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根达斯官网(哈根达斯官网查询余额)

作者 | 苏秦
来源 | 营销通(ID:iyingxiaotong)
“如果爱她,就请她去吃哈根达斯”——或许多年前,你曾经说过或听过这样一句情话广告语!
可如今,你还记得上一次吃哈根达斯是什么时候吗?当80后逐渐油腻,90后越来越佛系时,更年轻的00后们或许不知道哈根达斯是什么。
还有另一个直观的数字,反衬出哈根达斯的“失落”:1996年登陆中国的哈根达斯目前只有200多家门店,而1999年来华的星巴克门店数量多达3600家——整整相差18倍!
那么,这个一度被誉为“冰淇淋界劳斯莱斯”的知名品牌,到底怎么了?
成也定位,败也定位
“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作为品牌初入中国市场时使用的经典slogan,的确效果显著,快速俘获了年轻人的芳心:曾几何时,哈根达斯与巧克力、玫瑰花一道,是不少女孩心目中“浪漫”的象征,也是小伙子们追心上人的“表白三件套”。
那时候吃顿哈根达斯,绝对能炫耀好几天。然而品牌的定位与“爱情”捆绑得越来越紧,其目标消费群必然会越来越局限,它的生意也会越做越小。
其一,哈根达斯想做“年轻人”的生意这当然没错,可它忘了年轻人本性善变,因为他们乐于尝试新生事物,尤其是在“爱意表达”上,年轻女性崇尚的是花样繁多、永不重复。如果你妄图用一顿哈根达斯,承包2·14情人节、3·14白色情人节、七夕、520等所有节日礼物,恐怕得一直单身,因为在女方眼里,哈根达斯已经成了敷衍,与浪漫绝缘。
也就是说,打浪漫牌是一个低频消费场景。同一个顾客消费一次之后,或许要很久之后才会回头。相比之下,星巴克“第三空间”的定位策略优势就出来了,你去星巴克可以待一天,今天去了明天还可以去;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呼朋唤友;可以看本好书,可以处理文件,也可以吹牛……
其二,单从冰淇淋这一品类来说,其消费人群是很大的,从6、7岁的儿童到25、26岁的年轻白领都能覆盖。然而,随着年岁的增长,消费者的观念也在不断进化、成熟,18岁的你,认为吃哈根达斯很romantic,到25岁或许就会觉得太幼稚、不健康,甚至太贵了、没有性价比。
这也意味着,哈根达斯很难留存老用户,或者说他们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去避免这一现象发生。
所以你会发现,近几年哈根达斯的门店,基本被儿童、青少年占据,少数的成年人则是买单的家长。
可惜的是,哈根达斯在国内的危机苗头初现时,并没有及时调整和正确转型,整体上依旧沿袭最初的定位,因此虽然获得了前期的成功,却也避不开后期的落寞。
产品魅力不再!
苏秦一直认为,定位理论与4P理论是互为支撑的:企业需要围绕清晰的定位,去制定相应的4P策略;反过来,正确执行4P战略,才能真正将品牌定位钉入消费者心智。
哈根达斯在中国也是如此,整体的定位决定了它在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推广(promotion)四大版块的具体打法。
哈根达斯的产品策略,受两方面影响。
一是,“与爱情捆绑”的战略决定,它需要制作“甜蜜、美妙”的产品;二是,05年以前的中国市场,过硬品质是新品牌攻城拔寨的最佳武器。因此,哈根达斯凭借口味出众、品质高端的冰淇淋产品,以及全球进口天然原料、不用防腐剂的贵族气质,迅速风靡全国
客观来说,哈根达斯的产品硬实力至今仍值得推崇。
然而,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品质不再是品牌竞争的核心优势,而是基本标配,消费者对于产品有了更多维的要求。比如,年轻人对时尚潮流的追逐已经从时装、包包延展到了能接触的一切产品,大到数码家电、小到钥匙扣;高颜值的外表和性冷淡、简约风设计,都能成为年轻人借以展示自我品位和个性的必杀技……
而哈根达斯官网挂出的产品,千篇一律的沉浸在粉红、大红、玫红等主色调中,贵气十足,却比奶油还“油腻”!
这种颜值,并不对当下年轻人的胃口。近几年,不仅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品牌在冰淇淋产品上发力,连喜茶、奈雪の茶这类新茶饮品牌也来抢这份生意。
所以啊,不是年轻人不爱吃冰淇淋了,只是哈根达斯的产品魅力不够吸引人。
定价:价不配位,引发不信任危机!
定价策略其实是一种心理战,商品的成本并不决定价格,消费者的认知才是真正的决定性因素。
哈根达斯一开始就卖得很贵,既是延续“高端奢侈”定位的需要,也是市场给了它品牌溢价的机会。
这种机会,一是当时中国社会对洋品牌有种自带的崇拜,觉得卖贵点理所应当;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哈根达斯有广阔的空间,打造一个浪漫感人的品牌故事,从而达到“冰淇淋中的劳斯莱斯”目标。
可惜,随着自身产品魅力的下降,消费者打心里怀疑“80多块买一杯哈根达斯,值得吗?”
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中美各层面交流的增多,又抹平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鸿沟,人们逐渐发现一个事实——哈根达斯在国内是“贵族”,在美国却只是个“普通**丝”。
我们最常见的小杯装哈根达斯单价是 35 元,而美国超市里仅售 1 美元/个,不到人民币 7 元。
即便是受汇率、物流、关税的影响,哈根达斯价格有理由在国内卖得贵一点,但哈根达斯在美国只是一个大众品牌是个无法摆脱的事实,因此不少中国消费者已经产生了“被欺骗”、“被收割智商税”的负面心理,这对自尊心极强的新一代中国年轻人而言,很难接受,哈根达斯的品牌形象自此一落千丈。
当品牌出现危机时,哈根达斯开始尝试“低价促销”,但其作用也很有限了。消费者对哈根达斯的认知中,一旦刻进了“性价比不高”、“不值得”的标签,品牌就失去了高定价的基础,纵使价格降低,消费者也有了其它可替代的选择,比如各种动则50-60元的网红冰淇淋。
还是那句话,不是消费者买不起,只是他们不愿意。
渠道:消费者找不到进店的理由
哈根达斯的销售渠道不可谓不完善——线下门店、商超零售、电商旗舰,三位一体。
同样是为了匹配“高端定位”,哈根达斯的线下门店,基本开在购物中心等高档核心商圈。按道理,在线上流量见顶的当下,线下门店的价值会得到重新重视,但哈根达斯没有及时调整渠道策略。
线下门店获客的核心逻辑,是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差异化体验。
年轻人喜欢去星巴克,不单是因为能获得家庭和办公室以外的一片空间,关键是这本身是一种身份的象征。相对于麦当劳肯德基有一部分被儿童占据,星巴克的流量更为纯粹,基本都是向往小资的白领。这是大多数人心目中,星巴克品牌附加值的所在。
喜茶之所以火爆,经常大排长队,并不是它有多好喝,而是它的网红身份转化成了“社交货币”,给到消费者一种类似“宗教膜拜”的仪式感、满足感,打卡行动由此而生。
你去哈根达斯能获得什么呢?苏秦去年去过深圳Cocopark的哈根达斯门店,点单询价时,目测年纪比我还大的服务员,虽然讲话很巧妙,但还是透露出一股催促、不耐烦的语气;点完后堂食,狭小的空间总让人感觉被注视,很不自在;最后只能捧着冰淇淋狼狈而逃——这里的氛围,简直与他们家的冰淇淋一样冷!
服务没什么特殊,空间又不承载特殊意义,哈根达斯门店最大的特色或许就是“高冷”,而代价则是人气不足。这也是哈根达斯门店为何错失中国餐饮发展高峰,20多年仅开出200多家门店的原因之一。
当下新零售概念如火如荼,这对哈根达斯来说,不亚于一个战略性的重要契机,能否抓住并强化改革,就看他们自己了。
推广:策略不够聚焦
哈根达斯在推广上的努力,应该是最显而易见的。
首先,“爱她,就请她吃哈根达斯”的slogan撤了,换成了“everyday made extraordinary”,翻译成大白话是“每天都要非比寻常”。可以说,哈根达斯意识到“打爱情牌”的局限性,希望以此切入更大众、更高频的市场。
然而很明显,新slogan的辨识度极低,简直是一句万能的口号,最终的沟通效率和效果也可想而知。失去个性,只会让消费者的陌生感加剧。
其次,哈根达斯的social传播不可谓不频繁。品牌官微日更不辍,也时常搞一些互动活动。但整体而言,哈根达斯没有把握到social传播“内容为王”的精髓,传播的更多是品牌促销信息,尚未制造出病d式内容,从而提升品牌声量和话题度。
最后,哈根达斯很清楚“明星效应”、“粉丝经济”的重要性,经常与流量明星或热门IP联动。前段时间,哈根达斯既跨界《青春有你》一起宠粉,还邀请到迪丽热巴当品牌代言人,又携手林更新送福利,大大地刷了一波存在感。
总体而言,哈根达斯在传播推广方面的表现有惊喜,也有不足。私以为,哈根达斯当前最重要的一点在于,重新思考品牌定位,梳理构建更持久可续的品牌特色与个性,与并不那么适宜的过往形象say byebye。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历程,需要企业管理、品牌营销等每个环节同向发力。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xiaoshengyi/253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