港的不解之缘,孙璐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若有违规转载,必将死磕到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peixun/378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