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升学季已经到来,上海升学、上海招考联袂推出名校探营栏目,带你领略沪上名校风采。本期登场的是:上海市西外外国语学校。欢迎关注!
双轨多元的课程,真能实现清北爬藤和牛剑兼而取之吗?
六岁到十六岁的成长故事,有哪些闪闪发光的经验可以分享给家长——
上海就有这样一所办学十八年、拥有近六千名中外师生的双轨制民办学校,能提供国内中考、高考和海外升学双通道的十五年一贯制的中外融合课程。
学校全市招生,住宿走读都有名额,这些年幼升小连续超额摇号,小升初校内学生愿意连续就读的100%直升,外招部分也超额摇号,是越来越热门的民办优质学校!
这就是位于松江区的上海市西外外国语学校。我们从下面的一些故事中,解锁出一些宝贵的教育秘笈,分享给升学季的家庭。
⊥1110⊥被“纵容”天性的她如愿踏入清华园
用高仓惠自己的话说,她是一个毕业两次却没有离开西外的学生;在K12体系里,她有7年多,两千六百多个日夜往返于家和文翔路1100号之间,小学毕业时直接留在初中,而四年前的中考那次,600多分的高分可以上市示范性高中,结果依然选择留在西外。
一念须臾,又是三年,高仓惠同学如愿踏入水木清华的梦想之地,开始一段真正的青春。
“我认为学习是件个人性很强的事情,每个人有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撇开最必须的努力这一要素不谈,驱动我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兴趣。不抗拒学,才有学好的可能性。”
“我不太赞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过度施加压力,一来容易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二来失去无忧无虑的童年实在是令人痛惜。什么年龄做什么样的事情,我的母亲是这样教育我们姐妹的。幸运的是在西外这个大环境成长,我们无需顾虑个性被抹杀,学校呵护学生天性的生长,使得我们的思维无限发散,创造而开放。”
高仓惠从小在西外长大,接触书法、国学、音乐、武术、戏剧等各种各样的课程,课程的初衷并不是奔着功利而去,是希望孩子在实践和探索中培养出自己终生的兴趣,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可能性。
“理想的教育,其显性与隐性的目标不是互相排斥、非此即彼的对立物,而应是内在深度融合贯通。外在好成绩是内在好素养品格的展现。二者的统一,才是好教育的标志。真正的好成绩,是教育过程良性循环的自然成果。让师生家长真正去关注教育深层内涵的发展,让孩子们能持续不断地晒出一张张亮眼的学业与人生的“成绩单”。——林敏校长
⊥11
10⊥“幸福”的选择题
人如其名,谢雨林笑起来有着热带雨林般的气息,阳光,热情,开朗,透明。
预初年级进入西外,谢雨林和他的同学们并无二样,一路轻松读来,踢足球,看美剧,听音乐,看电影,打游戏,叛逆期和青春期都在学校里安然过渡。
他对西外的印象是“大气,活动多,课程有趣,学生更自由,老师像家人,这些初见的好感让一群孩子来到了同一个环境并相互邂逅,不禁让人感叹命运的神奇。” 经历着“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教育奇迹,中考后雨林的分数可以进市示范性高中,但他和另一位同学都毫不犹豫选择留在西外。到了高中毕业年级,让他小纠结的是,究竟是选择迈向沪上学子都向往的复旦大学,还是北上帝都,进入北大燕园。
是的,这大概是18岁的小青春遇到的最幸福的选择题了,最终,谢雨林被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录取。
雨林从未补过课,唯一锻炼语感的方式是追美剧,听音乐大概是他保持高智商高情商的独家秘诀,他也很爱踢足球。家庭教育的信任和自由,培养出他自立而顽强的性格。
“学业基础扎实过硬,但同时又让学生灵动有个性,既要考得好,又要有思辨精神及创造想象力,既有小我,又有大我,西外的师生关系和课程设置很人性化,情感是认知的基础。北大、清华并不是西外孩子们短跑冲刺的终点,而是他们人生马拉松长跑过程中的又一新起点,从容自如地按孩子们内在生长的节奏韵律跑,每一次冲过的节点又成了他们身心成长的新台阶。”——林敏校长
⊥11
“双语全能”的阳光少年
19岁生日当天,王越成收到斯坦福大学、UCLA导演系、UC伯克利、USC和西北大学卡塔尔分校新闻专业(全额奖学金)五所顶尖名校的offer,顶级梦校为他敞开大门。
他的托福120分,多门文理兼具的AP考试科目满分,中文诗歌和英文写作一样有深度有水准,他一边斩获国际演讲、辩论与戏剧的奖杯,同时还做出国内第一家高中生主导的扶持弱势群体的网站,对城市清洁工进行实录式采访。在西外学校,这样双语同步、多元发展的孩子越来越多,渐渐就集结成了一种“双语效应”。
从小学一年级入学,在西外成长了12年的王越成,具有标准“西外范儿”,与众多西外孩子一样,他从不把自己拘在学习的桎梏中,而是多才多艺,于且行且吟间,拾起花开遍地。他从不吝于展示自己才华,不断提升自己能力。于天地间“野蛮生长”,只争朝夕,堪称西外之冉冉升起之“曙光”。
他喜欢西外的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课程)。西外有着十五年一贯制的全生态教育体系,这门课程已经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是西外的一种文化素养。
在西外,王越成的双语全能加之智慧思维,使他的课业成绩也渐渐出类拔萃,校内外各种英语比赛都拿了金奖或一等奖,可这些远不是他满足的目标,他竞选学生会,参演了话剧,创立了很多社团组织和公众号,还选修了法语,用一年半的时间考出了别人5-7年学出来的成绩。
他积极参加中国赛区的美式辩论,校内外的各种辩论皆获奖项。00后的他,爱好文学,自己开创了公众号。既有中文的随笔,也有英文的小说。在西外中西融合课程的浸染下,他自由地徜徉在文学天地中。
“格局和视野,决定了孩子进入大学,乃至未来人生能达到的高度。西外的课程,帮学生打开人生的境界格局。”——林敏校长
⊥1110⊥“多面手”圆梦伯克利
圆梦伯克利的林锟锴,2012年从西外小学部毕业,进入西外预初年级就读,在6年级班主任宋老师印象中,他是个瘦瘦小小的男孩子,羞涩的表情略带腼腆。
初中时代的他,个子虽小却有大能量。林锟锴自入中学后,学习动力十足,在各科学习中都表现非常优异,尤其是数学学科,他爱思考又善于分析,经常在课堂上积极回答,更会敢于质疑提出想法,不断去求证和探索。他在初中低年级阶段就多次获得区级数学竞赛的奖项,崭露头角。或许,正是西外开放和包容的环境,让林锟锴在学习的道路上,始终坚持努力去达成目标和梦想。
在老师的回忆中,林锟锴是一个爱学习,会学习的学霸,也是班级各项文体活动的佼佼者。他挚爱踢足球,这也是在西外的绿茵场上,被小学的董老师慢慢启蒙的爱好。同时,林锟锴也是个魔方达人。
伯克利录取时很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西外的中西融合课程,为林锟锴打下了扎实厚重的基础。距离申请季越来越近,在西外的升学指导下,他凭借自己的一股韧性,坚持到最后一刻不放弃梦校,最终斩获了UCB。
“西外在办学之初,就坚持不全盘引进“原汁原味”的全西方课程,我们坚持中西融合,以中国的母语课程为主干,以母语文化及中国身份认同为基石,引进,吸收,融合西方优质的教育资源及课程。双语,多元,跨文化,培养孩子的全球意识及国际公民的素养,但其内心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宿,则根扎脚下的坚实土壤。西外的学生在不同传统和文化的生存环境中,有自己坚实但又多元开放、丰厚的“自我身份认同”,能融合整合不同的文化,思想和社会资源,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大舞台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林敏校长
⊥11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peixun/402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