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的一个傍晚,杨文龙与冯钢在办公室讨论公司的O2O模式。秘书察觉二人过了饭点,便到办公室门口按响了门铃。
没成想,就是这一声“叮当”,让杨文龙的思路豁然开朗。
“叮当快药”不仅成了新公司的名字,还表露出公司的定位,在这波数字药房零售行情中,叮当快药求的就是一个“快”字,“28分钟免费送药到家”也成为后来公司在开疆拓土时的目标。
无论是最初依托仁和药业,还是后来自建线下药房,杨文龙为的都是这个目标。但正是这个“高难度”的目标,让叮当快药一度陷入窘境。
目前,叮当快药已经有过数轮融资。但一轮轮烧钱过后,公司依旧笼罩在亏损的阴影下。
01、50多岁开始创业
在创立叮当快药之前,杨文龙已经50多岁,是上市公司仁和药业的实控人。且仁和药业当时发展得相当不错,营收能到20亿以上,净利润也有3亿多。
功成名就后再创业,对老将来说,考验的不只是精力,还有对新事物的接受度。
当时是2014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放开网上药店的处方药销售,这也就意味着另外一个医药企业的市场即将打开。对传统企业来说,要想跟上这种颠覆药品流通传统模式的步伐,唯一的办法就是与互联网融合。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在有些公司还在观望的时候,阿里巴巴、太安堂、康恩贝等公司已经开始行动,仁和药业也在其中。
这倒不出意外,毕竟杨文龙这个人,年轻时候就有这股折腾劲儿。
中医专业出身的杨文龙,毕业后最早在江西一家国营医药公司上班,在山区收购药材。等1997年市场一开放,他便开始自主经营承包,2000年成立了仁和集团。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上,杨文龙家族曾凭借仁和药业,以100亿身家,上榜江西本土富豪第三名。
仁和集团也是因为杨文龙富于变化的思维,才从一个药材供应商逐渐转型。借助电视台广告的轰炸,仁和可立克、妇炎洁等仁和出品的药品开始家喻户晓。
于是,当新一轮变化来临时,杨文龙立马上了车。2014年9月24日,杨文龙在北京宣布仁和集团计划进军医药电子商务领域,开始布局医药O2O。
从传统行业迈入互联网领域,改变观念最为不易。被杨文龙从内部挖来、营销出身的冯钢就曾说过,传统的销售模式相对简单,互联网销售则复杂得多。杨文龙则称,第二次创业,让自己从原来的管理思维变成了合伙人思维。
二次创业一开始,团队就进入了没日没夜的节奏,想方设法地在用户痛点上下功夫。
如何实现“快”?O2O企业普遍选择了轻资产模式,叮当快药一开始也如此,自己不开药店,只与线下药店开展合作。
这种纯平台模式,虽节约了开店成本,但另一方面却也与“快”的初心违背,比如有的药店会嫌订单太小不接单,有的药店夜间不开门,有时候线上想做促销,线下药店不配合,这让“28分钟免费送到家”成了一纸空谈。
不得已之下,2016年,杨文龙转变经营模式,向自营化转型,铺建线下叮当智慧药房,同时自建药房配送系统,自建药品配送团队。
为达到“28分钟免费送到家”的承诺,叮当快药独创了“电子围栏”技术,通过对线下合作药店进行地面网络规划,以确保28分钟免费送药到家的区域内,只有一家核心门店存在。这样一来,北京六环以内,50多家药店就可达到全部覆盖。
截至2021年6月13日,公司已覆盖14个城市,开设了302家智慧药房。
然而,规划是规划,真正落实到个人体验上,仍有出入。有在上面买过药的用户告诉市界:“其实你要是说半小时左右送到,也不会有人纠结你是29分钟还是31分钟。但你这承诺有零有整,难免让人挑刺。”
另一位叮当快药的资深用户告诉市界,他是在叮当快药诞生没多久就开始在上面买药的,这些年下来,他最大的感受就是,叮当快药送药“变慢”了。
“当初叮当快药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这个28分钟,尤其是家里有孩子,头疼脑热肚子胀,急需用药的时候,就更在乎这一分半分的。”令他失望的是,“之前28分钟是可以送到的,但是近一段时间,越来越慢了。”
他经过询问发现,几次配送迟到都是配送员为了多拼几单一起配送才耽误了配送时间。叮当智慧药房(杭州)有限公司建国北路店在拉勾网上发布的招聘条件显示,“送药7.5一单,多劳多得”。
为了多挣钱,配送员只能多接单,最好的情况就是一次配送好几单。但一般情况下,配送时间是从电脑接单时就开始计算的,这便导致其配送时间有可能超过28分钟。
除此以外,市界梳理招股书发现,公司的伙伴药房会使用其本身或第三方送货伙伴来配送产品,而对此,叮当快药并无太多控制权,因此,“我们的平台和品牌的声誉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快”的效果有没有做到,众说纷纭,但公司烧钱却是实打实的。
02、烧钱的“快”药
6月8日,叮当快药完成了最新一轮2.2亿美元的融资,随后,叮当快药所属母公司叮当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下文均称“叮当健康”),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
上市让叮当健康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将公司的一应财务业绩摆在了明面上。
根据招股书,医药及医疗业务已经成为公司当之无愧的营收支柱,主要包括快药业务、在线诊疗咨询以及慢性病与健康管理。
在“快”药这个优势的支撑下,叮当健康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8年至2020年,公司的营收规模,从5.85亿元上涨至22.29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195%。
本来,背靠仁和药业这棵大树,叮当健康有着天然的医药资源优势。因此,与同在港股上市的其他几家数字零售药房企业相比,高毛利一直是公司的优势所在,2018年比京东健康、阿里健康高出15个百分点左右。
但是,随着业务网络的拓宽、覆盖药品种类的增长,公司的成本也在迅速增加,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6%,高于收入增速11个百分点。
如此一来,在同行业毛利率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叮当健康的毛利率却在不断下滑。截至2021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只有30%,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愈发缩小。
优势正在被追赶,赚钱能力却已被超越。2020年,同在港股上市的阿里健康已扭亏为盈,京东健康虽看似亏损,但如果扣除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则自去年就已开始盈利。
相较之下,叮当健康成立至今,由于一直处于靠扩张、靠营销促增长阶段,所以到现在仍没走出亏损的阴影。2018年至2021年一季度,公司累计亏损金额高达21亿元。即使扣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影响,同期依旧入不敷出,亏损3.5亿元。
利润被侵蚀的原因之一,与公司为了维护“快”而投入的资源,息息相关。
根据招股书,截至2021年3月31日,公司的配送骑手队伍超过2200名。而在2020年的销售费用中,三成以上都是员工成本。公司近三年的销售费用率平均达22%,远高于另外两家。
零售行业,日常经营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周转。但公司主业经营入不敷出,造血能力差,近些年都是在靠融资输血。
根据招股书,叮当健康的子公司叮当快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自2016年开始进行了数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约28亿元,投资方主要包括TPG亚洲基金、奥博资本、泰康保险等。
一边是不停地融资,另一边则是烧钱不断。可以说,在没有形成足够规模和地位之前,叮当健康似乎没有退路,只能一路向前。
但是,叮当健康逐步下滑的收入增速,意味着其扩张之路并不好走。
03、位置不稳
尽管扩张之路走得很痛苦,但公司依然选择了熟悉的**,把突围的方法放在了扩张上。
根据招股书,此次公司上市募集资金的主要用途之一,便是进一步开发智慧药房网络,提升用户增长及参与度。
(仁和药房网线下店)
不过,与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台型O2O模式不同,叮当健康属于自营式O2O,相对资产投入更多,使得其扩张的步伐愈发沉重。
简单来说,就是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是在原有流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名为“药品”的品类,但叮当健康则是手里握着药品去找流量,而流量有多稀缺,自不消多说。
叮当健康此次上市募集资金的另一用途,是为了提升服务及业务,比如建立医生及药剂师的专业构架。根据招股书,目前公司有16名全职、58名jz医生,第三方医疗机构合作的外部医生800多名,以及397名药剂师在内的其他医疗专业人员。
叮当健康的这一诉求也不难理解,毕竟在医药行业,医生才是抓住用户心理的关键,即便只是送个药。
这跟用药人群的想法有关。尽管送药看上去跟外卖很像,但餐饮外卖只要能让人吃上就可以,如果味道好,就是一个加分项,但用药人群显然不这么想。
朱朱妈妈向市界讲述了她在网上购药的心路历程:先要确定得的什么病,如果是感冒,我要先区分开是风寒感冒、风热感冒还是暑湿感冒。虽然平台会有医生问诊,但另一个问题就是,怎么确保这个医生的资质呢?
叮当健康在招股书中明确公司面临的风险时也提到,由于牌照问题,公司可能无法管理其全职及jz医生、与公司有联系的外部医生及其他医疗专业人员(例如公司的药剂师)。
另一方面,叮当健康还需面对来自其他参与者的围猎。
虽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对于互联网医疗公司、零售药房都参与的数字零售药房行业来说,送得快固然有优势,但增长更要快,不然很可能会在竞争分散的市场中,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
根据招股书,在细分领域即时到家数字药房市场,叮当健康虽凭借收入规模位居第一,但它的份额仅为8.5%。
如果放大至整个数字零售药房市场,叮当健康仅以1.2%的市占率排名第三。这与前两名11.4%、7.7%的市占率差距明显。此外,排名第四、第五的竞争对手则分别以1.1%、0.9%的市占率紧随其后。
也就是说,叮当健康要想往前进一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08年,杨文龙发现仁和药业“走不动货”时,他没有慌。调研发现,很多药店打着仁和的幌子,却给用户推荐其他小品牌,以换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对此,杨文龙给出的解决办法是做终端建设,让业务员到药店去,推广宣传卖自己的药,借此契机,仁和药业又迎来了一波新生。
想必,当杨文龙看到O2O爆发,佼佼者美团网2014年交易额突破460亿元的时候,内心涌起的豪情,一点不比年轻时候少。他也预测到了外卖一样配送药品是未来的一个趋势,可他没有预测到的是,在这个激烈的市场中,玩家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
(文中的受访者为化名)
参考资料:《医药老兵再出发》,李秀芝,《中国企业家》
(作者丨华宇 王一涵 编辑丨韩忠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598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