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被称为“史上最热”的夏天中,1076万的高校毕业生拖着行李走进了同样热辣的“就业季”。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向左考研、向右考公、申博留学……这些选择频繁出现在热搜榜上,豆瓣、知乎等社交平台上也随处可见“上岸帖、经验帖”分享。
但在求职大军中还有一群职校毕业生,却和这些“出路”不太有关联。他们没有“双一流”的名校光环照耀、没有所谓的本科“标配”学历,甚至由于学历差距也不能轻易选择考研、考编,只带着标榜职校特色的实训经历“赤手空拳”上阵,他们走过了怎样的求职路?在求职中遇到哪些问题?自身所学是否真的能匹配岗位?
日前,南都教育联盟记者采访了多位职校毕业生,他们有的手拿五份offer,一毕业就顺利入职;有的进入大厂,在本硕博生中崭露头角;也有的依然受困于“学历焦虑”,选择苦战升学……他们说,希望自己的经历能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参考。
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2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汪世崇。
人物名片:汪世崇,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22届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入职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手握大专毕业证书踏上了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职业道路,在汪世崇担任空调转子压缩机研究员的这一年,他经历了从技术实践向研发设计转变的困顿,但通过不断学习他努力补齐了自身的短板,并参与了跨国订单的设计项目。
与多数职校生一样,汪世崇在求职时因学历差异而感到过焦虑,可投入工作后学历差异反而为他提供了在岗位上发挥独特优势的舞台。除此之外,汪世崇还养成了特殊的“职业病”:他和同事们去到饭店或商场看到空调时,总会下意识地留意空调的牌子、型号,然后热火朝天地讨论起这款空调的压缩机是如何研发的。谈及自己作为一名职校毕业生的求职与工作历程,汪世崇认为,最重要的仍是付出实际行动,并在行动中提升自己。
提前1年实习 成功入职大厂
用行动摆脱学历焦虑的情绪
2019年汪世崇高考失利,在放弃了复读的想法后进入了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机电一体化专业。与高中时的学习相比,职业院校让汪世崇有机会接触到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工业机器人技术、传感器应用技术、触摸屏组态控制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这些课程的学习助他练就了多项技能。
汪世崇明白实操经验对于职校生的重要性,入校不久便早早地自愿报名参加了校方组织的实习项目,到深圳某科技公司的自动化生产线进行了一年半的实习。“为了能提前了解下生产一线的情况,只要当天学校没有课或是在我周末空闲时,我就会前往深圳进行实习。”
汪世崇(右三)准备前往深圳实习前与舍友在操场上的合影。
2021年6月,由于疫情影响,学校的线下招聘会被迫取消并改为线上召开,汪世崇在线上招聘会投出了约四份简历,经过多轮视频和电话面试,最终顺利拿到了3份offer,权衡了工作强度、休息时间和工资等要素后,汪世崇选择入职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转子压缩机研究员一职。
谈及去年找工作时的心态,汪世崇坦言,从结果上看虽然专科学历并没有阻碍他进入大厂,但在求职过程中他仍不免因学历问题时常产生焦虑感。“与本硕博学历相比,大专学历在纸面上的应聘竞争力并不强,很多时候甚至难以通过简历初筛。”像汪世崇这样的职校生也因此落入了“我中意的大企业看不上我,相中我的企业却不合我心意”的纠结与矛盾中。
不仅是汪世崇,他的舍友们也陷入了学历焦虑,当时汪世崇和其他几位舍友常常聚在一起讨论若是找不到工作该如何是好。但这并没有阻碍汪世崇和他的舍友们继续求职的步伐,他们不断用实际行动去驱赶学历焦虑。“我有位舍友采取了‘海投’的模式,一个月内他面试了约几十家公司,最终收到了十多份offer,目前他正在广州一家小型国企里面做芯片相关的工作,担任生产部某个组的组长。”凭借丰富的实习经历和扎实的实操能力,汪世崇最终也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
从技术实操向研发设计转变
参与跨国订单项目
汪世崇目前所在的部门小组负责空调关键配套零件压缩机的研发,据介绍,转子式空调压缩机已形成有30多年历史的成熟结构,而汪世崇的工作则是根据客户的需求来改变压缩机结构上的排量、材质以及其他细节的设计。职校的学习内容为汪世崇的工作提供了不少助力。“我在校学会了用SolidWorks软件画三维图、装配图,在工作中我仍在使用这个软件来绘图;西门子s7-300的基础与应用课让我懂得了变频压缩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我也更加容易理解各小组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了。”
近期,汪世崇参与设计了一款空调压缩机系统,订单来自一家南非的公司。汪世崇在项目中负责绘制生产用的图纸,并与工艺部门开会讨论压缩机如何从样机阶段顺利过渡到量产阶段,在整个流程中汪世崇与团队共同协作,将困难点逐一突破,目前项目仍在推进当中。
今年4月,汪世崇首次独立跟进了一个面向中东市场的压缩机量产项目,由于量产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突**况,汪世崇为了保证生产的顺利完成,便在车间里泡了一整个晚上,只为能够在现场及时把问题解决。
汪世崇在公司车间门口拍摄到的景色。
汪世崇也坦言,自己“饶了不少弯路”、加了不少班才能像现在这样相对轻松地应对各项设计工作。“我在职校学习的多数是技术实操课程,而目前所在的研发部门侧重在创新,刚入职时难免感到吃力。”此外,汪世崇目前从事的压缩机设计研发工作属于机械领域,而他在职校以学习电器知识为主,仅浅浅涉猎过机械技术相关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是跨专业工作。这也导致他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补课”,如今已入职一年,汪世崇仍深感学无止境。
一年前刚入职时,有一位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的师傅带着汪世崇熟悉各项基础技术,而师傅近期离职,组内人手紧缺,原本应由两到三年工龄的技术人员负责的项目也交给了汪世崇这位刚来一年的新人直接对接。“刚接手项目,有些技术方面的内容我还不太了解,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努力学习。”
学历差异曾带来焦虑
如今被表扬“和名牌大学毕业生做得一样好”
在组内,汪世崇是唯一的职校毕业生。“我的组长是博士,组长手下的两位技术支持是硕士毕业生,而除我之外的技术员都毕业于中大、暨大、广工等本科。”工作遇到困难时,汪世崇常向组内同事请教,在交流的过程中,汪世崇渐渐发现这其实不是他单方面向本硕博毕业生请教的过程,而是大家在工作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互相帮助,以此来补齐自身短板。
与汪世崇同期入职的一位海南大学本科毕业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能力。“那位本科生能做到的东西,有时候我确实做不到,所以我常常向他请教。比如,当我遇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装配图,我就会向他请教其中的装配原理。”
汪世崇认为,本硕博毕业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从职校毕业的他则有更强的实操动手能力,而且这种能力是支撑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我们虽然是搞研发的,但也常需要上手安装压缩机。他是学机械专业的,不太看得懂电路图,这时就需要由我把整条线路接好,才能让压缩机运转起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在职场奋斗的这一年,汪世崇也逐渐扭转了自己的“学生思维”。在职校时,汪世崇总觉得还有很多时间去慢慢弄懂那些眼下难以解决的事,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他常蒙混过关甚至撒手不管。“但是在正式工作之后,我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把问题解决了麻烦只会越积越多,还会面临客户的投诉,因此我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处事思维上的转变也让汪世崇在工作实践中获得了成长,并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某次部门会议上,领导表扬汪世崇“作为一名大专生,有能力做得和一些名牌大学毕业生一样好”。这也让他明白只要肯脚踏实地付出努力,学历出身并不能说明一切。
大厂的工作经历让汪世崇渴望通过不断获取新知识来充实自己,目前他正在备考专升本的升学考试。“如果明年能考到公办本科的话,我可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去读书。”幸运的是,公司答应汪世崇在他读书期间为他保留工作岗位,毕业后他仍可以回到公司工作,而汪世崇也打算完成学业后继续在公司扎根,向同事和领导看齐,真正融入机械行业。
对于目前正在校园和职场的分界线上焦虑和徘徊的职校学弟学妹们,汪世崇站在职场人的角度建议,要想克服学历焦虑首先得行动起来。“最重要的是先找到一份工作,即便这份工作并不如意,我们仍然可以在工作的过程中去学习、去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采写:记者程小妹 见习记者杨晓彤 实习生符怡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yuanxiao/787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