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我在追剧——《山海情》。
相信很多人都感到困惑:为什么电视剧的结尾,在涌泉村全村迁居闽宁镇的大好日子,要把开头负责“**吊庄”的张树成书记“写死”。
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张树成的原型李双成确实是在工作途中殉职的,电视剧真实地还原了当时扶贫干部的经历。
图源:《山海情》
除了张树成,《山海情》中很多人物都能找到原型。
黄轩扮演的马得福,原型是福宁村原村支书谢兴昌。谢兴昌回西吉县老家动员乡亲们搬迁时,专门到附近的农场掰了4个玉米棒子、4个高粱穗子,让老家的乡亲们知道要搬来的这个地方有水,能种活粮食。
姚晨扮演的吴月娟,原型是福建省扶贫办原主任林月婵。林月婵先后到宁夏40多次,扎根宁夏工作10年,2015年被评为“感动宁夏十大人物”。
祖峰扮演的白校长,原型之一是福州市十八中女教师李丹。2006年,她瞒着父母报名支教,赴隆德县第二中学担任初中历史老师。2008年1月,支教期满回到福建的李丹,被确诊患上了白血病。但她依旧牵挂着西海固的孩子们,她在病床上留下的最后的话是“把剩余的医药费捐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吧”。
2019年3月,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原隆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在上课。图源:王鹏|新华社
今天来介绍一下教授菌草知识、带领大家种双孢菇的凌一农教授的原型——林占熺。他被称为世界菌草之父,不仅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种菇脱贫,还在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1 希望的种子
1943年12月
林占熺出生在福建连城一个贫困的农村
那时,即便农民们终日辛勤劳作
也只能勉强果腹
艰苦的生存状态
让林占熺从小就认识到粮食的重要性
学生时代
当听到苏联科学家米丘林把苹果树北移
让不少农民增收获利的故事时
这个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
在心里悄悄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黄觉扮演的林占熺在跟村民们讲授种植双孢菇的技术。图源:《山海情》
经济困难时期
林占熺看到同乡的人们缺少粮食
只能用芒萁等野草掺进面粉米糠里充饥
这更加坚定了他学习科学技术
改善农民生活的愿望
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
他全部选择了农业院校
最终被福建农学院录取
1968年,林占熺毕业了
3年后调到福建三明真菌研究所工作
从事食用菌研发和生产
后来又被调回母校福建农学院
从事行政工作
成为全校最年轻的处级干部
也是在同一时间段
——上世纪70年代
我国开始从国外引进椴木栽培香菇的技术
食用菌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
与致富一起来的
还有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福建长汀县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当地贫困状况十分严峻
能够种香菇的树都被砍光了
1983年初春
林占熺随同福建省科技扶贫考察团来到长汀
本来以为是一趟“例行公差”
没想到他的人生从此改变
2 一把小草
在长汀,林占熺看到了悬河
因为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严重
这里的“悬河”比两边耕地高出近两米
就像一条沙石筑成的渡槽
梗在林占熺的眼前
与“悬河”相伴而生的是
流域两岸“耕地沙化、生态恶化、生活贫化”
1985年卫星遥感监测显示
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46.2万亩
占全县面积的31.5%
最严重的地区山光岭秃,草木不存
夏天阳光直射下
地表温度可达76摄氏度
人称“火焰山”
可谓“山光、水浊、田瘦、人穷”
治理前,水土流失严重的长汀县策武镇南坑村。图源:新华网福建频道
砍树种香菇还没让长汀人民富起来
水土流失却先加剧了当地的贫穷
林占熺忧心忡忡,他思索着
如何一箭双雕
把救穷与修复生态一起解决
回想起儿时用芒萁和面烙饼吃的经历
再加上曾在真菌研究所工作的经历
林占熺不禁想到,可否“以草代木”
用芒萁替代树木栽培香菇
这趟闽西之行
改变了林占熺的人生方向
回到单位后
他辞去了福建农学院的行政工作
回到研究所开始专心研究
“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
不过,这项工作一开始就面临了
“五无一有”的窘境:
无现成经验可借鉴
无“正式研发单位”可申请立项
无可供研发的实验室
无研发资金与设备
无足够的研发时间
有的只是一腔热血和奇思妙想
林占熺后来回忆道:
“记得是借5万元建的实验室
相当于当年一家人月收入的500倍
把家人和朋友都吓着了
也把自己逼到墙角了”
总之,硬着头皮也要上
没有实验设备
他自己寻找最简易的“替代物”
用饲料粉碎机
将选中的芒萁粉碎作为培养基
从废弃的自行车上取下钢线
磨光后作为接种针
从其他实验室借来了20支玻璃试管
用于培育菌种
每时每刻都关注着眼下这些芒萁
能不能长出香菇、毛木耳、白木耳……
研究菌草技术的林占熺。图源:新华社《讲述?中国故事》
3年后,1986年的一个深夜
第一朵用芒萁培育出来的香菇
在试验瓶里破土绽放
在成千上万种野草中被选择的“这把草”
真的长出了香菇
一扇全新的大门被开启了
3 一箭多雕
此后,林占熺带领团队进行标准化的系统选育
根据太阳能利用率、内生固氮菌、
根系、生长速度、植株情况
以及营养、抗逆性等一系列标准来选择植物
目前,筛选、培育出来的菌草植物多达45种
可以满足55种食药用菌的栽培需求
一门新的学科——菌草技术也就此诞生
林占熺被称为菌草之父
菌草技术的成功发明
减少了木材砍伐量
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性难题
仅“以草代木”栽培香菇一项
全国每年就可少砍树2000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林占熺团队还在长汀进行了试验
发现菌草在护坡固堤、保持水土方面
也显现出独特的优越性
1997年起
团队开始在宁夏彭阳县的荒漠地上试种菌草
为治理黄河做准备
现在,菌草更多地被运用到生物质能源
——发电造纸
以及新材料开发等领域
正如林占熺所说
“草是人类生存发展重要的原料
菌草目前主要用于农业
今后它更重要的应用是在工业上”
不过在当时
菌草技术更多被运用到脱贫致富上
1988年,林占熺赴福建尤溪推广菌草技术
他几乎踏遍了尤溪的所有村落
在当地xx的支持下
林占熺免费举办120多期菌草技术短期培训班
尤溪的农户们也十分积极
参加听课的人数将近2万
林占熺曾这样回忆那段时光:
“有时候晚上就睡在肥料仓库
虫往身上爬
我就用羊毛衣把脖子裹起来
肥料味道还很熏人
但是听到农民积极性高
整个晚上都是粉碎菌草的声音
我听得心里很舒服”
到1995年
选择“以草代木”种菇的农民
从最开始27户增加到4236户
遍及14个乡镇112个村
当年完成584.3万袋菌
农民纯收入达到899万元
户均增收2122元
山里农民点着少见的百元人民币
高兴万分:“照这样下去
我们一年脱贫,两年致富
三年盖房子,四年讨媳妇就有可能了!”
菌草技术成了反贫困的“奇兵”
2019年6月,林占熺在福建三明市将乐县的菌草灵芝示范基地查看村民利用菌草种植培育的灵芝。图源:林善传|新华社
林占熺的声名很快传到了国外
1993年,一位美国农场主找到林占熺
表示以一个月8000美元的工资
邀请他到美国发展
这份工资是林占熺当时工资的1000多倍
要知道,为了发展菌草技术
林占熺欠下了数万元债务
但他依旧选择留在国内
在他心中,帮助万千农民脱贫致富
是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
于是,林占熺拒绝了邀请
继续将他的菌草技术带到中华大地更深处
4 幸福草
1996年9月,xx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
作出推进东西对口协作的战略新部署
其中确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
1997年4月,福建宁夏对口扶贫协作会
决定将菌草技术列为帮扶宁夏项目
菌草技术延伸到了宁夏
林占熺和助手带着6箱草种来到宁夏
他们首先在彭阳开展菌草技术示范推广
当时彭阳县不仅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气候条件也与福建截然不同
生态环境相当脆弱
经过实地考察之后
团队选取当地的废弃窑洞发展“窑洞种菇”
并利用彭阳丰富的农作物秸秆、
劳动力充足、海拔高且气候干燥等优势
创造性地提出错开福建主产区的出菇季节
生产反季节菇类的想法
在林占熺团队的带领下
菇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
一位张姓农户50平方米的蘑菇收入
比以前27亩小麦的收入还多
“福建菌草”在宁夏成功扎根
彭阳县的成功
让两省(区)对菌草扶贫充满信心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永宁县闽宁村(今闽宁镇)
打算在闽宁村建立菌草技术扶贫示范基地
2020年3月18日,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双孢菇栽培示范基地,农民在采摘蘑菇。图源:王鹏|新华社
1998年春天
林占熺带着技术员来到闽宁村
《山海情》开始上演
他将技术人员分为9个组
分别承包9个村民点的菌草菇生产
正如电视剧里所演绎的
为了免除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团队与当地菇民签下了
《菌草技术扶贫全程承包协议》
不但承诺无偿提供菌草专利技术用于扶贫
还承担技术和市场风险
闽宁村丰收的蘑菇
都通过工作队联系的销售渠道销往上
海、西安、兰州和广州等地
截至2011年
闽宁对口帮扶菌草项目
累计培训菇农4.85万多人次
1.75万户农民受益
菇农年均纯收入6000多元
至今,当地还流行一首歌谣:
“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
电视剧中,村民们收获了双孢菇。图源:《山海情》
此后,菌草技术又被列为福建智力援疆、
对口帮扶重庆三峡库区、科技**项目
被推广至全国31个省份500多个县市区
为成千上万农民增加了收入
林占熺也先后获得“全国扶贫状元”
“全国脱贫攻坚贡献奖”等
5 走出国门
1992年,菌草技术开始走出国门
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1994年,菌草技术入选“南南合作”项目
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列为
“中国与其它发展中国家优先合作项目”
1995年,被外经贸部列为
援助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项目
林占熺还为菌草确定英文名“Juncao”
有人担心外国人不明白此为何物
林占熺说:
“看不懂没关系,那他就来学吧”
“我就是想让世界知道
这是中国人的一个发明”
1996年,林占熺团队赴
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
在东高地省推广菌草技术
当时,当地大部分地区
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部落阶段
林占熺团队没有退却
他们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使菌草落地生根
林占熺在海外推广菌草技术。图源:新华社《讲述?中国故事》
由于长期过劳
在推广菌草技术的途中
林占熺心脏病复发
心脏停跳了十几秒
几度昏迷
驻地附近没有正规医院
一时找不到医生
他认为“伸手就能摸到墓门砖了”
可醒来后交代的第一件事还是
关于菌草基地的建设项目
团队后来利用当地野生菌草
栽培出各种食用菌
林占熺自豪地表示:
“宣告成功的时候
当地开了五千多人参加的庆祝大会
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义勇军进行曲》”
为了表达对林占熺团队的感激之情
巴布亚新几内亚将菌草
称作“中国草”或“林草”
在南非
团队开展菌草技术基地建设与产业化扶贫
创建了“基地+旗舰点+农户”的模式
短短几年时间
在南非夸那尔省建起了32个菌草旗舰点
为了确保菌草技术进村入户收到实效
林占熺对技术流程进行了简化
让农户们
“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
许多当地妇女七天内就能出菇收款
不仅赚到了钱,还给下一代带来好生活
她们第一次收获蘑菇的时候
都是又是唱歌,又跳舞
在莱索托等国家
团队为小农户创造了“10平方米菇场”模式
仅用10平方米土地就可年产1.2吨鲜菇
失地农民、城市贫民也有机会参与生产;
在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严重的
“千丘之国”卢旺达
中国菌草同果树、玉米和大豆等
间作、套种以保持水土
被卢旺达农业委员会在全国大力推广
截至2019年底
林占熺团队已将菌草技术推广至106个国家
菌草中心举办了202期国际培训班
培训学员7951名
在巴新、卢旺达、斐济、莱索托、南非等
13个国家建起菌草技术培训示范中心和基地
6 家人的付出
在推广菌草技术的路上
林占熺经受了很多磨难
在尤溪县工作时
他每天工作14-16个小时
不论严寒酷酷暑,终年奔波授艺
他的爱人说他是“特殊的一块钢”
即使生病也不肯躺下休息
每次出差回来
行李中最多的也是与草有关系的东西
1989年,林占熺乘坐长途客车回福州
半路上客车忽然失控翻滚下山沟
他摔断了两根肋骨,当场不省人事
术后,医生要求他起码在医院疗养、观察7天
但一想到“自己的时间就是农民兄弟的金钱”
他待了4天后就赶紧出院
忍着剧痛又跑到尤溪县
林占熺的家人也为他的菌草技术付出很多
上世纪90年代
为了让贫困山区的人们尽早掌握菌草技术
林占熺把刚刚研究生毕业
分配到省农办研究室的弟弟林占华拉进团队
正当菌草技术如火如荼推广的时候
噩耗传来
弟弟在安溪县指导菌草栽培时遇到锅炉爆炸
不幸身亡
林占熺的父亲强忍悲痛安慰他:
“过去旧社会
你们兄弟六个人都可能因为抓壮丁死在战场上
就当弟弟在战场上牺牲了”
林占熺的弟弟林占华。图源:海峡卫视
“我不能因为弟弟的不幸停止我的工作
相反,我要做得更好
才对得起为菌草事业献出生命的弟弟”
在林占熺的菌草事业受到重大打击之时
最小的弟弟林占森加入了他的研究团队
二十几年如一日坚守在发展中国家
多年春节未能与家人团聚
大女儿林冬梅放弃在新加坡的优厚待遇
回国加入父亲的团队
负责照顾其衣食住行
二女婿辞去了科技公司的高薪工作
连续八年奋战在内蒙古阿拉善防风固沙最前线
连林占熺的外孙女都表示
长大后要加入菌草研究团队
与外公一起工作
种植菌草,造福人类
已经成为一家三代人的共同理想
7 沙漠变绿洲
如今,古稀之年的林占熺
依旧奋战在一线
在帮助农民们脱贫致富后
他对菌草事业寄托了更远大的目标:
种下“黄河千里菌草生态屏障”
让黄河水早日变清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
他痴迷于寻觅各种草种
终于在国外发现了具有良好生物特性的新草种
其根系长约9米,零下温度可越冬
唯一的弱点就是繁殖能力较差
林占熺如获至宝
小心翼翼地把这一草种带回国
开始悉心培育
经过两次悉心培育,他成功了
2013年4月,林占熺带着新草种来到黄河
来到内蒙古阿拉善盟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
开展种植菌草固沙防沙的研究
这片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八大沙漠之一
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也是全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85公里的河段
每年流入黄河的沙达1亿吨以上
2015年6月6日,林占熺(右)在内蒙古磴口柳拐沙头指导菌草防沙固沙。图源:《新华每日电讯》
林占熺团队先后对11种菌草草种的
不同特性展开了研究
从中选出“巨菌草”“绿洲一号”
作为这次菌草治沙试验的主要草种
这一时节正是北方沙尘暴频发的日子
刚种下的菌草立即遭到风沙的严峻考验
仅5月18日到7月21日
试验区就相继遭遇了8次8级以上的大风沙袭击
平均每8天一次
沙暴过后
刚刚长到20厘米左右的菌草幼苗
或被折断,或被掩埋在风沙之下
林占熺带领团队逆风而上
艰难地爬上沙丘顶端
测量风速,研究对策
最终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风沙规律
采用了菌草与草篱结合的防风防沙新模式
大大降低了沙暴对菌草幼苗的损害
此后采用育苗移栽和机械化种植的方法试种
一天可以种植巨菌草32亩
工效明显提高,发芽率提升至75%
林占熺激动地说:
“这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能成功
在其他地方也一定能推广开来”
2019年7月,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一处沙滩上栽种的用于防风固沙的菌草。图源:林善传(无人机拍摄)|新华社
贫瘠黄色的荒漠上
“长”出了绿洲,固住了流沙
2017年
来自多所院校的50多名专家学者
对菌草成长后改善沙地微生物
及相关成分做了研究监测
发现有机质含量增加了58.97%!
专家们一致建议
在黄河沿岸适宜地区大规模推广菌草种植
2019年9月
内蒙古阿拉善菌草治沙基地的试验结果显示
菌草成功固定了沙丘
鲜草亩产量平均达15吨
一亩地产出近4500元
林占熺并没有停止脚步
依旧为推广、改进菌草技术奔波
他的行动正表明了他一生所求
“今生今世能做一件对人民有益的事
我满足了
我愿为菌草献出我的一生”
来源:瞭望智库(ID:zhczyj),文 | 谢芳 苏文军
本期编辑:蒋川、石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6181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