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华侨中学(厦门华侨中学乐群班怎么样)
在时光的流淌中,厦门三中将迎来百年华诞,这所被称为“英雄学校”而又历尽沧桑坎坷的百年老校,经历过易名、迁址的岁月变迁,演绎出精彩而传奇的光阴故事……
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厦门三中任教。当时学校属于郊区管辖,所以校名为“厦门市郊区前线中学”。而现在的禾山中学则为分校,那时,备课、教研、听课、开会都要两边跑,特别是对分校的老师来说,交通不便更是让他们苦不堪言。
我来学校不到一年,校名又改为“厦门市郊区禾山第一中学”,而分校就理所当然成为“禾山第二中学”。从此两所学校就各自为营,不用再为两地奔跑而烦恼。1987年,学校归属厦门市教育局管,校名也删去了“郊区”二字。直到1990年才正式恢复“厦门三中”的校名。文革期间,华侨中学更名为“厦门三中”,以至于两所学校的校名混淆不清。甚至几十年后还有社会考生到三中赴考而走错学校,差点进不了考场。
厦门三中前身,据说是禾山书院、安睦书院,创办于1924年。有人还说可以追溯得更早些。校址也是一变再变,从双涵到祥店,再到殿前,最后落脚塘边。
我刚到厦门三中时,还是一所农村学校,四周都是田地,进出学校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我报到时是从塘边车站下车,沿着田间小道走到学校,校门及其简陋,门口是土路,一到雨天更是泥泞不堪。记得九十年代改造校门时,学校还给每位老师发一双雨鞋。校门也改了好几次,最早是朝南,1981年改为朝西,后来又改回来,前不久又改了一次。
(未完,待续)
瓷语手造《年.桃源》
点评|图 文:潘清河老师
潘清河,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厦门市社科委员。湖里区老年大学理论研究特邀研究教师。
— 瓷语谈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yuanxiao/772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