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6月,家电上市公司扎堆发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南都记者梳理发现,格力电器、TCL科技、老板电器、海尔智家、海信视像等5家家电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涉及金额总计超过53亿元。其中格力电器涉及的资金规模最大、面临的争议也最多。
多位业内人士及行业专家认为,家电行业薪资水平不高、面临人才流失问题,股权激励将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今年以来行业遭遇大宗商品原材料上涨影响,通过回购股份用于员工激励从而**低迷的股价,也成为上市企业共同的选择。
家电上市企业扎堆发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
6月8日晚间,老板电器率先揭开发布“员工股权激励计划潮”的序幕:公司向138人激励对象(公司任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业务)骨干)定向发行公司A股普通股为304万份,约占目前公司股本总额的0.32%,本次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36.57元/份。照此计算,股权激励计划涉及金额1.11亿元。
6月20日,TCL科技宣布将回购预计6亿-7亿元股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2021-2023(第一期)计划面向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优秀核心骨干员工,预计覆盖员工约3600人,占全体员工比例超过7%。本期持股计划中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共计6人,具体为:李东生、杜娟、廖骞、金旴植、毛天祥、闫晓林,合计认购总份额不超过4709万份,占本期计划总份额的比例为6.36%。
同日,格力电器公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拟参与员工持股计划的员工总人数不超过12000人,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规模不超过30亿元,占公司总股本的1.8%。员工购买股票价格为27.68元/股,相当于格力电器所回购股份均价的50%。
6月25日,海尔智家2020年度股东大会通过了A股、H股核心员工共7.98亿元的持股计划(2021年-2025年)。2021年A股员工持股计划确定的参与员工共1599人。其中,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12名,包括董事长梁海山、总裁李华刚等,共持有5091万元,占持股计划的7.19%;公司及子公司核心技术(业务)人员1587名,共持有约6.57亿元,占持股计划的92.81%。
6月29日,海信视像发布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股票来源从二级市场回购的股票。此计划拟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为2170.8万股,占海信视像已发行股本总额的1.66%。股票的价格为8.57元/股,激励对象总人数为226人,资金总额为7.08亿元。
格力方案争议中获股东大会通过
上述5家上市企业的方案中,格力的“半价”买股计划最受热议。
格力电器8人高管占整个员工持股计划的31.08%,其中董明珠一人占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的27.68%。拟认购股数上限为3000万股,拟出资金额上限约为8.30亿元。
可以看出,除格力电器外,其他公司的高管股权激励所占比例较小,其中TCL科技6位高管占持股计划6.36%,海尔智家12名高管,占持股计划的7.19%。
在员工持股方案公布后,格力电器也受此消息影响,一度跌破50元大关。在股价连续下滑数日后,格力电器在6月27日发布公告称,拟对“第二期回购”的股份用途进行调整,由原计划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变更为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格力电器变更第二期回购股份用途并注销,但第一期回购股份仍然用于公司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这也意味着此前引起争议的员工持股计划(草案)并没实质性的改变。6月30日,格力电器举行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第一期员工持股议案获通过,其中76.9717%支持票,19.7731%反对票,3.2553%弃权票。
专家:人才流失,激励计划或成主流
在6月30日的格力电器股东大会上,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就市场关注的员工持股计划发表看法,她表示涨薪留人效果并不理想,今后格力将重点通过员工持股计划来留住人才,但参与该持股计划的员工必须工作到退休,如果离职,股份会被收回。
董明珠表示,以后格力对于员工的激励很可能不是涨工资而是股权激励。“希望这种模式可以在其他上市公司进行推广,真正地把员工、企业和股民的利益绑在一起。”
有业内人士告诉南都记者,以往股权激励多出现在初创企业。股权激励其实就是对企业员工或者相关人士进行以“股权”为载体的奖励,其本质上来说是对员工薪酬福利的补充。“因为员工想真正拿到股权激励,必须要遵循锁定期的限制才可以行权交易,不可随意离职,这样就自然会提高企业员工团队稳定性,间接的促进企业业务的稳定推进。”上述人士表示。
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告诉南都记者,其实家电行业如美的、海尔、华帝、海信、老板电器等早就推出了股权激励方案。这是因为家电企业面临人才流失的现象,“相对而言,家电行业人才待遇较低,工资涨幅也较低。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人才就可能被竞争对手挖走了。”
“特别是格力电器也推出了,曾经它一直反对这个(股权激励方案),更证明了这是大势所趋。留住人才对企业稳定很重要。”刘步尘进一步分析,随着格力电器的加入,更多家电企业将会推出激励方案。“如果同行企业激励了我不激励,会不会给外界以及企业内部员工留下不重视人才的印象?而且企业内部员工也有这方面的要求。”
家电行业分析师洪仕斌同样认为,这个方案(股权激励方案)会成为主流。以前家电企业会比较保守,没有大面积股权激励的逻辑。而互联网制造企业如华为、OPPO、vivo等早已经有这个趋势,随着家电企业跨界越来越多,如果要留下那些人才也需要与时俱进,推出更大力度的激励方案。“毕竟只有好的收益,才能让企业成为员工的家。”
7月2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称,向3904名员工授予了共计70231664股奖励股份。截至7月2日港股收盘,小米集团的股价为26.2港元/股,所以此次奖励股份的总额达到18.4亿港元,人均奖励约47万港元。据了解,此次获得奖励股份的小米员工包括集团优秀青年工程师、应届生和团队核心岗位的优秀员工、以及年度技术大奖的优秀工程师。
也有行业人士对股权激励方案持谨慎态度。
中国家用电器商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张剑锋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谈股权激励方案会成为家电行业新风向标可能仍为时过早。“因为这件事其实有利有弊的。对于老员工而言,可能会有利好,但是对于新进员工则可能获得股权没有这么多,甚至以后取得股权的门槛也会设高了,这也容易造成内部矛盾。”如何一碗水端平,如何做到股权分配的合理性从而达到激励员工,是考验企业对股权分配的能力。
行业下半场:撕掉传统家电标签
“今年家电上市公司股价大部分表现都不好,无论股权激励或者回购股票,都是为了稳定股价。资本市场需要故事来**。”刘步尘说。“今年以来大多数家电股表现不佳,也需要对外传递信心。”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家电股大多“遇冷”,如TCL科技、格力电器、美的、海尔智家等家电巨头在今年以来相继下跌30%左右。
格力电器与海尔智家三个月来的股价走势。
刘步尘分析,家电行业遇冷,是因为从去年年中开始,原材料大涨的原因所致。
从去年3月到今年5月,国内铜价从每吨35000元左右,一路飙升到每吨75000元,创下近15年来的新高,这也使今年国内几大白色家电上市公司的股价受到拖累。
上市公司们也曾推出一系列措施以挽救股价。如格力电器从2020年开始启动了三期股权回购计划,2020年一期回购1.80%股份,二期回购1.68%的股份,共计3.48%(去年回购金额合计120亿元)。今年5月26日,格力电器再次抛出第三期不超过人民币150亿元的回购计划,金额超前两期之和。
而美的也发起多次股票回购计划。今年2月23日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预计回购股票金额不超过140亿元。4月美的发布公告:截至4月2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数量为1亿股,最高成交价为95.68元/股,最低成交价为80.29元/股,支付的总金额为86.64亿元。5月10日,美的集团再次发起股票回购计划,不低于25亿元不超过50亿元。随后,美的集团实控人何享健还计划以8亿元增持公司股份。
面对大宗商品的价格飙升,6月16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公告称,将于近期分批投放铜、铝、锌等国家储备。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此次投放面向中下游加工制造企业,实行公开竞价,在参与条件方面尽可能向中小企业倾斜。
原材料价格近期有所下降。
刘步尘分析,虽然成本下降,但是今年家电市场疲软,销量对比去年疫情还低,市场也不会预期乐观。
对于家电行业的下半场,刘步尘告诉南都记者,“现在家电股已经不是成长股了,是传统价值股。以前可以通过股价赚钱,现在可能更多是通过分红赚钱。对所有的家电企业来说,如何把身上的家电这个标签撕掉,这是一个大命题”。海尔、美的已经在尝试撕掉标签,海信(智家)、TCL(科技)都在去年尝试去掉“电器”、“家电”字样。
南都记者注意到,去年年底美的集团重新调整业务架构,形成智能家居事业群、机电事业群、数字化创新业务等五个业务板块,以打开新的成长空间。例如机电事业群除了做家电核心部件,还设立了汽车部件公司,也为汽车制造商提供核心部件和解决方案等。
而格力电器也宣布除了主业空调外,发力芯片、新能源车零部件等领域。据悉,格力新能源车控制器已量产,可用于大巴车和物流车,格力还研发了新能源商用车的集成控制器。格力32位系列MCU(微控制器单元),已在格力空调上推广应用,年产量超千万颗,还研发了智慧家庭系列芯片。
采写:南都记者 孔学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686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