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帅商学院,企业文化的支撑点










摘要:企业文化应当有扎实的、支点性的人学研究基础。建设现代企业文化需要以人本为逻辑起点、以人道为价值指向等层面来建构其体系,这样才能保障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01

时至今日,有幸在商帅商学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基本精神,在此,向惠及我国学思想的所有老师以及同学表示由衷的敬意及感谢。即将不惑之年,人生旅途中使我沐浴光明,继续前行。下面,我简单谈谈学习的心得。



对人的存在发展、人的现代图景和未来等问题的研究纷繁复杂,汇集而成源远流长的综合性的人学相关思想。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认知讲求天与人的统一,老子、孔子、孟子等先贤多有论述。西方源起古希腊之后,同样重视人的研究。13—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人道主义得到弘扬,后来的启蒙思想家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如伏尔泰、洛克、卢梭、狄德罗、康德、费尔巴哈等人对人的本质和人的地位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滥觞,人学终于迎来了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遂大张勃发。



毫无疑问,任何文化事业都是以人为起点、并且以人为归宿的,企业文化同样如此。企业文化(这里的“企业文化”为广义的概念,包括了企业中所有的硬性、软性的规范和约束等。以下同)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对与企业相关的内外部社会关系作出的调整。它规范的是企业与企业员工(这里的“企业员工”为广义的概念,包括了企业中所有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以下同)的具体行为,保障的主要是企业与企业员工的相关权益。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微观目的在于为企业建立稳定合理的内外部秩序,或,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为这种秩序的生成提供基本的内部条件;而其宏观目的当然是“为社会、为顾客、为员工、为股东”。因此,企业文化的核心关怀和终极关怀必然指向“社会、顾客、员工、股东”的共同归属点——“人”。也就是



企业文化从根本上必须是“属人的”,是道德的



但是,企业文化的属人性和道德性并不意味着人学教条和具体伦理规范等直接进入企业文化体系之中并成为企业文化体系之具体的条文性规定,而是意味着人学思想和伦理道德的精神实质及其价值取向等为企业文化体系所选择、吸收、内化,从而为企业文化奠定扎实却又不失内敛的人学基础。这一特点,在整个现代企业文化体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张扬。其重点,彰显于企业文化的逻辑起点、价值指向等方面。



应管理哲学38班会长石慧萍邀请,商帅商学院院长宋明与38班学员齐聚包头








02 企业文化的逻辑起点:人本

人本的观念,就是主张人是社会的中心,人是衡量社会的尺度,即“人本位”。“本位”即标准,也就是说:人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我们从“人本位”思想出发来审视企业文化,可以发现:既然企业文化的核心关怀是“人”,那么企业文化就应当是一切从“人”自身出发,以“人”自身为中心,把“人”自身作为企业观念、企业制度和企业行为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本——无疑应当是企业文化的逻辑起点!这可以从如下几个层面来具体解析。

人是企业文化的终极目的

我们可以断言:“人是目的”的规定是建设一切文化的最高原理和绝对命令。企业文化也是这样。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所以,“有生命的个人”是人类一切创造的源泉所在,也是人类一切创造的目的所在。倘若一个社会、一个企业把人仅仅当作客体,当作达成某种目的的工具,那么这个社会、这个企业的一切创造都将毫无意义。



康德也曾说过:人,一般地说,每个有理性的东西,都自在地作为目的而实存着,他不单纯是这个或那个意志所随意使用的工具。在他的一切行为中,不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其他有理性的东西,任何时候都必须被当作目的;他的行动,要把他自己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看作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手段。



因此,对于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而言——“人”具有绝对的价值,而且这种价值不可以为任何功利性价值所度量、所替代。



“社会、顾客、员工、股东”作为“人”之价值在企业文化中的体现与“社会、顾客、员工、股东”所附属的经济利益在企业文化中的体现应当严格区分。比如,在企业文化中对于企业员工工作安全的表达就不能与企业文化中对于企业工作环境安全性的经济投入的表达来简单地挂钩,甚至替代。

企业文化要满足人的需求

为什么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满足人的需求是对这一疑问的基础性、根本性回答



人本管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其一生几乎总是处于对需求的希冀之中并执著地追求着这些需求的满足;他因需求所引发的行动都趋向于成为主体人格的一种表现形式,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安全感、他的自尊、他的精力、他的智力等各种情况的量值和水平。



照此推论,企业文化的核心关怀对象——“社会、顾客、员工、股东”——同样不会例外。按照马斯洛的论述,企业文化核心关怀对象的需求是一个具有不同层次的体系,那么企业文化就应当参照这一体系来建设。其中的每一个层次的企业文化体系正是为了满足相对应层次的对象的需求而存在



以企业员工为例:比如说企业员工有免于物质匮乏的需求,为此企业文化就应当以促进企业员工的收入和保障企业员工的物质性利益不受损失为使命;企业员工有安全和远离恐惧痛苦的需要,为此企业文化就有必要以相关的企业安排来保障员工的工作安全,构建安全、安定、有秩序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使员工能得以保持身体健康、精神向上,等等。



企业文化要保障人的权利



企业文化要保障人的权利,这里的“人”既从整体上包括了“社会、顾客、员工、股东”等等,同时从个体角度又是指“完整的人(whole person)而不是把人的各个从属的方面割裂开来加以分析。”①



对人之权利的保障意味着对包括人之为人的基本人权即生命、自由、财产的尊重和保障。为此,在可预见的情况下都不太可能制定“本企业以欺骗、贪腐、掠夺为企业精神之所系”的企业文化体系或“在本企业中,允许领导者或被领导者肆意而为”的企业文化体系,这正是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关怀对象都享有诸如不承受不必要的生活、工作风险的威胁,在相关规范内生活和工作的自由不受干涉、合法收入不被任意掠夺等等由基本人权衍生的权利。



例如,企业文化对于自由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保护“人类崇尚自由的天性”,使得工作在企业之中的每一名员工都享有“不受专横干涉的自由”。在相关规范内,有和企业对等的自由权力。比如,企业有与员工续约的自由也有不续约的自由,有考评员工是否按时上下班的自由,与此相对等,员工就有离职的自由、也有选择加班与否的自由等等。



企业文化的价值指向:人道



文化本质上是人的文化,人的宝贵与尊严,是人道的中心价值。人们之间不管有多大的千姿百态的差别,但就人格而言,相互之间则是平等的。人应当受到鼓励去发挥他们自己的创造性才能并实现其愿望。个人最大限度的自主,毫无疑问是和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一致的。“一切管理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管理的这一最终目的注定了它所贯彻的必然是人道的原则。”②



应管理哲学38班会长石慧萍邀请,商帅商学院院长宋明与38班学员齐聚包头



在企业文化体系——尤其是企业文化上体现对人道德上的尊重,无疑是一个企业的责任规定中的要点和重点。具体而言可以作如下几个层面的解析:



1.培养善性



企业文化应当能够激发并且引导其核心关怀对象向善的天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万物都是向善的”,“一切技术、一切研究以及一切事件和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但在诸善之中,唯有“属人之善”才是企业文化的目的。因此,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应当内在地引导和弘扬其核心关怀对象的善性,或者说,任何一种企业文化都不应当成为助人为恶的根据。这就要求,在善与恶之间,必须选择善;在善与大善之间,必须选择大善。此即要求所有的企业文化都应当有助于其核心关怀对象趋利避害,实现自我完善和达致全面发展。



企业文化应当有助于其核心关怀对象的集体性美德和个体性美德的塑造和提升,这些美德包括合作的美德、宽容的美德、诚信的美德和助人为乐的美德等等。正是这些美德,构成了企业的“善性”的基本内核。正如著名的伦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罗尔斯所指出的:这些美德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并支持着该社会的政治观念时,它就构成了一种巨大的公共善。当这些企业的“善性”的基本内核成为企业的主流价值观时,整个企业的道德水平才有可能提高,才能更好地体现其社会价值。企业尽管主要是分担社会经济职能的一个子系统,但联系到当今社会的“经济性”,联系到经济职能在当今社会各种职能中的地位,联系到企业在当今社会各种组织中的地位,把提升社会道德的重任加诸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显然具有不同一般的意义。



应管理哲学38班会长石慧萍邀请,38班学员齐聚包头



2.义利均衡



人道的价值指向并不仅仅停留于对羞恶之心、廉耻之心等善性表现的肯定和培养上,而是进而倡导奋斗求荣,鼓励追求更高的道德价值,追求义利的一致和均衡。企业文化是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事业而服务的。企业员工人格上的相互平等,使所有员工都享有在法律、法令范围内,以不伤害他人正当利益为前提的自由。这种平等、自由,决定了企业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是少数管理者的事,而是所有企业员工的共同文化取向。



人道的思想对企业员工的合理欲望的肯定,既包括对现实的感**望的肯定,也包括对理性生活的肯定。人道的思想要求全面满足企业员工的多层次的生活需要,使企业员工的生活丰富多彩、充实高尚。人道的思想要求企业文化必须强调为广大员工谋福利的诉求。企业文化的实用性不仅应当体现在确保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直接目标,还要有利于企业员工获取应得的利益,以确保他们在生活、工作上的可持续性发展。







3.和谐团结



和谐的理念现在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之一,而相关论述在古今中外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实践领域。中国的传统思想历来崇尚和谐的理念,从“以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家和万事兴”的生活伦理;从“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到“和气生财”的生意经等等。



企业文化活动应当旨在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以及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增进企业员工之间以及企业员工与社会成员之间的有机协作和有机结合。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解,社会就是一定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的生活共同体。只有组成社会的各要素和各部分都互相协调、彼此有序,生活共同体才有可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稳定与均衡;只有组成社会共同体的各个要素和各组成部分,都与社会整体本身保持一种良性、动态的和谐状态,整个共同体的和谐才有可能。



而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社会文化系统之中重要的一分子,应当为社会大系统提供一个基本的依据,包括企业在内的整个社会有理由也有条件进一步加强分工与协作,从而最终促进包括企业在内的全社会的和谐,为企业自身的发展创造最为有利的环境。这就意味着,企业文化体系应当促使其所影响的每一个受体都积极主动地肩负起促进各级共同体利益的责任,并且赋予共同体成员参与相应的共同体的事业的权利,而不是相反。企业文化必须关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并以增进绝大多数人的幸福为目标。












03

现代企业文化,决不是仅仅为了埋头于维护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而是有着更为宽广与深厚的应用领域,也有着更为隐蔽与浑厚的理论基础,其中,从人学角度进行的阐发毫无疑问是一个支点性的论述!



对这一点,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都应当有充分的理解。建设现代企业文化需要通过以人本为逻辑起点、以人道为价值指向等层面来建构其体系,从而实现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peixun/4408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