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放弃治疗旅行的后果和感受

随着天气转暖,越来越多人出门踏青、远足,在旅途中欣赏大好河山。老年游客也迎来了出游潮,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部分中老年游客在旅行途中“走走停停”,你以为这在驻足欣赏沿途风景?其实,他们很有可能是因为病痛而无法完成长距离行走。
中老年人走一段路后,就要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站起来走上几百米之后又要找地方蹲一会、坐一会。这种走路走不远,走走停停的症状,在医学上称之为“间歇性跛行”。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因为老人腿部骨骼存在器质性病变,实际病根在腰上,可能是腰椎管狭窄在作怪。
迫不得已走走停停,病根可能在腰上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退变性疾病,主要由于椎管容积变小而引起下肢酸胀麻木、行走困难等症状。
那么,腰上的椎管为什么会狭窄呢?
椎管通俗来讲是脊椎中脊髓、神经走行的通道。人的椎骨与我们在餐桌上见到的羊蝎子类似,从横截面看羊蝎子中心的那个“孔”就是椎管,里面黄白色的东西就是神经。
由此可见,椎管是一个四周相对封闭的管道,主要由脊柱骨质、椎间盘和相关韧带共同围成。控制人体下肢感觉、运动的神经组织深藏于椎管内。随着年龄增长,构成椎管的“四面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增生、老化,主要表现在椎管前方椎间盘突出,侧方及后方韧带增厚及小关节增生肥厚等,有些人还会发生椎体滑脱、错位,这些因素的发生发展都会造成椎管变窄,从而限制神经和血管的“生存空间”。
当椎管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支配下肢活动的神经和向局部供血的血管就会受到压迫,无法自如支配下肢运动。因此,老年朋友在静止休息时可能没有什么感觉或者仅有腰部酸痛、腿上酸胀不适等症状,可一旦走起路来就会明显感到两腿“发沉”,迈不开步子,甚至还会出现下肢疼痛麻木。
很多老人会告诉医生,“我蹲一会儿或者坐一会儿,就感觉舒服多了。”这是因为,神经血管的压力得到了略微减轻,让老人暂时觉得症状有所缓解。然而,再次行走时不适感又会出现,如此反反复复。
老人的行走距离因椎管狭窄程度而异,严重时行走几十米到菜场都感到困难,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适时完成脊柱健康评估,民间偏方不可信
平日里,子女要多留心观察父母的走路姿势,比如,老人平时是否喜欢弯腰走路;或是走上坡路顺利,走下坡路却非常费劲;又或是喜欢骑自行车出行。无论“弯腰”还是“骑车”,当人体腰椎处于前屈位时,椎管面积增大,可以稍稍缓解椎管狭窄造成的不适。
一旦发现老人走路姿势不对,建议尽快到医院做一个全面的脊柱健康评估,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医生会根据相关影像学检查结合老人的症状及体格检查,明确诊断腰椎管狭窄症。
不少老年人确诊腰椎管狭窄症后,对“民间偏方”“祖传秘方”深信不疑,更有甚者采取倒走、撞树、放血等五花八门的方法来治病,殊不知这当中隐患重重。临床工作中,就曾有患者因为尝试了所谓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而导致严重后果。
那么,什么样的治疗方案安全而有效呢?
事实上,疾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治疗方案也不尽相同。不是所有患者都要开刀,也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保守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渐进性疾病,早期阶段可以尝试保守治疗。在临床中,医生可能会建议老人卧床休息、针灸理疗等。另外,戴腰围也可以缓解部分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时间佩戴反而容易导致腰部肌肉力量减弱、局部疼痛等。
随着疾病进展,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或腰椎硬膜外注射治疗等手段减轻局部炎性**,缓解疼痛不适等症状。
当老人出现行走困难或腰部及下肢疼痛麻木到已经明显影响生活,或有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肌肉萎缩、大小便障碍等神经损伤表现时,这提示腰椎管狭窄已经进展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保守治疗已无法逆转病程,此时需要依靠手术治疗才能解决问题。
一说到脊柱手术,许多人会不寒而栗。不少人认为,脊柱周围布满神经,一不小心容易造成严重后果,实际上这是对脊柱手术的误解。
对于腰椎管狭窄患者来说,微创减压手术是一种成熟且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脊柱外科医生会在内镜或显微镜辅助下,通过微创手术的方式来“疏通”管道。当椎管容积恢复后,老人行走困难、下肢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便能得到缓解。
对于合并腰椎错位不稳定的患者,医生会在解除神经压迫的同时对不稳定的节段进行微创融合,防止滑脱不稳的加重,使得老人康复后可以更好、更快地恢复生活与运动。
老人脊柱这样养护
■要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
良好的坐姿、站姿、睡姿对脊柱健康非常重要。比如,坐的时候,最好选择可调节高度的椅子,同时腰部要有支撑。
尽量少翘二郎腿,以免造成髋部不对称,引起腰背部肌肉劳损。特别注意,不要久坐。许多老人喜欢看电视或打牌,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并非好习惯。
■选择软硬适中的床垫
床垫厚度一般在3-5厘米,硬度上跟席梦思硬的一面差不多即可。平躺在床垫上,手伸向腰部明显弯曲的地方,没有明显空隙,自我感觉身体能够放松;侧躺时,用同样的方法,腰部曲线部位与床垫间也没有明显空隙即可。
■注意预防骨质疏松
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预防骨质疏松是关键。饮食上,要注意平衡营养,特别是奶制品、豆制品、蔬菜、肉类、蛋类的合理摄入,少喝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平时多晒太阳,适量补充钙剂以及维生素D。
适度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和肌少症的发生也有积极意义,但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对于合并内科疾病的老人在运动前建议咨询专科医生。如果已经发生骨质疏松,一定要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
作者:顾广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骨科医生)
编辑:李晨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6454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