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拓展,绍兴治水文化

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温维娜今年,在第9号台风“利奇马”登陆浙江之前,浙江省嵊州市开发区蒋林头村主任王家良曾和村民打d说:“今年我们不用再转移了,屋子也不会被水淹。”王家良自信地说道。王家良是土生土长的嵊州人,嵊州属盆地地貌,由于四周山川高逾千米,源短流急,3185平方千米的雨水短时间汇聚,卡于长3千米、过流断面约0.25万方的清风峡谷,历来下泄不畅,饱受洪水侵袭。在王家良的印象中,村子中,屋子的地基总是会高出地面些许,“预防水把屋子淹掉”。但每到台风来临时,大水连同地基一起淹没,直接朝屋子里“闯”去。因此。每家每户也会准备一个竹排,供逃生使用。附近的村子里曾流行这样一句话:湛头下林蒋家埠,吃在肚里好算数。所指的就是时常发生的水患灾害让附近的老百姓觉得粮食只有吃在肚子里,才是自己的。而如今,村民们再也不用发愁屋子进水的问题,竹排也成为每家每户的一个纪念品。这些变化正是源于湛头滞洪区·艇湖城市公园项目的建设。
湛头滞洪区·艇湖城市公园湖边景观。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温维娜/摄嵊州市水利局总工程师、治水办(河长办)专职副主任邱晓军告诉记者,湛头滞洪区改造工程调节滞洪区库区面积,这对于防洪滞洪、减缓下泄压力有着重要意义。今年8月,第9号台风“利奇马”正面“袭击”嵊州,艇湖城市公园有效减缓了洪水下泄的压力,与北侧四明山沿山高排、新四明江、屠家埠排涝站等水利工程联动作战,打出“泄、滞、排”的组合拳,合力护卫市区和经济重地开发区毫发无伤。蒋林头村村民陈潇铌住在艇湖城市公园附近,是这一水利工程的受益者之一。“今年‘利奇马’登陆时,我们家里都没有进水。”这是陈潇铌最深刻的感触,在她的印象中,过去台风来临之前,自己和家人都会提前将一楼的物品搬到二楼,防止被淹。“这个工程是真的好!”陈潇铌由衷地说。如何让水利工程更加惠民利民?嵊州开拓“水利+”生态综治创新之路,在水利工程上打造生态之园,化“大水窠”为“生态湖”。“我们现在都喜欢来这里散散心,跑跑步,你看这里的景色多美呀!”陈潇铌指着远处的花草树木开心地说道。鸟瞰嵊州,在距离艇湖城市公园不远的地方,一条蜿蜒的城市滨江景观带映入眼帘。据了解,2014年以来,嵊州市将滨江河道综合整治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把一条水泥渠坝打造成了集防洪、旅游、文化、生态保护为一体的城市滨江景观带。六年蝶变历程,不仅让河道“脱胎换骨”,也惠及了周围很多群众。附近的居民王小凤每天都会来这里“打卡”,约着自己的好姐妹一起跳舞,“这里曾经是一个土坝,很脏,没人来,现在每天来这里的人都很多,大家一起跳广场舞、打太极、散步,很热闹。”王小凤和自己的“舞伴”们都很喜欢现在的生活。
王小凤和自己的“舞伴”们在江边载歌载舞。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温维娜/摄距离嵊州不远,一片清澈碧绿的湖泊也开拓出一副美丽新画卷。迪荡湖位于绍兴市区,是一座典型的“城中湖”。据绍兴市越城区水利局副局长夏志清介绍,在整治前,迪荡湖水系受东西向萧甬铁路阻隔,南北水流仅有两孔涵洞贯通,遇极端天气时,极易导致城市内涝。
迪荡湖附近景观。中青在线见习记者 温维娜/摄2012年开始,迪荡湖工程建设启动,通过增加蓄水量、清淤整治湖区、下穿萧甬铁路新建框架桥等举措,极大地改善了迪荡新城及周边区域的排涝条件。同时,迪荡湖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上,修建现代水城的配套公园。夏志清坦言,迪荡湖工程不仅有效PJ了绍兴城市东部的洪涝忧患,且满足了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需求,有效带动了周边的空间拓展与价值提升。看着公园内或在跑步,或在湖中划皮艇的人们,夏志清很自豪。这样的生动案例,在绍兴还有很多,作为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绍兴正在不断开拓治水新思路,为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peixun/393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