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兴农中学(贵阳兴农中学怎么样)



“可以考取清华、北大的金子是少数,而可以成钢的‘铁’则是大多数。对来到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努力争取将他们锻造成钢。”在贵州省,提到贵阳市白云兴农中学(以下简称“兴农中学”),其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每年都有大量毕业生考入全国重点高校,而是占比80%以上的中等生和后进生,通过三年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圆了大学梦。



为此,学校不仅荣获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还亲自回信肯定办学成效。一所从3000元办学资金、36名农村学生起步,且校名颇具泥土味儿的民办中学,其能量从何而来?



关注可以成钢的“铁”



方腊、吕宇坤、左洋、江怡舟……在兴农中学的展览厅里,大幅图文展出的“校友之星”颇为亮眼。



定睛细看,这些学生并非那些考入顶尖重点大学的学生,而全是进校时中考成绩三四百分,生活习惯差、学习习惯差、学习基础薄弱、出口成绩有较大提升,通过教育改变人生的励志人物。



在兴农中学,高中生源的学业成绩一直存在着这样的比例分割:20%的学生成绩优异,20%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60%的学生是中等生。在兴农中学的创办者、78岁的老校长蒲邦顺看来,数量庞大的中等生和后进生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群体,他们的素质关系着国家的未来。



蒲邦顺认为,在学生中占绝大多数的中等生,面临着精神与学习能力两方面的“贫困危机”,如果他们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失去继续求学的机会,今后很有可能就进入真正贫困的群体,成为社会和谐安定的隐患。给这部分学生提供求学进步的空间,是一种“超前扶贫”。



基于“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兴农中学以中等生和后进生为主要生源,并以“减、免、缓”学费等优惠办法,招收一定数量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入校学习,让后者为前者做行为的表率、学习的榜样,形成“贫富相济、优差互补”两种生源的有机整合,使中等生、后进生与优等生共同进步。



为实现各层次学生在原学习基础上都能得到提升与进步,兴农中学较早就开展学生的增值性评价,通过采取分层次教学,针对学生基础不同的学生,灵活设置班级,灵活自编教材,灵活安排考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恰当调整分层目标。同时,分层而不定层,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可以适时申请调进不同学习进度的班级,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受到重视。



“蒲邦顺校长的中等生教育理念和实践,促进了人民群众对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需求的满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所长、全国民办教育协作创新联盟理事长吴霓研究员评价。



中等生成长的前提是爱和接纳



“要爱学生的老师,而不是对学生没有丝毫感情的知识贩子。”“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是人。”在兴农中学的外墙壁上,用红色大字写的这两句话格外瞩目,这是兴农中学提得最响的师德口号,也是招聘教师的核心条件。



进入兴农中学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够扎实是共同的,不同的是学习不够扎实的原因。学校德育处主任常磊介绍,有的学生家庭离异,有的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有的是属于前期不当教育,“在学校看来,这些孩子最需要的是关爱、鼓励”。



爱是建立在尊重和接纳的基础之上。“对家庭而言,每一个孩子都是希望工程。”蒲邦顺说,花开有早有晚,种子发芽有先后,我们从来不去埋怨花晚开、芽后发,为什么不同样尊重学生成长有快有慢的规律呢?



一名李姓学生,刚入校时学习基础薄弱,有叛逆厌学倾向。班主任齐梁老师了解到他热爱滑板运动,便与他约定:每周留出练习滑板的时间,但功课不能拖欠。由于个人爱好得到充分尊重,这名同学开始变得好学,学习上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进步,让他变得越来越自信。



爱学生,对教师而言,还要付出足够多的精力和耐心。兴农中学有一个严格的规定,学校为全体教师提供免费伙食,但教师必须轮流与学生共同进餐,增进师生感情,维持就餐秩序。学校还规定,只要有10个学生以上的县份,家长会要尽量开到县上去,不论有多远。寄宿制教学,也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学生,拥有更强的责任心。



学校爱教师,教师爱学生,以“爱”驱动学生内心向上向好的动力,以他们的进步与成人成才来回报社会。在如今的兴农中学,已形成了这样一条良性循环的链条。



育人是最本质的教育追求



27个青铜大鼎,用红丝带缠绕,静静伫立在兴农中学的骍龙书院里,鼎上刻满了学生的名字,“上榜”的是学校自1993年创办以来的每一位毕业生。



“我把你的名字刻在鼎上,你把伟大祖国刻在心中。”蒲邦顺说,这一做法只为嘱托四海八方的兴农学子时刻铭记“功名无别,学为好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升学率是结果,不是目标,教育成才是最大目标。感恩、责任心、理想、抱负,这些在当下一部分学生心目中较为淡薄的意识,在兴农中学的德育中得以强化、升华。



“先做应该做的事,再做喜欢做的事”“学会尊重他人、学会珍惜他人劳动、学会礼让、学会相处”成为兴农中学不断进行的专题教育,从而实现“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教育目标。



“寻找让学生感动的家长”,是兴农中学的一项专题活动。活动让学生们采访家长:我为什么到兴农中学读书?你有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你对我有什么希望?这个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学校还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去观察现实。兴农中学在贵阳市乌当区达古村设立了劳动实践基地,每学期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通过耕田种地、栽秧打谷、和农民伯伯聊聊天,让他们学习必备的劳动技能,让内心变得丰盈有力。



如今,时时都有兴农学子回到学校,去书院鼎上寻找到自己的名字,与鼎留影。他们回到母校唯一的请求是,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转一转,再吃一顿兴农饭。



“教好一个学生,就是挽救一个家庭,社会就少了一个问题少年。”蒲邦顺说,我和我的老师们,特别为那些过去被拒之校门的或被家长、旁人视为“不可救药“的孩子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孩子而欣慰、自豪。(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于珍)



作者:于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yuanxiao/7665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