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这么一所大学,14次搬迁,12次易名,1982年落户徐州,这就是中国矿业大学,如今已经在徐州41年了,徐州也是学校百年历史上待的最久的城市。中国矿业大学落户徐州之前本来是在重庆,再往前数则是北京,那么当年中国矿业大学为何没有留在深耕12年的重庆,也没有返回老校区北京,反而选择了徐州呢?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1909年成立的焦作路矿学堂,建国后变成了北京矿业学院,是当时组建的学院路八大学院之一。1969年的珍宝岛事件的爆发,中苏关系降到了历史上的冰点,由于边界形势异常紧张,所以当时上面组织很多大学迁移到大三线去。在这一时期有13所北京的高校向外迁移,其中就包括北京矿业学院。
搬到哪里去?这是当时每一所外迁高校的头等大事,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当年曾经选择了河南、湖北、江西,但是均遭到了拒绝,最后安徽接纳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而当时的北京矿业学院也曾经和河北省邯郸市的峰峰矿区联系,想要迁到离北京近一点的地方,以便形势有变能够尽早回到北京。在那个年代,河北邯郸曾经接纳了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和北京电力学院两所外迁京校,北京矿业学院的选择按理来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迁址邯郸的建议被煤炭工业部的军代表反对,正巧此时在重庆以北的华蓥山发现了大煤田,所以xx决定将华蓥山矿区合川县三汇坝作为矿业学院的校址。
1970年4月,但没有确定好具体的新校址的情况下,北京矿业学院就开始了建校以来的第13次迁移,进行2000多公里的大迁徙。当年的5月15号,铁道部专门为北京矿业学院搬迁开通了北京~重庆的609次专列,机械系、经济系、采矿系等5个单位的800多名教职工以及家属成为北京矿业学院的出发。
北京矿业学院搬迁到重庆之后,四川省的三线建设领导小组批复了新校区388亩,其中耕地114.5亩,非耕地273.5亩,所谓的非耕地其实就是荒山野岭。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了校区早日能够投入使用,上千名教职工全体出动,破石动工,运用干打垒的技术,就地取材建成了三汇坝四川矿业学院的雏形。
由于当时的重庆归属四川省管辖,而学校的建制以及隶属关系全部转移到了四川省,所以当时被命名为四川矿业学院。
由于当时襄渝铁路还没有完全通车,所以当时学校在80公里之外的重庆设立了中转点,一趟一趟的从重庆搬运物资。襄渝铁路1968年开始修建,1973年正式完工,后来设立了三汇坝站,矿大的交通条件才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1972年当时的四川矿业学院重新开始招生,由于当时特殊的情况都是工农兵学员,文化水平比较浅,所以需要因材施教。虽然在山沟沟里,但是那个时候全国各大矿区的矿长,几乎都是矿院毕业的。1978年2月份四川矿业学院恢复高考后的第1批562名学生,几乎没有人第一志愿填报四川矿业学院,大多是通过调剂来的。只有少数来自四川嘉阳煤矿,湖南安源煤矿等煤矿系统的考生本身是了解四川矿业学院的。毕竟在当年没有什么电脑,甚至没有高考志愿报考指南,对于学校的了解仅仅是学校的名字,这种情况对于四川矿业学院的招生非常不利。
到1978年,已经成为全国88所重点高校的四川矿业学院,正式启用中国矿业学院的校名。当时的很多外迁的京校已经得到政策允许回迁,再加上当地一度传出的疑似克山病,矿大决定再次搬迁。
由于矿大的北京校区已经被北京语言大学占据了一部分,全部回迁并不现实。当时的中国矿业学院曾经联系了天津和河南希望落户,但是因为,矿业大学的原址已经成立了一所焦作矿业学院,所以河南方面并不积极,而天津方面的土地也迟迟批不下来。
最终徐州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毕竟徐州当时并没有知名大学落户,并且作为后来的18个较大的市之一,煤矿产业比较发达。当时徐州附近煤矿众多,河南的永城矿区,山东的枣庄矿区,安徽的淮北煤田,再加上徐州的矿区,非常适合中国矿业学院落户。双方一拍即合,1982年春,矿院的全体人员撤离三汇坝来到徐州新校园,开启了一段新的生活,结束了颠沛流离的历史!高效江湖很有料原创,欢迎关注。数据来源于网络,请以官方信息为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yuanxiao/796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