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通用的待遇怎么样,毕业就年薪百万

编辑导语:你是否还记得上大学那时候,雄心勃勃打算干一番大事,对自己未来工资充满了期望?毕业几年后,到手的工资和当时的预期有什么差距呢?本文从热搜「六成大学生认为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出发,讲述了关于薪水的那些事儿,一起来看看吧。
月入1800,整天笑哈哈?普通毕业生距离年薪百万有多远?
前短时间看到一个热搜,「六成大学生认为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月入1800,整天笑哈哈?普通毕业生距离年薪百万有多远?
具体事情是这样的,某家媒体发起了一个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调查。调查结果非常离谱,但某种程度上又非常靠谱。
比如调查显示超过20%的大学生预期自己毕业后月薪过万,但并没有说是毕业几年之后。
调查还显示8.20%男生和3.25%女生预期自己会进「5万元俱乐部」,也并没有说是年薪五万还是月薪五万。
总之,这份调查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媒体老师们做调研的严谨态度。只要定语足够少,那么所有的数据都是准确的。
调查里最让人感到未来可期的,莫过于67.65%大学生评估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虽然我天天写商业,日常盯着那些市值百亿千亿的大公司,感觉几千万人民币也就是毛毛雨。但是自己毕业这么久,连年入百万的车尾灯都看不见。实在是惭愧了。
不过我后来想想,媒体老师今天写阿里P8年收入200万,明天写金融行业毕业就能拿到年薪60万,然后再针对这些年轻人做个调研,告诉大家现在的年轻人有多天真,实在是缺乏生活的d打。
流量都让你们赚了,话都让你们说了,然后年轻人风评被害,这事儿就离谱。
看完这个调查报告以后,我和几个做HR和猎头的朋友聊了聊,发现年薪百万这件事,可能比我们想象中还要难。
所以这期内容,我要带着羡慕与嫉妒,和大家聊聊年薪百万这件事。
01
开始聊之前,还是先保个命。
这期内容主要是我和朋友们聊天的内容总结,话题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普遍的职场,不包含自己亲戚/邻居/同学一毕业就被大厂一年八十万打包走的情况。
世界这么大,行业这么多,总有我们覆盖不到的地方,所以也不聊太细,大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好。
另外,如果你有个有钱的爸爸,每年给你发一百万;或者你在东南亚搞杀猪盘或者搞传销,一年骗到手一百万;或者你才华横溢颜值超标,成为了超级网红或者苏坡爱豆,年入百万,这些都不在讨论范围内。
我们只讨论常规状态下,普通职场合法上班,赚到年薪百万的可能性。看看我这定语加的,媒体老师们做调研的时候可以学习一下。
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认知,职场是一个阶层社会。
阶层社会,就是每个人的位置高下,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只有当你出现在一个阶层里,才能得到这个阶层所处的东西。
比如带团队的机会,比如主导项目的机会,比如在公司里的话语权,还比如相对应的薪水和股权。
所以功利一点说,如果工作目的只有赚钱,那么职业生涯要做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的阶层。
用最粗略的分法,职场层级可以分为专员、主管、经理、总监、VP大致这么几类。再往上就是CXO之类的了。
不过这个分法只适用于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公司,如果你的公司只有三五个人七八杆q的公司,分职级就没什么意义。哪怕老板给你发个title叫卷帘大将,也不如按时发工资,年底给年终奖。
那么不同的层级,对应什么样的薪资呢?
首先是专员,大部分刚毕业的学生进入一家公司,都会经历一段纯粹的工具人时光,工作内容包括大量繁琐重复的劳动,或是一些涉及专业技能的工作。公司对你的要求,是保质保量完成这些工作。
一般在这个级别,在一线城市,6K到8K是一个比较通用的薪资标准,视公司规模和财务情况,也可能有更低的。
专员往上,对应的是主管。
主管级别的薪资跨度就会比较大,大概在9K到15K之间。对大公司来说,主管其实和专员区别不太大,都是在一线做执行,区别往往就是经验和靠谱程度。
主管再往上就是经理了。
到了经理级别,公司对员工的要求就会发生变化,执行部分动手的工作会逐渐减少。过去你只是个工具人,现在你不只是个工具人,还要去管理使用别的工具人,你还要为公司培养更多工具人。
恭喜你,这是你职业生涯的一大步,你要带团队了。
那么经理级的员工能拿多少钱呢?行业比较通用的标准大概在16K到25K之间。
再往上,总监的薪资跨度就大概在30K到50K不等了,至于工作,对一个中型公司来说,总监要有能力负责一整块的业务,或者有开拓新业务的能力。
到这个阶段,恭喜你,你的年收入也能达到几十万了。再往上看看,离年薪百万好像还差不少。
去年有一个中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榜,几千家上市公司,将近7万名高管中,只有700多名在2019年薪酬超过百万。
月入1800,整天笑哈哈?普通毕业生距离年薪百万有多远?
中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榜
月入1800,整天笑哈哈?普通毕业生距离年薪百万有多远?
薪酬超过百万的人数
当然,这些高管们赚钱并不靠薪酬,股票分红之类的收入才是他们最主要的收入。
但这也意味着,普通打工人想靠升职加薪,慢慢做到年薪百万,难度不低。
02
作为一个阶层社会,职场的另一个特征是:跨越阶层,很难。
升职加薪的路径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做到某个阶段,完成了一定的工作,积攒了足够的经验就一定能升上去的。
我发现电视剧或者微博上,总是喜欢用打怪升级来形容职场。这个形容确实是没错,但是同样是打怪升级,有人玩的是无双,有人玩的是只狼。
月入1800,整天笑哈哈?普通毕业生距离年薪百万有多远?
在无双模式下,10年达到年入百万的层级并不是没有可能的。
一个典型的路径是管培生或者校招生路线。
一毕业进入一家晋升机制完整,重视培训和员工成长,并且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公司。第一年可能会轮岗,第二年开始做业务。
大公司一年会有两次晋升窗口期,顺利的话,三年左右就能达到经理级别,拿到16K以上的月薪。接下来带团队做业务。如果运气好,在第四年第五年业务发展顺利,项目执行到位,那就有机会晋升总监。
如果你在第六年晋升总监,拿到30K到50K的月薪,那么意味着未来还有四年,你有机会去拓展属于自己的业务线。到这个阶段,年薪百万完全就是一件可以期望的事情了。
但我们来看看这个路径需要的条件。
首先,是要通过校招生管培生的方式进入公司,要知道,校招途径下培养出来的员工,才会被这家公司当成「自己人」。
要知道,最好的待遇,一定是留给自己人的。这对学历,毕业院校都有要求。而如今大厂或者大外企,往往都会要求985或者211。
其次,你要赶上所有的快速晋升通道,这意味着公司要足够大,有足够多的业务线和管理岗位,最好处于稳定上升期,才能容纳快速晋升的年轻人。
越是发展不够快,盘子不够大的企业,新老矛盾就越是突出。
第三,你最好需要身处公司核心业务的团队里,或者是正在和友商激烈竞争的领域里。在这样的团队里,公司更愿意砸下大量资源帮你把事情做成,甚至不计成本投入。而打过仗,打赢仗,是一个年轻人证明自己价值最好的方式。
最后,你要有足够的能力。你看我把能力放到最后聊,因为对大部分有机会走这条路径的人来说,能力是他们最不缺的东西,他们缺的是机会,空间和运气。
打工人当久了,体会最深的两个字,就是「造化」。
那么只狼模式呢?
就是无论你怎么刷杂兵,看攻略,背板背到地老天荒,碰到Boss该过不去还是过不去
我的一位HR同学的是这么对我说的:对很多人来说,16K的月薪是个坎。从纯执行者升级为基层的管理者,很多人花上十几年都没能跨过。
我问:为什么是16K,不是17K或者15K?
她说:因为16K开始,你的薪水就从「一万多」变成了「不到两万」,听起来是不是一下子有质的飞跃了?
嗯,确实。
同理,从经理级的25K到总监级的30K,同样存在一个门槛。大部分人的职场晋升之路,会在这两个门槛面前徘徊良久,就像我第一次玩《只狼》,光是赤鬼就让我看了30多次的「死」。
不同的是,游戏可以一遍遍的重来,但职场晋升的机会,一年只有一两次。错过了就是明年见,多徘徊几次,最年轻的时光就没有了。而越是好的机会,往往越是为年轻人所准备的。
这里要多提一嘴:虽然主管升经理,经理升总监很难,但是职场的「坎儿」,其实是一个年龄、职级、薪资的组合。
例如一个32岁的人的互联网人找工作,要的薪资却是12K-15K,那么面试官一定会嘀咕:年龄不小了,却还只是在做基础岗的工作,是不是能力不行?是不是已经失去了职业上的进取心。
那么对公司来说,与其招一个大叔过来,不如看看有没有优秀的年轻人值得培养。
同理,一个26岁左右的年轻人,却已经能要到月薪20K以上,那潜台词就是,他在大部分人还在做主管的年龄,已经有底气要高级经理的薪资,这不正说明有能力,有潜力?
所以当我们说职场年龄焦虑,或者35岁裁员之类的话题,也是在聊晋升的话题。
在职场这样一个阶层社会,工作就是拿时间换空间。
03
那么,有没有可能,我不进大公司,也不走这个传统的晋升路径,赚到年薪百万的机会呢?
当然有,只不过难度会更高。
大公司的优势在于,大部分有一定规模的公司,都会有长期的规划和愿景。为了满足这样的规划,它就会变成那个适合年轻人成长的样子。
比如,大公司往往有明确的金字塔结构,从头部人才,腰部人才,骨干人才到执行层级。而明确的金字塔结构意味着明确的上升通道和完整的培训体系。
不少大公司对管培生,会配备总监或者优秀员工的一对一带教。这意味着你一毕业进入职场,就有一个月薪两三万甚至更高的人带你。
这和一个月薪一万出头的人带你,哪个更利于你拿到年薪百万,也不用我说了。
而大多数普通中小型公司的员工结构更偏于橄榄型。头部少,底层少,但腰部人才多。
这种结构也是由公司特征决定的。这样的公司往往还没达到长远规划的阶段,更加
所以他们不愿意从头开始培养年轻人,因为毕业生即战力有限,所以1。相反,他们更愿意从外部挖人,直接用高薪吸引有一定业务能力的中层员工加入。
而这样的公司,往往会接收大量在其他公司跳槽出来的员工。
没错,跳槽,也是获得职场晋升的一种方式。
尤其是大公司晋升遇到瓶颈的员工,往往是小公司的最爱,虽然小公司的平台和环境差一些,但正因为如此,小公司会愿意用多一点的钱来挖人。
所以,哪怕你在大厂卷不赢,灵活跳槽也能有不错的成长空间。
同理反之,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就不那么容易得到比较好的涨幅,这也是为什么对职场新人来说,大厂是最好的起点。
但有一类人除外,那就是这些人成为了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而这些专业能力正好是大公司所需要的,于是他们进入大厂的专业序列,为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媒体老师转行去做企业公关,或者广告从业者进入大厂做inhouse创意。
这大概就是所谓学得文武艺,货与资本家吧。
当然,跳槽所能带来的涨薪幅度,绝对是要大于公司内晋升和加薪的。一般能达到15%到25%,甚至50%的涨幅。如果碰到某公司急需在某项新兴业务上进行拓展,薪酬的涨幅那就没谱了,翻倍也很常见。
用我HR朋友的话说,如果大公司瞄准了这项业务的前景,那挖人就像打仗,出手是最阔绰的时候。只要你有相关经验,那钱就不是钱,玩的就是个气势恢宏。
所以我预估接下来一年多,但凡跟元宇宙相关的岗位,都是薪酬飙升的时候,就是不知道这泡沫啥时候破,等有空再聊聊。
但公司内单次涨薪可能也就10%-15%的涨幅,特别多的也就30%。
关于如何有效地价值最大化,hr朋友也给了我一些建议。一个比较完整的涨薪流程,你要做的工作包括:
1)想清楚自己的职位在市场上薪资范围
最好去招聘网站看看,动用自己的人脉了解下自己的行情,这样谈涨薪才有底气。
2)结合市场行情,评估自己目前的能力
能在这个范围里获得的薪水有多少。这个决定了你自己报价的合理性。
3)做好功课,向领导和老板尽可能展示你过去一段时间内做的业绩
一定要有数据支持,并且表明你自己的业绩远超团队平均值。为这件事做个PPT都是有必要的。
4)给老板画饼,陈述未来你希望给公司和团队带来什么价值和帮助
这里不建议聊太长期的计划,毕竟老板自己多半都是画饼高手,你就和他讲具体的,可以预期的价值。
5)提出要求
基于以上信息,你可以提出你对薪水的要求,也可以提出对职位,title的要求,如果顺利,还可以趁机向老板要人要钱。
这中间有个小技巧,如果你想要提出涨薪,在8、9月和3、4月提会比较好。
因为2月和7月是离职高峰期(都和年终奖有关),离职高峰期之后公司招人压力会比较大,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提出涨薪,如果你表现好的话,领导一定是想留住你的。这个时候的成功率就会比较高。
至于跳槽涨薪,就会简单一些,因为直接就是市场定价。
如果你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股票,那么在市场里,最好的出手机会就是在顶点。同理,跳槽最好的机会就是你发展最好的时候,市场对你的估价最高,利益可以最大化。如果在自己状态比较差,公司发展也有问题的时候,下家的HR一定能看出来。
就像早年百度员工跳出去,在互联网行业可以平趟。但现在百度的员工去腾讯字节,可能都未必能保住原有的职级。
市场的原则,就是低买高卖。
04
跳槽涨薪同样有小技巧。
首先,公司招聘会出一个职位详情,里面会写明薪资区间。
如果薪资区间是7-10K,那么对方对这个职位的预期价值也就只有7K。你兴冲冲以为自己能拿到10K,结果HR告诉你面试过了,但要压你的价,就算入职了,恐怕也开心不起来。
其次,在和HR谈薪水的时候,在现有的薪资上是不可以说谎的,因为对方会要求你出具流水。
但你的报价一定要比你的目标薪资再高一些。因为HR工作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控制人力成本,也就是砍一刀。把报价要高一点,可以给HR一个砍价的空间。
说到底,职场也是市场,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要遵循市场的定价。而内部涨薪和跳槽涨薪,都是基于不断变动的市场环境,对员工自己的一次重新定价。
你值多少钱,是市场说了算的。
虽然前面吐槽很多,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冷静地说一下。
走出校门几年后你就会发现,跟你的薪资关系最大的其实是行业发展,而这是门玄学,难以预测。
工作第一年,第五年,第十年,回头看看,你总有觉得选错的时候。即使是我自己,可能五年、十年后回头一看,也会感叹,当年不该做xxx的。
所以我并不建议各位频繁地跳槽,「跳槽是好的涨薪方式」这件事,是建立在你上一份工作成绩很好的条件下,任何hr都会对一份频繁跳槽的简历产生质疑。
另外,由于这几年互联网的发展,泡沫非常多,年年都会有新的概念被炒起来,导致许多人不断往所谓热门行业冲。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那些特别喜欢凑行业热闹的人,结果都不太好。几年下来,他们唯一增长的只有互联网黑话词汇量。
我认为对工作最好的态度就是永远只把它当工作,不要给予什么热爱、情怀这些东西,不要过分高估自己的热情,早早开始规划最合理的路线。
我认识的规划最清晰的那些人,现在看,确实是普遍过得最好的人。
祝大家都拥有一份赚钱又不糟心的工作,早日年入百万。
作者:ic实验室;公众号:IC实验室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yrDK290YDMEt_5lll6anQ
本文由 @IC实验室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CC0协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5929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