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灌中,塔中说
文庙大成殿
塔子坝奎光塔
原文中说”抗战结束后荫唐中学迁回成都,部份教师员工学生留下在灌县,他们迁到城关文庙办成灌县中学,最初只有初中。新中国1953年这时的灌中才有高中″。另一处原文也说”塔中创办于1954年,地点当年就在塔子坝。原灌中地点在城关文庙,创办于1945年抗战胜利之时”。这两段文字描述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把灌中的历史缩短了近20年。《灌县志》载”灌县中学校,民国17年(公元1928年)灌县县立初级中学,创办于县城文庙内,18年秋季招1个班”。《灌县教育志》更详细记载”民国15年(1926年)县人即准备征收碾磨捐创办初级中学,但无果。后于17年”乃应时势之要求,谋学子之便利”经县上决定建立初级中学。以文庙为校址,拨社济仓田600亩为校产,岁约银币8000元为经费,经呈准省教育厅,18年秋正式招生开学。次年5月上报教育部备案,命名为”灌县县立初级中学”成为灌县的第一所初中”。”民国26年(1937年)春,县初中成立女生部,27年秋季女生迁入,县初中便成为男女一校两部分立的学校,35年(1946年)经县参议会决议,女生部另立为县立女子初级中学,至此,男女分校,女中成为灌县的笫二所普通中学”。1951年改名为第一中学,1958年迁中兴新益村,现更名为都江堰市青城山高级中学。
文庙灌中老校舍
原文中说荫唐中学搬迁一事,具体情况《灌县教育志》说的很清楚”抗日战争胜利年,即公元1945年下年,学校迁回成都原址。高中学生和初中毕业班随校迁移,其余初中学生分别转入县初中和县简师附中就读″。可见跟灌中创办根本没有任何关糸。
关于塔中,原文中说”塔中创办于1954年,地点当年就在塔子坝”。据《灌县志》记载:″灌县塔子坝中学,1958年以温江地区高级中学的名义筹建于城郊塔子坝。1960年暂借新华书店文庙街库房作教室,招高初中6个班。1961年与灌县中学合併,1964年分开”。《灌县教育志》也载”1958年在塔子坝筹建。1961年校舍停建,学校与灌县中学合併,1964年秋,校舍基本建成,仍与灌中分校,当时有初中6个班,教职工22人”。都说的很清楚。1964年我也是小学毕业被分到塔中,进入新校区读书的67级学生。
原文中也说”1958年温江地区征用灌县塔子坝的男灌中办都江大学,在原校址附近公路边征收25亩再加上两处农家宅院合计40亩左右,新修一幢两层教学混合楼办塔子坝中学,简称塔中”。但又说”塔子坝中学的历史如果1954年算起,1994年即是40周年校庆,如果从1964年算就是30年校庆。1994年笔者参加塔中校庆为庆祝40周年的校庆,因此计算上是从1954年开始的″。看来笔者也很纠结,左右摇摆为难,只好以推测了事。
塔子坝老塔中校门
另外原文中还有几处涉及个人的不实之处与本文论及的教育发展关系没有太多联系,也就没有必要去一一修正了。以免误了读者们宝贵的时光。
江安河也新塔中
写文章如同做人,都应该严谨,严谨,再严谨!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特别是写回忆录之类的史实文章,更来不的半点虚假构造,不然经不起历史的检验,误导他人,遗害无穷。更不应该象创作文学作品一样,海宽天空,信马由缰,胡编乱选,信囗开河,以讹传讹,误导他人。
中国少数文人历来骨子里就有两个臭毛病,很要不的。一是文人相轻,谁都认为自已是最好的,任何人都看不起,所以留下一句俗语叫”卖石灰的见不得卖灰面的″。二就是自以为是,信囗开河,胡语乱言,还认为说的都是事实,都是正确的真理。其实说多了得罪人都不知道,还沾沾自喜,你看我好冲火,好不得了。看来这些人不来个灵魂大洗礼是不行的,不然老是脱离社会,脱离现实,脱离群众。
文庙泮池
2002年秋 良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yuanxiao/746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