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晚,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央视,展示了三星堆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
青铜大面具震撼观众的同时也引发全民关注,有网友喊话:“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何时回家?何时能一睹尊容?”2月14日,青铜大面具运回三星堆博物馆后完成点交。2月15日(元宵节),刚刚“回家”的青铜大面具在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护与修复馆首次正式展出,向广大游客送上元宵节展览“彩蛋”。
三星堆青铜大面具
三星堆遗址最大青铜面具出土
自1986年三星堆“一醒惊天下”起,三星堆遗址迄今已发现了8个“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金器、象牙等文物。其中青铜面具是三星堆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典型器物,应是陈置在神庙中供人膜拜的神器。3000多年前,古蜀人用它们与神沟通。
2021年6月23日,三星堆遗址的3号祭祀坑,青铜大面具在考古人员精心呵护下横空出世。由于大面具体量太大,为了安全提取,文保专家精心拟定方案,科学研制加固托体,小心翼翼实施吊装,终于获得成功。
青铜大面具出土吊装
这件青铜面具宽131cm、高71cm、深66cm、重131斤,其宽颐广额,面庞夸张,眉、眼、鼻、唇、耳等线条流畅,棱角分明,被考古专家称之为“青铜大面具”。
“这是目前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形制最为完整、体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青铜面具。”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介绍,青铜大面具出土于三星堆3号祭祀坑,埋藏在坑中部偏南位置,面具脸部朝下,其上被象牙叠压,历经三个多月精心清理,终于面世。“取出来以后真的有点喜出望外,当时出土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它的右眼以及其他的部位有很多附着物,比如说鼻孔下面有海贝,右眼眼珠上很多的玉器残渣,让我们惊喜的是在右眼球上发现了有丝织物残留。”
雷雨介绍,首先,大面具体量大;其次,三星堆的青铜面具本身也是同时期全世界范围内最有个性和最具审美特征的一种艺术品;第三,大面具铸造技术也比较复杂的,跟中原地区是同出一辙的,主要是一种分铸法。“目前我们研究这面具大概有4个部分的分铸,然后再合铸而成。这种铸造技术来自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它的铸造技术包括它的核心成分,跟中原地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也证明了我们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
大面具提取后,文保人员对其铸造工艺进行了分析研究,制作先分铸成型,由面部、脸颊后部、眼睛、耳朵等多部位分别铸造,再焊接组合成一体,这既是青铜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古蜀人精神世界的独特表达。文保人员还在右眼眉、右眼球、右眼角均发现有经纬组织的丝绸纺织残留物,具有“通天、通神”功能的丝绸与面具的组合彰显神圣祭祀的意涵。
国宝赴京 “走”了3天2000公里
2021年11月,负责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接到了央视春晚节目组电话。他们希望邀请三星堆的考古工作者登上央视春晚舞台,讲述全年爆火的三星堆考古发掘的故事,并带去一件典型文物进行现场发布。这件文物,就是最后从几件候选国宝中被挑中的青铜大面具。
为确保青铜大面具春晚展示以及来回的绝对安全,在国家文物局的精心组织、指导下,四川组织相关文博机构形成工作专班,精心制定文物安全保障方案,精心实施文物清理、包装、运输、卸载、布展、警卫、保护等各项工作。
要和全国人民见面,“国宝”不可能“蓬头垢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工作人员任俊锋和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主任余健是此次随文物一同进京的文保专家。
余健介绍,刚出土的青铜大面具存在着锈蚀和表面有泥土等附着物的情况,因此看上去格外“沧桑”。文保人员制定文物加固保护方案,依据前期研究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对表面泥渍、泥土覆盖物、硬结物、锈蚀物(不稳定锈蚀物和影响文物信息锈蚀物)做清除;遵循最少干预原则,采用不锈钢钢构支架做完全物理性加固,确保文物状态满足运输展示要求。极具三星堆特色的青铜大面具经过“梳妆打扮”后一举被选中。
工作人员打包青铜大面具
要把这样一个“大块头”安全运抵北京,然后平安回家,绝对不能出丝毫差错,否则对文物就会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最终,委托有专业资质,具有丰富国际、国内文物包装运输经验的华协国际珍品货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押运”。
启运前,工作人员根据文物形状、尺寸、防震、温湿度等各项指标要求,为文物量身定制合适的文物专用包装运输箱,使用恒温恒湿的专业文物运输车辆进行文物运输。此外,车辆还有气垫“减震”系统,能够减少车身振动次数、防止出现车厢侧倾和晃动等情况。
“广汉到北京有2000多公里,我们用了3天时间。为了确保文物安全,我们都是白天运输,晚上在沿线博物馆停留过夜。”华协公司押运人员纪大鹏介绍,文物运输过程、路线、安保都是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万无一失。这次亮相的“规格”也不小。从“借住”的博物馆到央视直播间的路途,运输公司向当地公安局申请执行了三级警卫,确保文物运输途中的顺畅和安全。
文物运抵北京后,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相关负责人实地排查安全保障细节,逐人逐岗逐环节压实文物安全责任。央视春晚节目从文物安全展示需要出发,设定舞台专属台型,确保专业操作时长,保障文物在春晚现场实现安全静态展示。
惊艳亮相春晚 引发全民关注
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亮相春晚,展露无边威仪、震撼观众的同时也引发全民关注。
来自三星堆博物馆提供的数据,央视春晚直播平均收视率达21.93%,微博#三星堆青铜大面具春晚首次亮相#等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突破1.35亿次。
三星堆青铜大面具
节目播出之后,观众们不仅在自媒体平台为三星堆打call点赞,更有行动派马上安排行程,春节假期直奔三星堆,想与春晚同款大面具来一次亲密接触。有网友甚至喊话:“三星堆青铜大面具何时回家?何时能一睹尊容?”
三星堆上春晚,也进一步激发了三星堆文博旅游“热”,春节黄金周期间,8.37万人游览三星堆,文创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了339.01%。从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掘出土的最新文物,例如青铜持鸟立人像、扭头跪坐人像,也都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内与游客见面。游客除了围观“面具家族”的青铜纵目面具、铜戴冠纵目面具、青铜人面具,沉浸式体验文物修复过程,还可以购买“虎跃三星”等文创产品。
安全“回家” 元宵首展与公众见面
2月14日,青铜大面具被运回三星堆博物馆文保中心后,顺利完成了点交。纪大鹏等人如释重负:“我们终于把它安全送回家了。”至此,为青铜大面具“操碎了心”的网友也可以放心了。
“为了让它与观众见面,我们为它量身定制了一个展柜。”余健介绍,这个208cm?185cm?110cm的展柜重达500公斤,为了让公众看得更清楚,使用了低反射双层夹胶玻璃。“我们担心游客看得太投入,撞到玻璃。”
三星堆青铜大面具“回家”,工作人员正在拆箱
为了响应广大观众和网友的观展需求,刚到家的青铜大面具拆箱后被运到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布展。
“这只是一个临时的展出,是为广大观众对上春晚的青铜大面具期待的一种回应。”三星堆博物馆景区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部长朱亚蓉介绍,青铜大面具能够在“元宵节”与公众见面,这充分体现了三星堆遗址“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保护利用理念和三星堆博物馆“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
“但这件青铜器还不是一个最终修复的状态,目前已经制定了一个具体的文物修复方案,正在走报批的程序,等到通过以后,我们将对这个文物进行正式的修复。”朱亚蓉介绍,启动修复后,在大面具修复过程中,游客在文物保护与修复馆就可以关注它修复的一个过程,修复完成后,将在即将启动建设的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里面进行正式展出。
下一步,三星堆博物馆还将联合国内一流的技术团队,进一步开展青铜大面具等文物的修复、研究工作,并通过制作发掘、修复、介绍视频等辅助展示方式,把更多的三星堆文物保护研究成果与公众共享,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三星堆青铜文化,领略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激发文化自信。
红星新闻记者 王明平
编辑 张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6122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