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篆刻史上,一旦提起文人篆刻的起点,一般都会提到两个人,一个是上一节我们讲到的赵孟頫,一位是今天要说的吾丘衍,我们在讲篆刻起源时,会经常说到“吾、赵”,即指此二人。吾丘衍比赵孟頫小14岁(沙孟海先生的《印学史》认为小18岁,但如果是这个年龄差,吾丘衍显然活不到40岁,这跟其他资料中他到40岁时才娶妾不符),都是生于南宋,活在元朝的艺术家,提及篆刻,吾丘衍往往在赵孟頫前面,原因是赵孟頫算是艺术全才,而吾丘衍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了篆刻研究这一个方向上。赵孟頫的才华集中在书画艺术方面,吾丘衍的艺术才华集中在篆刻、诗歌以及学术考证。吾丘衍精篆书,尤擅刻印,后人称“印人柱石”。
(吾衍画像)
1、人物简介
吾丘衍生于1268年(还有一说生于1272年),也作吾丘衍(生平还因为避“孔圣人”孔丘的讳,改名叫吾邱衍),字子行,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浙江开化人,开化地处钱塘江源头、浙皖赣三省交界,建县于宋代,地界有历史,吾衍家学渊源,小学根底深厚,这是他从事篆刻研究的条件之一。
另一个条件是源于他的身体条件,据载他一腿跛,一眼失明,算是严重的残疾人,也正是因为身体残疾,四十岁尚未娶妻,这使他有更多的精力用于艺术研究和创作。后经朋友介绍娶宛丘买酒家赵天赐孤女为妾(买来的,就只能为妾),两人婚后大致两三年,女方原来的夫家追诉到官府,女子未休再嫁触犯律法,吾衍必受牵连,而女方的父亲还造伪钞,吾衍更受连累,公私两诉,吾衍被捕入狱受尽污辱,遂生了轻生念头,后被朋友们保释出狱后,心灰意冷的吾衍曾经往老友仇仁近处去诀别,恰好朋友不在,吾衍诀友未见,留诗一首:“刘伶一锸事徒然,蝴蝶西飞别有天。欲语太元何处问,西泠西畔断桥边。”仇仁近归家见诗,急急去寻吾衍,但再未寻见。那一年是公元1311年,吾衍43岁,因为诗的最后一句,人们怀疑吾衍是投水自尽的,但并不确定,因为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尸首。吾衍之死成为悬案,另有一说他进山隐居了。
(吾丘衍和他的朋友们,右下角跛足者为吾丘衍)
2、印学观点
吾衍对于篆刻的贡献也大致有三条:
(1)开启了最早的篆刻教育:据载,吾丘衍篆书写得非常好,甚至到了“当代独步”的水平,“精妙不在秦、唐二李之下”。再加上他把都放在了古代印章的研究上(当时的文献资料局限使他把目光停留在秦汉印章的研究上,他自己也说:“三代时却又无印,学者慎此。”),对于汉印的平正、淳朴、浑厚的风格钻研甚深。为生计所迫,吾衍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以写篆书、篆刻为教学内容的篆刻学习班,学生最多的时候有几十个人,吾丘衍主讲经史子集,书法篆刻、音律诗歌等相关知识(这些都是他擅长的),我们主要说篆书、篆刻这个方向,他自己编写了教材《三十五举》(这是上篇,它和下篇《合用文籍品目》构成严谨的篆刻理论体系,其实就是上篇讲理论,下篇讲用品、材料,参考书目等。)当然了,这本教材也成了他重要的篆刻理论著作。吾丘衍属于桃李满天下的印人,后来的著名印人吴叡、朱珪都是他的**或再传**,后来的吴门篆刻多是吾衍门下或门下的传人。
(《三十五举》书影)
(2)对于篆刻创作做了理论整理:如果说赵孟頫对中国的印章历史做了首次系统整理,那么,吾丘衍则对于篆刻技法做了首次系统整理,就是《三十五举》,就是上面提到的教学讲义,当然,因为吾丘衍所处的时代,文人还较少进入实际治印的刀法实践,因此,他的总结还停留在字法、篆法、章法的系统整理上。(注:《三十五举》前十七举讲篆书,后十八举讲篆刻,这部著作,几乎成为后世篆刻学习者必读教材,我曾经对《三十五举》做过比较详细的读书笔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一下。)《三十五举》重在技法整理,注重可操作性。这跟赵孟頫的印史总结正好互补。
(3)“印宗秦汉”理论的首创者:吾丘衍的《三十五举》是他的教材,也是他的理论著作,这部著作里一方面详细分析秦汉印的创作原理,一方面对非秦汉思想篆刻极力**,同时他也主张论印也以习小篆为基础,但对小篆和汉篆的字法差异辨析非常准确,对汉印印式审美原理及及其形式达成手段研究非常深入,提倡“印宗秦汉”的复古思想与赵孟頫不谋而合,这也是后世印人提及“印宗秦汉”,即提及“吾、赵”,印学界甚至赞其“起八代之衰”。鲁迅《蜕龛印存》云:“印盖始于周秦”,后世“向壁刊勒,古法荡然”,“元吾丘子行力主汉法”,“乃复见尔雅之风”。
3、篆刻作品
依照史料记载,吾丘衍是进行篆刻教学的,他应当有大量的篆刻作品,至少应当流传下来大量的印稿,但限于时代传播能力的限制(比如印刷术)及吾衍的经济能力等因素,吾衍流传下来的印作非常少,经典的是下面这几方:
(布衣道士)
(吾衍私印)
(鲁郡吾氏)
(贞白)
我们看,跟赵孟頫刚好相反,他是白文印多,朱文印少,最后面的一方朱文印“贞白”虽然是朱文印,但其实用字还是憨厚朴实的汉印风格,用字的篆法也不是纯粹的小篆,可见汉印对他的影响之深。
(【印人传】之3,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peixun/428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