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英语课程,三维语法教学英语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基于三维语法理论的高中英语教材语法比较
陶伊雯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教育部,2018)倡导英语教学中语法知识应以“形式-意义-使用”统一体的方式进行教学。教材作为英语语法知识的主要载体,有较强研究价值。本研究试图用文本分析法,从三维语法理论的视角对高中《牛津英语(上海版)》和上教版高中《英语》进行比较,发现前者的语法呈现部分意义维度占比稍低,但语法练习部分三维度较为均衡;后者的语法呈现部分三维度较均衡,但练习部分意义维度缺失。两本教材各有优缺点,需要教师灵活运用,合理改造。
关键词:三维语法理论;教材分析;语法教学
一、引言
语法知识作为课程六要素之一,语言知识的一部分,如何高效率地教学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有些学生死记硬背却效果不佳,在实际交际时,学到的语法知识并不能对应现实语境得体地使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语法知识应该以“形式-意义-使用”的统一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习语法的最终目的是在语境中有效地运用语法知识来理解和表达意义。在呈现语法知识和设计练习时,教师应围绕语法点的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和语用功能设计课堂活动,要将语法放在具体语境下考量,将说话对象、时空位置、说话目的等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内,才能培养真正的语法能力。
教材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它如何呈现语法点、如何组织语法练习活动,直接影响学生对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中《牛津英语(上海版)》是1999 年由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根据原版牛津英语教材改编而成的教材,在上海地区一直深受喜爱。2017年,教育部推出了《新课标》,虽然2003年《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对语法的三维度进行了规定,但《新课标》在此基础上更加具体地提出了语法的三维度教学的要求,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上通过“形式-意义-使用”三个层面呈现语法点、设计语法练习活动,更强调以语言应用为导向,注重语法在语篇中的应用(吴真真,2019)。《牛津英语(上海版)》由于出版年份较早,是否符合当前《新课标》对语法教学的要求仍有待检验。而 2020年新近推出的上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便是严格依据《新课标》的标准编写的,其内容反映的理念、方法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更大程度上贴近《新课标》的期望与要求。故本研究选取了高中《牛津英语(上海版)》与上教版高中《英语》两本代表着不同时代的课本,聚焦于语法板块,以三维语法理论的视角进行研究,力图检测新教材的设计是否符合《新课标》中对于语法知识教学的要求,以及旧教材是否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能够经住时代的考验。基于这样的情况,笔者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问题:
1. 《牛津英语(上海版)》第一册在语法教学板块的语法三维度体现情况如何?
2. 上教版《英语》第一册在语法教学板块的语法三维度体现情况如何?
3. 两本教材中哪本更符合《新课标》关于语法知识的要求?
二、理论基础
拉森·弗里曼在她的著作《语言教学—从语法到语法技能》中提到,交际中语言应涉及三个维度,即形式、意义和语用。形式指的是各种看得见或者听得见的语言单位的语言形式,比如语音、书写符号、句法结构等,即音位学、字系学、符号学、形态学、句法学研究的内容。意义指的是脱离语境的话语的本身的意义,是词典中可以查到的意义,即语义学研究的内容。用法指的不是语言编码的意义,而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的意图,是语用学研究的内容。在研究任何语言单位时,都要力求从形式、意义、用法三个维度去认识它们(拉森?弗里曼,2003,转引自董奇,2007)。
纵观语法教学的历史,可以看到原先的语法教学都只关注语法的一两个侧面,导致了学生或是无法灵活运用学习成果,或是表达破碎不全、不合语法(朱芝谊,2016)。拉森?弗里曼的三维语法理论的提出仿佛为语法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改变了语法教学长期只重视形式而忽视意义和用法的状况,很多学者也纷纷借鉴她的三维语法模式对语法教学进行研究,其中不乏出色的成果,如林晓岚(2006)根据拉森?弗里曼编写的丛书Grammar Dimensions总结出了语法呈现和语法练习中侧重形式、意义和用法的实例分别有什么样的特征。具体见表2.1。
本研究将会借鉴这一表格来明确三维度各自的范畴领域与主要特征,来帮助判断教材中语法三维度的体现情况。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高中《牛津英语(上海版)》和上教版高中《英语》的语法呈现部分和语法练习部分进行分析,探究两本教材的语法三维度是否覆盖全面、分布平衡,以及它们语法板块的呈现与练习环节有什么样的差异。为了方便对比与分析,本研究选择的都是两本教材的第一册。
两本教材都有单独的语法板块。《牛津英语(上海版)》第一册分为三个模块、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均涉及一个语法点,分别为时态复习、句子成分分析、被动语态、时间状语从句与原因状语从句、情态动词、关系从句。上教版《英语》第一册有四个单元,每个单元是一个主题语境,每个单元涉及一个语法点,分别是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过去将来时和两种关系从句。另外,书后还附有语法参考,详细讲解了这本书涉及的语法点,供学生自学使用。这两本书的语法板块均按照“语法呈现-语法练习”的顺序进行,这也与大多研究教材语法内容的文献分析的对象是一致的,所以本研究也会将语法呈现和语法练习作为分析对象。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本分析法。利用拉森·弗里曼的三维语法理论以及林晓岚(2006)总结出的六种特征对两本教材进行分析,希望探究出两本教材对于《新课标》中提及的语法知识“形式-意义-使用”一体化这一目标的达成情况。虽然运用三维语法理论对教材语法进行分析的相关研究很多,但它们大多只展示结果,忽略了分析程序的论述。本研究除了分析统计“形式-意义-用法”三维度在语法呈现和语法练习中的占比情况,更重要的是展示笔者的分析过程,增强了论述的完整性,使数据结果有所依据、可靠可信。
四、两本教材语法板块的内容分析
根据上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笔者对两本教材的分析如下:
(一)《牛津英语(上海版)》第一册的三维语法分析
《牛津英语(上海版)》的语法板块较为清晰,一般是讲解一到两个小语法点,每个小语法点都由语法呈现+语法练习构成。
1. 分析程序
对于《牛津英语(上海版)》第一册的分析,本文将以第一单元语法环节A部分的语法呈现为例,具体展示一下笔者的分析过程。
该部分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人们常用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谈论些什么、具体例句又是什么样的。笔者首先对语法呈现内容进行逐句的分析,重点关注了表格的标题行,将这些语法呈现内容与表格2.1中列出的三维度各自的范畴领域与主要特征进行一一比对,以确定该语法内容属于何种维度。例如表格中呈现:“Simple future tenses: to talk about predictions”,这介绍了一般将来时可用来谈论将来未发生的事件这一功能,属于对该表达的交际目的、语用功能的讲解,体现了“用法”维度。再比如例句中有部分结构被加粗显示,这是对形式特征的突出,很显然体现了“形式”维度。“Note”部分中,教材介绍了一些通常情况只用一般现在时而不用现在进行时的单词,引导学生关注这些词在使用的时候多以动词原形形式出现,这里也是属于对“形式”维度的强化。
2. 三维占比结果展示
下面展示了《牛津英语(上海版)》第一册语法呈现部分的三维占比的统计情况:
表4.1.2.1显示,《牛津英语(上海版)》第一册的语法呈现体现出三维度分布不均的问题,总体更偏重形式的讲解。有关形式的呈现高达100%,用法其次,占比70%,意义占比最低,为50%。关于形式维度,每一个语法点都会注重呈现,具体在教材中多体现为粗体字显示语法特征、用元语言解释语法点、明确指出某语法结构前后应搭配的形式等等。这是由于学生刚接触一个新的语法点,观察语言形式是学习语法知识的第一道关卡,所以在呈现语法内容时不可缺失。用法维度则常表现为用语言解释该语法使用的场合或交际目的,在该教材中也占据大片篇幅内容,这体现出该教材对语用同样较为重视。意义维度占比较低是由于在有些情况下,讲解了该语法点的用法后,它的意义也就已经非常明显,不需要再讲解了;还有就是因为教材多将语法点通过例句的形式展现,学生一读例句,通过上下文很容易就明白该语法结构的意义,教材也不需多费口舌去解释。
另外,这三个维度的占比情况还受知识点类型不同的影响。如第一单元主要是复习学生初中就学过的时态,学生已经非常清楚使用现在时、过去时等是什么意义,课标中曾经提到过“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应该在更为丰富的语境中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和恰当运用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教育部,2018)”此处无需重复它们的意义,而应重点关注学生使用该语法点的交际能力。
下面展示了《牛津英语(上海版)》第一册语法练习部分的三维占比的统计情况:
表4.1.2.2显示,《牛津英语(上海版)》第一册的语法练习部分中三维度占比比较均衡,但“意义”维度占比略高。语法练习的意义维度的地位被提到最高,占比达到45%,形式维度占比30%,用法占比25%。有关形式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在语法呈现中对语法形式的学习,所以练习中涉及形式维度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考虑到高一学生英语能力还未达到较高水平,所以语法练习中很多类似连词成句、选词填空的题型,都是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句子意义的表达上,主要检测学生是否理解该语法点的意义,不对使用作过多要求;即使是用法维度的练习题,也主要体现为情境对话的形式,并未做更多形式的变换,降低了练习的难度。
(二)上教版《英语》第一册的三维语法分析
上教版《英语》的语法板块同样是由语法呈现+ 语法练习组成,不过每个语法点在书的附录都有语法参考,相当于是更加详细的语法呈现。所以笔者在分析的时候会把语法参考并入到语法呈现的板块中。另外,和《牛津英语(上海版)》直接呈现语法点不同,上教版《英语》的语法点是在语篇中呈现,文后会有一些问题、填空等引导学生关注语法点的形式、意义等作为语法练习第一题,由于这部分是语言输入的篇幅更多,所以笔者会将其归入语法呈现环节,从第二题开始算作是语法练习环节。
1. 分析程序
对于上教版《英语》第一册的分析,本文将以第一单元的语法练习的第三题为例,具体展示笔者的分析过程。
这一部分让学生用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写出社区最近发生的三件事情,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询问对方写的信息并向全班分享。笔者首先对练习题指令语进行分析,对比表2.1中列出的三维度各自的范畴领域与主要特征,思考该题究竟偏重于考察形式、意义、用法中的哪一个维度。例如该部分练习题的指令语中提到:“You may use the example below to help you:‘A new bridge is being built.’”这是比较明显的“练习给出了例子并要求学生模仿”,因此可以判断该练习涉及了形式维度。其次,笔者需要继续分析学生完成该练习过程中的动作有什么样的特征,比如学生需要在教师设定的真实情景中做事或解决问题,就属于用法维度的特征。该部分练习要求学生向同学描述社区中正在发生的三件事,这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起了联系,相当于设定了生活中的真实情景,在与小组成员互相分享的环节中,学生需要用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完成现实任务——向他人描述事件,跨越信息差以实现交际目的,因此该练习还涉及了用法维度。
2. 三维占比结果展示
下面展示了上教版《英语》第一册语法呈现部分的三维占比统计情况:
从表 4.2.2.1 可以看出,上教版《英语》的语法呈现较为全面,不论是语法的形式、意义还是用法,都力求在语法环节全部呈现。形式维度与意义维度四个单元均有涉及,占比达到了100%,用法维度仅在第一单元的现在进行时的被动语态中没有涉及,占比也达到了75%。之所以呈现这样面面俱到的情况是因为上教版《英语》语法呈现部分所占篇幅相比于《牛津英语(上海版)》会更多:首先会用一栏讲解该语法点的形式、结构,然后会展示一个例句并用加粗字体突出结构特征。附录中的语法参考使用大量元语言解释该语法点的结构特征,也会介绍该语法点脱离语境的含″以及实际使用时的语用环境。然后教材还会展示一篇语篇,本单元所学习的语言点自然地融入其中,语篇后设置的问题、填空也会引导学生关注形式、用法等。再加上每个单元的语法呈现所遵循的形式几乎都是一致的,所以得到了上表呈现的情况。
下面展示了上教版《英语》第一册语法练习部分的三维占比统计情况:
表4.2.2.2可以看出,上教版《英语》第一册的语法练习中三维度的分布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形式维度和用法维度均是100%,但意义维度为0%。由于上教版《英语》的语法练习题型比较单一,每个单元的语法练习均是一个侧重语法点的形式的无选项填空,以及一个侧重语法点的实际运用的对话练习,所以形式维度和用法维度占比均为100%,意义维度则没有明显的涉及。虽然语法呈现环节有语法意义的讲解,但是练习中却缺失了意义这一维度,这不利于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该语法点表达的意义;另外可以看出,上教版《英语》的语法呈现篇幅虽然多于《牛津英语(上海版)》,但语法练习的题量却远远落后,只有两题。学生是否能够从第一题的形式训练后,立刻过渡到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得体、恰当地实现自己的交际需求?缺少意义的过渡是有些困难的。
五、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通过对《牛津英语(上海版)》第一册和上教版高中《英语》第一册两本教材的语法呈现以及语法练习板块以三维语法理论的视角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上文中的占比数据,基于这两份数据,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首先,经过上述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牛津英语(上海版)》第一册在语法呈现上三维度分布不够均衡,意义维度占比较低,但总体上均有兼顾;语法练习部分三维度分布均匀,且占比高的意义维度对呈现环节意义维度进行了补偿。上教版《英语》第一册在语法呈现上面面俱到,三维度均大量涉及,可以保证学生在输入语法知识的时候多方位理解一个语法点;然而在语法练习中三维度的情况严重失衡,基本都是侧重形式和用法,并没有任何一道练习明确地涉及意义维度。
总的来说,两套教材在语法呈现上对语法的三个维度均有涉及,虽然部分维度可能有些失衡,但总体上均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形式-意义-使用”统一教学,特别是上教版《英语》第一册的语法呈现,在“形式-意义-使用”三个维度上十分均衡,有利于教师呈现语法点时全面展示语法结构的表达形式、基本意义和语用功能。然而在练习环节,上教版《英语》并未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意义维度,仅仅关注形式和用法未免有失偏颇,故未能很好地依照《新课标》的要求;《牛津英语(上海版)》在语法练习上则是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较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二)启示
对于《牛津英语(上海版)》这本教材,教师在使用时需要对教材中涉及不多的维度进行补充和改造。在语法呈现环节中,该教材意义维度占比较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多围绕语法结构的基本意义组织教学活动,比如提供例句和生动活泼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该语法结构的基本语义和语**能,实现语法三维度的均衡。
对于上教版《英语》这本教材,前半部分的语法呈现部分较好地实现了《新课标》对于语法教学的要求,教师在使用这本教材教学时应认真借鉴,发掘其中体现了“形式-意义-使用”一体化思想的设计;而在练习部分由于意义维度缺失,学生在进行语法输出的时候很可能会出现轻视意义维度的情况,影响实际使用时表达意义的准确性。另外,略过意义维度直接进入用法维度也可能会给活动实际操作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教师有必要在练习部分针对语法的意义进行补充,在教材练习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围绕语法结构意义的练习,在实际交际时能够为学生得体地使用该语法结构搭建支架。
六、结语
拉森·弗里曼的三维语法理论指出了传统语法教学中的弊端,为语法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以《新课标》所倡导的“形式-意义-使用”一体化教学为评价标准,对两本教材的语法呈现环节和练习环节进行比较,统计了两本教材的语法内容在形式、意义、用法三个维度上的占比情况。总体来说,上教版《英语》第一册的语法呈现方面更好地实现了“形式-意义-使用”三个维度的均衡,而语法练习上则是《牛津英语(上海版)》第一册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教材虽然是静态的,但教学是动态的,教学时教师不可以一味地崇拜教材,被教材所束缚,应该借鉴多本教材、教辅,各取所长,融会贯通,在原有教材的缺憾上进行改造,成为驾驭教材的“主人”。在语法教学上,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到不仅可以准确表达语言,更能有效使用语言,这些都有赖于教师能否清晰认知三维语法理论的丰富内涵以及是否拥有改造教材、开发教材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Larsen-Freeman, D. 董奇译. Teaching Language:from Grammar to Grammaring[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林晓岚,何安平. 新旧高中英语教材中语法部分的对比[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6(1).
[4]吴真真. 基于三维语法理论的高中英语教材语法板块比较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2019.
[5]朱芝谊. 牛津上海版初中英语教材语法版块的内容分析[D]. 华东师范大学,2016.
A Comparative **ysis of the Grammar Section in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ree-dimensional Grammar Theory
Tao Yiwen
Abstract: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advocates that grammar knowledge should be taught from the dimensions of “form, meaning and use” in English teaching. Textbooks are the main carrier of English grammar knowledge and therefore have strong research value. This study tries to use text **ysis method and compares the two textbooks, which are Oxford English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hanghai Edition) and English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Edi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ree – dimensional grammar theory.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meaning dimension of grammar presentation in Oxford English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hanghai Edition) is relatively low while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grammar exercises is more balanced. As for English for Senior High School (Shanghai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Editio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grammar presentation is more balanced but the meaning dimension of grammar exercises is missing. In conclusion, the two textbook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eachers should be flexible in using them and transform them reasonably.
Key words: three-dimensional grammar theory; textbooks **ysis; grammar teaching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21年第3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peixun/433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