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清现在怎么样了,张海清现在怎么样了啊
来源:海报新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刘宇昕 青岛报道
2021年8月12日,当一架架飞机在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跑道上腾跃而起,在所有人的期待中,胶东机场顺利实现了国内最大规模体量民用机场“一夜转场、一次成功”目标。几年前,当胶东机场建设与转场的大幕徐徐拉开时,摆在青岛机场员工面前的是一道从未经历过的难题,“如今回忆这一路走来,点点滴滴仍历历在目。”8月20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专访胶东机场地服部副部长张海清,她表示,这种感动溢于言表,“所有转场的准备工作,我们是亲历者,我们是参与者,功劳簿上有我们的印记,这一刻真的太激动了。”
通道预留多宽?值机区域设计多少自助托运设备?
一切从零开始 学看图纸参与建设
“2018年,在胶东机场早期建设时候有一段建管融合期,就是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充分了解使用者和管理者的需求,为后期的实际运营奠定基础。张海清表示,她是最早代表机场地面服务部门参与到新机场建设中的人。
张海清说,当时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当时我们在工地上跟着学看图纸,跟设计院的设计师们不断沟通,比如这个通道要留多宽,在哪个点位要预留残障柜台,留在左侧还是右侧;值机区域设计多少自助托运设备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每个分叉口上的标识要涵盖哪些指引内容……”张海清回忆。每一个服务设施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还要充分考虑到旅客的感受体验和管理的效率。让她印象很深的是,当时对于洗手间的便盆要预留几个争论很长时间,因为根据实际需求,生活中同样的蹲位,女性卫生间就要排队,所以当时我们要求卫生间的蹲位女性的一定要比男性的多。
“当时就有很多这些非常细节的问题,都要我们参与决定,因为如果前期在建设中不设计好,等建成之后再去提意见,再修改就很麻烦了。我们都是拿着图纸大家一起沟通,我们提出需求,设计和建设方共同讨论,不断优化调整,最后落图纸,我们都要签字的。”张海清说。
“那时候,我们每天待在工地上,来机场的路都还没修好,这边还是黄土地,走在工地上都是深一脚,浅一脚,有时今天来的路是通的,明天这条路就因为建设被堵死了。”张海清说,回想当时还是一片钢筋水泥的大工地,再看看如今宽敞明亮高端大气的胶东机场,真是感慨万千。
98项准备事项、242个演练科目
她统筹谋划 牵头完成2500多次演练
2021年3月开始,张海清作为胶东机场运营筹备组演练专班负责人,在转场前,负责牵头组织机场和所有驻场单位开展胶东机场“全仿真、全流程、全要素”的演练。这对于她来说,又是一项挑战,因为演练是转场前检验机场是否具备运营条件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负责人,她身上的责任和使命是可想而知的。
“大家看到的演练一切都是正常进行,但你们不知道背后要做多少准备、协调、统筹工作。”张海清介绍,组织演练就像是“编剧本”,你要把机场各个部门工作中涉及的要素都设计进去,一场演练,首先要建模拟航班,招募模拟旅客,根据模拟旅客的真实信息进行客票订座和出票。为确保模拟旅客配合机场和航空公司工作人员开展好演练,需要将旅客的订票信息和演练任务通知到旅客本人,还要为模拟旅客前往机场配合演练做好吃住行的全程保障。“组织一次演练,我们少的时候要建七八十个航班,多的时候要建上百个航班。”张海清说,这只是准备工作的一小部分,组织一次演练不仅要有航班,模拟旅客,行李的准备,更要在流亭机场和胶东机场两场运行的前提下,提前做好参与演练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安排、业务培训,还要对生产系统、服务设施设备提前进行检查和调试等,只有所有工作齐头并进,全部准备就绪,才可以启动演练。
记者了解到,按照“全仿真、全流程、全要素”要求,张海清牵头建立了三张“清单”的管控机制。以第三次综合演练为例,“准备清单”列出了演练前需完成的准备工作共计98项,“科目清单”列出了本次演练涉及的演练科目为242个,分别明确参与演练的部门和科目演练的目标,转场前,演练专班要确保所有机场运营中的环节和科目必须参与不少于一次的综合演练,必须做到零漏项。仅是完成准备清单、设计好演练科目还不够,要保障好一次综合性演练,需要上下同心、内外兼顾。演练前,张海清要牵头召集航司、驻场、联检等外部单位召开协调会议,共同研究讨论演练方案制定、组织桌面推演和现场踏勘,还要负责演练资源的统筹协调、旅客任务书设计等工作,最终,通过每一次演练发现和在转场前解决问题是才是最终目的。记者了解到,目前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均得到了有效解决,胶东机场旅客动线不断优化,胶东机场的模拟运行效率也节节攀升,这些都为如今的顺利转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据悉,胶东机场转场前一共进行了六次周演练,四次大型综合演练演练,从2000人到6500人,演练科目从120到260个,内容和科目不断增加,每次演练各有侧重。从生产设备联通顺畅运行测试,到机场满客的压力测试,再到大面积航班延误应急疏散……演练前,张海清带领团队工作人员对每一个环节反复推敲、精心策划,演练当天,她则会握紧对讲机,全神贯注地守在胶东机场AOC的大屏幕前,对照提前梳理好的时间轴逐项提醒,通过监控观察每一个重大演练科目的进展情况,验证演练科目设计是否合理,直到演练环节全部完成。她时常说,“演练”虽是演、更要练,要充分利用每次演练的机会,全面检验机场整体运行情况能否满足行业规定标准,不断总结提升,提高演练目标。
“最开始真的挺崩溃,毕竟不可能对机场运营所有的环节都能了如指掌,所以对设计演练方案编写演练脚本感觉难于登天。那段日子几乎每天都连抽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这些形容一点也不夸张。”张海清说,当时为了完善演练方案,同事们几乎一个月都回不去几趟家,还累到病倒了好几个。她经常鼓励大家:“等到新机场顺利转场,咱们组织的演练是最重要的助力因素之一,想想这些,现在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深耕演练 助力胶东机场转场
工作26年 她感恩成为大事件的见证者
“11号晚上,我在胶东机场,当晚10架调机从流亭机场转到胶东机场,我们还要做保障工作,同时还要接收当晚从流亭机场运过来的生产物资。”张海清说,当晚流亭机场举行关灯仪式,自己在工作群里看着同事们在流亭机场发的视频、照片,非常感动。“看着跑道灯、塔台灯、航站楼灯逐一关闭,最后‘青岛’两个字熄灭,我知道真的要和流亭机场说再见了,那是我所有的青春。”张海清说,从1995 年大学毕业来到青岛机场,一直到现在,“感恩这个企业赋予我的能量,让我能在与机场共成长,20多年来,我参与了青岛机场几乎所有重大活动的保障,机场的发展和壮大,我是亲历者和见证者。”
张海清说,无数机场人的默默奉献也感谢背后家人的付出,“我记得有一次回家,我儿子和我说,妈妈,xx员的形象我是从你身上看到的。”张海清和记者说着,眼眶有点湿润,转场准备过程中,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家人的支持与鼓励给了她强有力的后盾。
12日上午9点11分,首架飞往北京的航班SC4651在胶东机场跑道上腾空顺利起飞,那一刻,所有人鼓掌、激动,而对于张海清来说,更是意义非凡。正是有无数通宵达旦、披星戴月的像张海清一样的机场人履职尽责,才保障了“一次转场、一次成功”的目标顺利实现。“转场当天下午,我坐在办公室,感觉身上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突然没有了往日的忙碌和焦虑,反而觉得不太适应,但明明这样才是正常,说明一切都在正常运转。”这是所有青岛机场人几年来的梦想,在千百个像张海清一样的机场人奉献和拼搏中,让梦想变成了现实。
责编:赵 勇
审核:丁一珈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D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6640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