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更均衡。十年间吉林市教育局精准发力,补齐均衡“短板”。改善薄弱学校校貌,配齐现代教学设备。吉林通潭实验学校过去是土操场,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师生没少吃苦头。如今,崭新、干净、平坦的塑胶操场,让学生体育课和大课间都兴致满满,校园充满欢声笑语。吉林市第58中学王老师介绍,过去土操场时,下雨天要踩着砖头进教学楼,现在校园面貌焕然一新,连操场上的科技文化长廊都充满着诗情画意。
船营区实验小学“大学区”教学活动
教育水平更均衡。作为吉林市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大学区”管理改革缩小了校际间的差距。一所优质学校与相邻几所普通学校划定为统一“大学区”,“大学区”内“计划同盘、管理同谋、人才同用、活动共行、资源共享”,实现强校带弱校,城市帮乡村。经过几年深耕与探索,如今74个大学区已覆盖全域义务教育学校。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吉林市教育局持续发力,发挥“互联网+教育”技术优势,以信息化助推乡村教育发展,通过“空中课堂”,让优质教育资源迅速传递到乡村,带动乡村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英语教师崔志芳到磐石市城南小学送教
师资队伍更均衡。因为政策倾斜、资金投足、帮扶得力,很大程度上抹平了校际间教师队伍的差距。启动三年一轮的校长、教师交流,改善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国培”“省培”教师培训名额分配向农村学校倾斜,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组织“名优教师讲师团”送教下乡,引领示范;开展特岗教师招聘,补充优化乡镇教师资源配置。今天的讲台上,高素质的名优教师已不再是少数学校的专属,吉林市第二十三中学的杨卫红老师、船营区第十三小学的张银凤老师、桦甸市二道甸子镇荒沟庙村小的梁淑华老师……这些名师标兵都躬耕在过去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学一线。
吉林市二十三中学阳光体育大课间
各校生源更均衡。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出炉,为薄弱学校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各校生源走向均衡化,提升了薄弱学校发展的信心。为了从生源角度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吉林市在重点高中录取过程中持续加大“指标生”政策力度,市区实施“指标生”政策的重点高中从6所增加到12所,名额分配比例从30%提高到80%,底线分数从下调10分到下调50分,5%名额向农村初中和城区薄弱初中倾斜。“指标生”政策惠及江城百姓,家长逐渐认识到,“家门口”的学校才是最适合的选择。
图文来源:吉林市教育局
通讯员 钱红雨
来源:吉林市教育局
编辑:张楠 审校:王伟光
主编:马楠 监制:佟燕玲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yuanxiao/7553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