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镇人文历史概述
作者:陈宜英
山者,土石隆起于地面也,或天地运行、地壳变动而成;或人为堆砌而立。邳地土山非人为而自然生成。原山体巨石嶙峋,峭壁连绵,非今日之貌矣!
脚下土山,古为山名,秦末汉初始为地域之称,今土山镇确指邳南一行政辖区。
土山镇位于邳州市府城之南十五公里,为邳睢走廊之要隘,邳州之南大门。它东与八路镇相毗邻;西与八集镇接壤;西和西南与占城镇唇齿相依;北与议堂、碾庄两镇隔房亭(河)相望。辖二十一个行政村,一百八十三个村民小组,膏腴之地十七点一五平方公里,滋养庶民五万五千余众。
土山镇全境为黄泛沙淤平原。平原上尚有五山:土山、唐宋山、大小黄山和娄山。五山成犄角之势,古为兵家必争之关隘,今以风化成丘,只有古迹和丛林点缀其间;土山有秀水,白马、房亭穿境而过;晁家沟、门面河、十里长沟诸水纵横其间。山水、沃土组山明水秀之韵,构盆溢钵满之倉。
土山镇为邳州四大历史古镇之首,历经沧桑两千载!
下邳历史始于公元前2157年。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云:“邳,奚仲之后,汤左相钟虺所封国,在鲁之薛县,后迁于邳。”始称“下邳国”,置都“下邳”。
清辛亥年(1851年)徐炳卓撰《邳州志》:“邳,古侯国也,领十七城,土山归良城。秦建下邳县,属泗水郡。土山、黄山、葛峰围都于北,天然城廓”;汉承秦制,仍谓之下邳县,建有内外城;“明,下邳,城有四关,野有四乡:西北为偃武,东为授贤,东南为招贤,西南为修文。” “乡下有社,土山社在齐庄东南,属偃武乡。此乡起本城(下邳)西北,二面尽卅境。”可见土山始终与下邳一衣带水。又据《清史》载:“清代土人为社,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社稷则为国家。明清以后,乡下为社”故清代土山为偃武乡十四社之一矣!
自下邳为国,业今四千余载,土山始终规制邳州,可谓久矣!
自古至今或市、或区、或县、或社,所辖之域或小,只辖山周几庄;或大,涵盖薛集、占城、八路、石桥、新集多地。沃野百里,阡陌千条,留下文韵九鼎、翰墨十斛,可谓厚重矣!
一年来,土山文史研究会在D委的领导下,对土山镇的山水地理、历史人文、家国史诗、商贸科技等进行了初步地勘察探寻,现循沿土山镇的文化载体,即三山、三水、三集、两街、两巷,将土山镇的历史人文概述如下:
三山:即土山、唐宋山、大小黄山。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河长。”
土山,文革前,满山青石嶙峋、叠嶂连绵,所有古迹——马迹亭、磨刀石、马蹄印、跪印、饮马泉、钓鱼池皆保存完好,绝非今日**之牵强。既如此,何以冠名“土山”?山名的由来,在传说中至少有三、四个版本,然,既为传说不足论史;而土山闻名于世是来自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因此,我们可以说“土山”是一部小说定“中军”。
唐宋山,位于土山东三里。山体由红褐色水成岩构成。山名源起唐宋时代。唐末,中原战乱,唐人为避战祸徙此山居住;宋立,又一批庶民迁入,共约居地为“唐宋山”。山东坡有洞,名曰神鳌泉,故事韵味悠长,传颂千余年。
大、小黄山,位于土山镇黄山村前,两山自东至西绵延四、五里,山体被红褐色岩石覆盖,和南侧葛峄山一衣带水。
鲜为人知的是,《史记·张良世家》中那个亦人亦神的黄石公曾在黄山北坡留下许多耐人追寻的足迹。大黄山北坡(黄山村东)的黄石公庙遗迹直到一九九五年尚存;黄山村南黄石山上的黄石洞已风化持平,黄石洞前的黄石公像在破四旧行动中不知去向,留给土山人的只是唏嘘不已的感叹。
三水:即房亭河、白马河、土山街圩河。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房亭河,原为沂水一支。“下邳八景”中有“沂武交流泗水通”之诗句,道出三水相通的雄伟气势和静影沉璧之美景。郦道元《水经注校证》:“沂水,水出蒙山之阴,南过琅邪临沂县东,又南过开阳县东……又南过良城(即明清之偃武乡)西,又南过下邳县西,南入泗……”此水则为房亭之前身。如今,房亭东接泇运河过刘集闸入土山境,缘其北十余公里入八集境。此河虽失去昔日之“青春年少”,却“老而独钟”仍为土山排灌之命脉矣。
白马河,亦名“马踏河”。传说为西晋药仙葛洪来葛峄山炼丹,其女徒——马儿骑马送药踏成。马儿长得俊美无瑕,且心地善良。一日送药至土山柴行,见一书生粜柴无望,又急于筹款为其母购药。马儿遂起恻隐之心送药家中,不日,柴母病愈,而庄邻又相继患病,于是马儿送药不止。不久,葛洪移医西州,马儿仍不远百里骑马为柴郎乡亲送药。冬去春来,阴雨连绵,马儿送药之道踏成一洪沟,积年累月便成了马踏河。不管故事真假,但可佐证白马河史之悠久。
白马河起于土山镇街北、李庄两村交界处,西去环土山境三十余里。解放初,白马河堤曾是远近闻名的百里桃花岸,每至阳春三月,两岸繁花似锦、桃李芬芳;堤外万顷绦波、芬香沁脾;河床里鱼翔浅底、碧波荡漾。每到此季,游人如织,情侣徜徉.,好一处人间天堂。
距街北三里白马河南堤下更有一处久闻不如一见的名墓葬,那便是《邳州志》上留名、《宋氏族谱》上列榜,曾传遍中华大地的银头举人宋永源的墓葬。坟墓高大威严,墓前尚存墓碑和旗杆座,幕后咫尺是墓主人六世孙宋明怀先生的居所。如果你有兴趣,可到那里去问鼎银头举人的故事。
循举人墓后白马河堤西行,沿河两岸有陈小楼、陈庙、陈庄、老陈楼等村落,皆为陈祖伯宣后人的居所。义门陈伯宣唐宗开元一九年(公元331年)举家迁居江州起,至宋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分庄,历时332年,创造了三千九百余口、十五代群居的世界奇观,成为唐宋时期人口众多、文化繁盛、团结最紧的大家。去冬,陈小楼建起两处文化广场,广场上坐落着大理石结构的《报恩寺》和《陈小楼》门牌楼。陈小楼人还将建“义门史馆”,整理义门陈氏“天下第一家”、“百犬同槽”、“东佳书院”、“学田耕读”、“两级教学”、“世界第一书馆”、“奉旨分家”等十二项世界文化之最。
土山圩河,即今环绕土山老街的护城河。此河开掘于乾隆五十一年,是时,东海一带盗匪猖獗,旺市名商常遭其扰,于是山西、河南居商动议:先修四门城堡,再凿圩河以防盗匪。圩河东起东门桥,沿街北过北门达西门济夫桥,再南折东转,环南门至今文化站,全长两千余米,河深五至七米,河宽二十米左右,最宽处达百米。河成后引房亭水以灌,保土山庶民平安数百年。
如今圩河虽失去了“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气势,却留下了许多让今人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激励着土山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雄心壮志。
三集:邳南一带至今仍流传着拜来的土山集,水飘来的薛集,游击来的吕集的故事。
拜来的土山集。山西解州关氏家族后裔,闻其祖关老爷兵败土山,留下“三约”佳话很受邳人亲睐。有好事者相约,步行三月而寻土山。他们到得土山,见山顶草木稀疏,山石悲鸣,甚是荒凉。于是,在山顶垒石为坛,常年跪拜,并许下诺言:定为关老爷立祠,塑身,常年香火不断。”后解州名族组团屡奏明(朝)皇,明皇终下旨为武圣关羽建庙,塑身。庙成,解州人在山下建舍而居,又约四方父老于每年九月十三日大祭关羽,土山集便应运而生。
飘来的薛集。土山西去六里有一集市,名曰:“薛集”。薛集居民大都姓薛,以“薛”命集名不足为奇。然而,此集何以说是飘来的呢?原来,清康熙七年(1668年)鲁南大地震,后三月,黄河决口,旧州沉于水,黄水绕峄阳、二龙两山直泻邳州,土山四周尽泡水中。原在土山交易的八路、新集、占城、薛庄一带村民欲往土山交易,只能“望洋兴叹”。然而,土山西五里之大片土地及村庄“高枕无忧”。住在吕庙河东的名绅薛四先生见四乡父老止步于土山四周,便在自己庄子四方各立一标牌,上书“逢集了”字样,于是四乡父老乐往交易。薛四先生遂又请来戏班、杂耍为之“鸣锣开道”,于是薛集便日盛一日,故有黄水飘来之说。
如今之薛集交易如常。二零零零年薛集乡划归土山镇,前年该集已建成与土山比美的新社区。
游击来的吕集。该集原为吕庙(今河西村)庄,今已和薛集(俗称堰东)融为一体。吕集的来历与邳南抗日游击队息息相关。一九四三年,抗日战争陷入胶着状态,房亭河以北基本上是日占区,房亭河南基本上为抗日游击区。日寇欲攻占游击区,屡试不得,便对游击区进行经济封锁,致使我游击区食盐和文具等用品奇缺。游击队为解决食盐和文具等物资奇缺问题,只好派人穿插到赵墩、碾庄去购买,但所购物资常被日伪截获。后来游击队长吕X从商人口中得知,日占区粮食奇缺,常有伪军扮商人来土山、薛集抢购粮食。于是他便召集游击队员商量对策,大多同志认为:土山、薛集两集名声在外,日军常来骚扰,粮食和食盐等紧缺物资不敢在此交易,必须找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做此买卖……他们琢磨来琢磨去,最后决定选薛集边上的吕庙作为交易场所。交易的地点和开市时间皆采取游击的方法:用暗语通知需要交易的农民及日占区的商人,这便是吕集是游击来的根由。
两街两巷:两街指东西大街和明清小街;两巷指旗杆巷和陈家巷。
两街两巷历时千秋,聚集着底蕴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两类文化交映生辉,各显**,让人唏嘘不已。
大街,东起东门桥,西至西门外圩河,全长约一公里。若数家珍:自西往东,先有一场两府,再有两堂两庙。
一场,即和平广场。它位于西门圩里大街南端,占地约五十亩。一九四八年前为陈家董事场园,邳睢县县委、县xx迁入土山后改为“和平广场”。广场南端设有吊环、秋千合一的天桥架;天桥架两边设有单双杠场地,向北设有篮排球场、田赛场地及径赛跑道。北端设有指挥(或称主席台)台。一九五零年春,邳睢县全民运动会在这里召开,全县上千名运动员参加了径赛、田赛以及拔河等十多个项目的角逐;同期东门王姓杂技团还在广场西北角表演了走钢丝、空中飞人、刀山线马等传统节目。同年十月一日,邳睢县县xx在这里召开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万人大会。会后由邳睢县第一任文化馆副馆长高子亮执导、分别由运河乡师、土山小学学生主演的《白毛女》、《小女婿》等剧目在和平广场公演。此后,土山区xx每年春节还都在该广场举行“春会”汇演,全区上百支文艺队伍、数百文娱节目参加比赛,常常连演三、五天,招来数万百姓观看。
由和平广场东进百米,路北有一深宅大院,那便是历届区、乡xx所在地。一九四八年至一九五三年期间,邳睢县县xx亦在其大院内。两府大院原为民国初期土山区区长陈伊丰的老宅。老宅占地二十余亩,面街有陈家百年烟店,有享誉邳、睢、铜的灯房,中后院为仓储和居室。收为行政用房后即成为施政中心,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至五十年代初,魏振亚、徐兆珍、周道文等县、区领导都曾在这里领导了县、区的土地改革和镇反肃反运动。
两堂,指运河乡师和土山小学两所学堂。
运河乡师于一九四九年一月迁入土山,校址在关公巷(即现关帝庙前)南口东侧(学校迁走后,改为土山人民医院)。是时,邳睢县县长魏振亚任校长,沈宪鹏任学校D支部书记,李觉民任教务长。学校编制为初师、中师各三个班,师生350余人。该校以培养新中国第一代中小学教师为宗旨,以毛主席为延安抗大制订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为办学方针,开创了邳睢县中等专业学校的先例。
“运河乡师”在土山期间,配合县委、县xx做了许多宣传发动工作。如配合土地改革,该校编演了戏曲《翻身道情》;为贯彻新婚姻法,该校在文化馆副馆长高子亮的指导下,排演了小戏——《小女婿》。
土山小学始建于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八月),由邳县第四区董事陈伊丰发起,始称“土山国民小学”,学区设初级班两个。校址在当时山西商人行会——丽泉公会后门(今关帝庙南50米处)。民国五年(一九一六年),校址迁入关帝庙,改称:“邳县土山第二高等小学”;民国十四年(一九二五年),改为“土山小学”。公元一九九一年迁入东门,即现在校址。
土山小学建校百年,毕业学生百余届,学子六万余众,数其英才者近万人。在土地革命、卫国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精英可数者八十余名,在全国各行各业中彰其佼佼者上千名,现有案可稽的省军级以上干部五十多人,师级以上干部七十余人,县团级干部五百余人,另有作家、画家、学者、商界名流二百余人。
土山大街更是一条鼎盛明清乃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商业大街。它借助关公文化的力量,吸引了苏、鲁、豫、皖、晋、陕等省的客商来此安家落户。曾经的繁华牢牢镌刻在人们的记忆中。是时,老字号商铺丽泉涌、公泉涌、同茂公、露泉涌、宝泉涌、魏家布庄、隆兴茶食在这里同台出场;姚万和中药店、东西五柳中药铺比翼双飞;庄家饭庄、沈家饭铺、余家小吃、仁家烧鸡、沈家面食各显绝技。餐桌上活蹦乱跳的油焙活鲤、亮如金发的鸡丝、麻酥香脆的酥烧、几十斤重一个的大炕饼……至今还吸引着八方来客。我儿时的土山街是邳南名副其实的经济、文化中心,邳、睢、铜百姓心中闪光的“小上海”,泇运河边上的黄金宝地。
两古庙,落地土山的古庙数不胜数。以庙命名的村庄就有朱庙、陈庙、吕庙、聂阁(常家庙)等。土山街上的寺庙有关帝庙、火神庙、阎王庙、城隍庙、三官庙等等。这些庙宇的建筑各具特色,我们无法一一详述,只介绍两座众所周知的古庙,即闻名遐迩的关帝庙,香火延至六十年代的火神庙。
火神庙位于土山关公巷南150米处,它建于清康熙年间,坐北面南,位于街南圩河北侧一高台上。主体建筑为三间独门小窗砖瓦结构的上房,上房中塑有赤面红衣火神像;上房左右两侧各有两间厢房,厢房内分别塑有东、西、南、北、中各方火圣;抗战期间,院周及院内长满古藤棘蔓,十分荒凉。一九四八年冬,碾庄圩战役打响,粟裕将军从八义集首迁此庙为指挥所,他在这里和其他“前指”将官一起帷幄运筹了七个昼夜,后将指挥所迁入关帝庙二进院的西厢房。
关帝庙建于明天顺三年,距今五百五十余年,其建筑规模为江苏省第二大庙宇,亦是迄今为止徐州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
关帝庙位于土山山体南坡。它循山而建,南起大街,步步登高,三院三殿直达峰顶。院后建有三层圆顶马迹亭,登马迹亭可环视土山街市全貌;向南俯瞰,威严、恢弘、古朴、典雅之关帝庙尽收眼底。
土山关帝庙为祭祀关羽而建。自明至清曾多次修缮,土山小学迁入后只占用其厢房,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观戏楼和大殿内塑像仍保存完好,一九五一年春塑像被拆除。一九九四年,土山小学迁出后,开始第一次抢修,时隔两年又重启二次抢修工程,直到二零零七年才完善今日之规模。
明清小街,位于大街中心北端。它南起大街中心之过街楼,北到圩河边,南北长约二百米。街道虽小名气却不亚于大街,这不仅是因为它是一色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而更为重要的是这里集汇着让人荡气回肠的家国文化。
过街楼立于中心大街与明清小街的接点上,楼廓为长方体,南北长约六米,东西宽约五米,楼脊高九米。楼为两层,底层四门分别为民众去东大街和明清小街之通道;上层为兵民值岗瞭望处。此楼在文革中被拆除。
步入小街,仰望西楼,山墙上书有“万香村”三字。此楼楼下为张家布庄,楼上为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邳南地下工作联络站。一九三零年秋,邳县县委书记王树璜曾在这里召开“土山暴动”务虚会议;一九三八年秋,粟培元曾在这里会同邳南地下“特支”武广春、吴元培等同志共同筹划成立“抗日义勇队”;一九四零年至一九四五年期间,徐州“特委”郭子化曾多次秘密来此指导工作。一九四三年,“稻香村”又为**徐州情报站。(站长张瑞林原为八路军115师教导旅教导员,1944年在大庙车站被捕,**邳县地下特支多方营救未果,后被日本狼狗活活咬死。)
如今,“稻香村”虽已人去楼空,当年革命先驱的风姿还历历在目,他们为国为民不惧流血牺牲的精神尚存。它将激励土山人民不忘初心,奋勇前进!
王家大院,位于小街中段东侧,座东面西,大院南北宽15来,东西纵深40余米。前后两道院,前院门面房五间,院内堂屋、南屋各三间;穿过五间穿堂就到了后院。后院的格局与前院相同,堂屋、南屋各三间,独后面为五间主楼。
一九四八年**邳睢县县委在土山成立,此房为县委办公地。是时,县委书记罗运来就在此办公。
二零零七年,土山镇D委将此大楼改建为红色教育展馆。楼内展出了土山地区人民从一九一二年到一九四九年四十余年间前赴后继的斗争历史图片和实物,红色展馆将成为对广大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王家大院对过是一幢两层小楼,那曾是“老红军”孙凤的居所。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孙凤及其夫人曾在这里生活和工作。孙风是长征队伍中一名颇有名望的战士,转业后仍不失红军本色,他孜孜不倦为D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浴德池位于小街北端东侧,是一幢气势恢宏的古建筑。它上下两层共十二间,门面楼的上层正中镌刻着“浴德池”三字。该建筑为一九一三年土山绅士沈宪邦所建。初建时,门面楼后建有堂房四间,后院建住房四间。一九二四年房主在前院建成浴德池及明三暗五砖木结构的更衣室,浴德池即正式开张。
浴德池占地570平方米,是当时邳县罕见的洗浴场所。
“浴德池”的主人沈宪邦深受内弟冯子銮、冯献斌等我D干部进步思想的影响,不仅屡屡为**土山地下D组织提供活动经费,还为我邳南抗战组织负责人杲益斋、焦亚虎、闫思友等同志提供会议场所。其子沈庆霖一九三三年在海州大学就读,一九三七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和同学曹化楼一起弃笔投戎,先入黄埔军校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湖南長沙第五战区一九五师运输营任营长。不久,沈庆霖受命向长沙岳麓山运送抗日物资,在完成任务返回途中遭日寇飞机轰炸壮烈牺牲。二零零七年被追认为烈士。
两巷,旗杆巷位于关帝庙东一百米处,是一条南接东西大街北达圩河北门桥、南北狭长百米左右的小巷道。巷道北端三十米处有一坐东面西的古式门楼,门楼古木色香,典雅别致。门两旁有石鼓一对,门左侧有一高达八米的旗杆,旗杆上悬有御赐黄色锦旗,旗上有大鹏腾飞之图腾,甚是威风。
谁是旗杆得主?沈克绳,字虞九。其人自幼博学,诗书俱佳。清道光十年,京城会考,主考官见其文采斑斓,才华横溢,录取为岁贡生,后入国子监读书。但因体弱多病,加之残疾不能入仕,遂返故里。主考惜其才华,赏银帛建府第,赐旌旗以彰其才。
陈家巷,隔大街与旗杆巷相对,向南延伸至土山南门。(现又跨圩河向南延伸二百米)古时,因巷道两侧为陈姓居地,故称陈家巷。陈家巷与旗杆巷不同之处在于巷道两侧多有旁伸:自大街向南50米,左有古建筑沈家大铁门,右有戏院和国民小学;向南150米,左侧是天主教堂,右侧是延伸至圩河的碾坊。
天主堂为邳州承建最早的教堂。一九一零年张秉神父来土山传教,天主教首入土山;一九一三年,国籍司铎朱神父建成十五间哥特式天主堂,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堂口建有三层欧式堂塔,塔高30多米,庄严、恢弘,上刻“马丽亚”圣像,像下刻有“天主堂”字样。堂塔后则为可容纳上千人的礼拜堂。礼拜堂正面有讲坛,讲坛后墙上刻有耶稣像。
大教堂落成第二年,司铎朱神父又在巷南置地3亩,建房30余间,作为修女用房(时称小堂)。
抗战期间,加拿大籍卢克念神父、司铎爱神父、美籍司铎史神父、国籍徐D礼神父相继来土山传教。一九四六年,国籍司铎张树凯神父在神父住房东建房26间,开办天主教“昕光小学”;一九五三年,国籍司铎刘哲夫神父来土山传教,并开办诊所一处。
一九**年教堂被封,昕光小学并入土山小学,诊所关闭,天主堂改为戏院。一九七一年大小教堂被拆除,一九七三年重建今日之教堂。
以上我们循古镇文化载体——山、水、街、巷粗略地阐述了土山的历史文化,尚有许多文化底蕴正在挖掘中,如曾在巴拿马博览会和日本东京艺展会上获金奖的韩怀启老人的剪刻艺术;唱响邳、睢、铜大地的薛洪生夫妇的琴书艺术;说得长江水倒流的沈寅太先生的“白讲”艺术;缘起土山的扬琴戏;闹腾邳·睢·铜灯节的陈祯老人古灯制作艺术;“土山闺女不会针和线,嗑瓜子打麻线”的绝活等等都是徐州地区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
为挖掘、抢救、传承土山优秀的传统文化,本届D委在二零二一年度工作报告中砥砺决断:恢弘忠、义、勇精神,引进一批高、精、尖企业入驻工业园,实现工业强镇梦。加大投资力度,深化关公文化建设,拓展红色展馆D史教育基地,实施老xx地块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新建粟裕将军指挥所纪念馆、娄梦侠烈士纪念馆、家风家训馆等,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薪火相传;组建土山文化志愿者队伍,成立忠义文化轻骑兵宣讲团,深入实施“文化故事映衷心”、“关公庙会聚民心”、“共促发展强信心”系列活动。讲好土山故事,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中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加强两带一圩景观建设:统一植栽白马河堤和土石路两旁花草林木,打造一南一中两条风光带;投资圩河景观建设,把圩河打造成处处有文化、处处有商机、处处有景观的水上街市。
目标已指明,使命就在肩头,只要我们团结奋进,一个经济腾飞、文化崛起、形神兼备、情景文融、和谐升平的土山,必将荣膺邳州榜首。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本无关)《邳州文化》第36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4972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