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外在奉贤怎么样,塘外中学校长

和润新语432 | 刘建华:难忘塘外中学那八年
和润新语432 | 刘建华:难忘塘外中学那八年
今年是塘外中学建校五十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主题纪念活动。筹备组金桂荣老师“属予作文以记之”。对曾在塘外中学工作过八年的我,虽说近来家事缠身,可也推却不得。塘外中学在风风雨雨中已走过了半个世纪了,也是我由湖北应聘到奉贤从教最久的地方。无论如何总该写点什么,以表达对学校的至深情怀。
我是1994年8月,从肖塘中学调至塘外中学的,到2002年7月调到奉城高中,历时整整八年。八年中,塘外中学留给我太多的回忆,细想起来,这两件事,我至今仍念念不忘。
首先难忘的是,塘外镇领导目光远大,心系教育,兴建了令人称道的塘外中学。那时的塘外中学,从外面看上去并不起眼,用黑色大理石砖砌的,底座为正方形的两根门住上,右面镌刻这用黄金粉描成的“塘外中学”四个大字,左面的那根柱子则注着它的汉语拼音,显得有点土气。然而,步入校内,却是另一番景象,笔直光洁的水泥主干道,望右眼看去,错落有致的西式教学大楼前,花木扶疏的大草坪上,三棵高大雪松傲然挺立,后面是那栋有欧罗巴风格的理化实验楼。主干道的左面,为绿草如茵的运动场,终端座落着造型独特的阶梯教室与师生食堂。沿此深入进去,便是曾获得“上海小星火计划”表彰的,那时在奉贤教育系统内声名远播的劳技基地。校园四周,绿树环绕,鲜花遍及,鸟语不绝,置身其中,宛如进入一所西人学校。
如此这般的教学设施,优美环境,就当时来看,应是奉贤县域范围内数一数二的。即使像肖塘中学、奉城中学这样的完中,其校舍也远不及塘中。由此,足见时任镇领导对教育是何等的重视。在财力不济的境况下,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建造了这样美观适用的学校,为农家子弟提供了理想的求学之地,率先做到“再穷不能穷学校,在苦不能苦孩子”,是十分难能可贵和有远见卓识的。
其次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塘外中学教师那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可贵精神。塘外中学教师纯朴善良,勤劳实诚。对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们大多身居偏僻的村庄,天未放亮,便早早离家,或步行,或骑车,沿着田间小道从四面八方感到学校,埋首书案,深入教室,全身心致力于教学工作,直到夜幕降临,炊烟四起,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自己的屋舍。不管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怨无悔。
由于奉贤地处上海远郊,经济不发达。上世纪九十年代,县财政吃紧,为解决教师工资,教育局制定了“七二一”应急措施,即县财政承担70%,乡镇为20%,学校自筹10%。塘外位于奉贤东部,以农副业为主,乡镇企业及校办企业不景气,自筹难度大,每到发薪日,常捉襟见肘。职工福利,更是无从谈起,撇开南桥地区不说,就是于邻近学校相比,也要差一大截;逢年过节,也多是无物品可发。尽管如此,塘中人虽有怨言,偶尔也会发上几句牢骚。但他们不见异思迁,更不会把情绪带进课堂,仍坚守岗位,一如既往,早出晚归,在塘外中学这块芳草地里辛勤耕耘这。其中更有一些学生考取师范院校,毕业后又回到母校,教书育人,直到退休,献出了他们的宝贵青春甚至终身,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为改变家乡面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塘外中学八年,朝夕相处中,我深深被塘中人的扎根乡村、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乐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为能与他们共事那么多年而感到荣幸,用当下的话说,我要为他们点赞!但是我更期待的是,如何将塘中人这种不求闻达,躬身杏坛,奉贤尚文之风久远地传承下去,及至发扬光大。
五十年弦歌!五十年华章!五十年风雨!五十年辉煌!
今日的塘外中学,在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下,面貌更加一新:修葺过的校舍功能齐备,教学设施、手段现代化,原劳技基地处盖上了科技含量高,供师生互动的多功能综合大楼,旁侧新添了热带植物暖房;学校聚四方人才,开启学生心智的字画、醒语、雕塑、人文景观随处可见;假山鱼池,曲径通幽,一派生机勃勃、催人向上的景象。
追忆逝去的峥嵘岁月,感慨系之。翘首未来的灿烂前程,心潮激荡。目睹眼前的壮丽图景,值此塘中五十华诞之际,不禁发出这样的心声:
愿塘中与时代携手奔向新的征程!
祝塘中漫步从头越,明天更美好!
(刘建华,高级教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化工部所属贵州、湖北等地多所重点中学任教并担任教育管理工作,1994年起任奉贤县塘外中学校长,2002年起任奉贤区奉城高级中学D支部书记,现退休。)

链接
“和 润 新 语——引领奉贤教育创新发展的思想沙龙”征稿启事
宗旨:
交流新思想,激发新活力,推动新实践,传播正能量,为建设“自然?活力?和润”的南上海品质教育区集聚人文智慧和创新力量。
要求:
1.主题内容:重点围绕教育和人文等方面的创新探索、经验成果和理性思考等,内容务必为原创。
2.行文篇幅:不求大而全,欢迎文风随和、娓娓道来、篇幅凝练的教育和人文类随笔。最好能选配一些合适的图片等,可读性要强,不要写成学术论文或小结报告。字数控制在2000左右(1500—2500)。
3.征稿对象:全区在职和退休的奉贤教育人,以及关心支持奉贤教育发展的各界有识之士。
4.刊发渠道:每周双休日在“奉贤教育官微”刊发,同时在奉贤教育网刊发,并选择部分在《奉贤教育》、《奉贤教育工作简报》上刊发,并积极向各级媒体刊物推荐。适时将汇编成书。
5.投稿邮箱:fxjyhrxy@163.com。请务必在稿件上署上姓名、单位及联系方式。
021-37597011
奉贤教育热线
关注
400-920-8761
奉贤区家庭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
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4936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