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有效的沈复简介
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至今暂无他的生平记载,后人对他的身世,也多来自与《浮生六记》的推测。
他出身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年轻时的生活安逸,与妻子陈芸感情深厚。但因封建礼教的压迫,家道中落,他选择了和妻子过一种布衣粗食的生活。但因家道中落后的潦倒,文人没有生财之道,生活一直过得很是艰难。妻子病重离世之后,他选择了远行。
他的一生经历了风平浪静的小康生活,也经历了从天堂坠入人间的大起大落,还有和爱人生离死别的痛苦,这一切都被他一一记录,成就了并不完美但是很精彩的一生。
全书分为六卷,分别是《闺房记乐》 《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前四卷为沈复所做,而后两卷已经遗失,为后世人伪作。
第一卷:闺房记乐
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迷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
而《浮生六记》则是一个例外,在第一卷《闺房记乐》中,沈复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写和陈芸之间的你侬我侬,也许正是为此,《浮生六记》在当时才没能广为流传,直至后面的丢失吧。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沈复笔下的,也许正是我们所期待的那种和谐生活吧。
到芸家去,我肚子有点饿,想找点吃的。老婢女给我一把枣脯,我嫌太甜了,不想吃。
芸便眼睛望望我,暗地里牵牵我的衣袖,示意我跟她走。我随她到她的闺房里,见她藏着暖粥和小菜呢。
我欣然举箸,正待吃时,忽然听见芸的堂兄玉衡嚷嚷:“淑妹妹,快来!”
芸急忙关门,应道:“我累了!要睡了!”玉衡早已即将进来,见我正要吃粥,便笑睨着芸说:“刚才我要吃粥,你说吃完了;却藏粥在这里,专门招待你夫婿吗?”
芸听了,脸红到脖子根,低着头跑了出去。——《浮生六记》
不仅于此,书中还有更多关于沈复和陈芸婚前婚后的那些琐碎事,比如和沈复一起行酒令醉酒、夜游沧浪亭等等。
一段段的回忆,一桩桩的往事,一缕幸福一缕忧伤。
陈芸是一个好女子,却也是被封建所不容的“离经叛道”。她没有遵从封建礼制的严苛规范,和丈夫喝酒,在家的时候总是和丈夫携手同行,这些在当时社会不允许的行为,陈芸都一一做了。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对于陈芸来说,做女红还不如和丈夫讨论文学。
就是这样一个“离经叛道”的女子,让沈复深深的着迷,他曾在十三岁的时候,对母亲说:母亲大人,如果以后让我娶妻,我一定非芸姐姐不娶!
第二卷:闲情记趣
闲情记趣里,主要写的是沈复童年经历的趣事,以及成年时和陈芸朋友之间的美好过往。而《闲情记趣》中的《童趣》,已选入人教版的语文书中。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每个完整的人生,都会经历一个美好的童年,儿时无知的快乐,是成年以后所体会不到的。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在孩子的世界里,什么东西都是很大的,也许你我,也曾有过这种经历和体会。
到长大以后的“养花成瘾”,详细的记录了他栽培、修剪、插花的方法。当然,其中也不乏爱妻芸的奇思妙想和出谋划策。
而妻子,则是他生命中最为重要的贤内助。与朋友相聚饮冷酒,芸娘便想出用馄饨摊的炉子来温酒;萧爽楼太暗了,便用白纸糊了墙,便明亮了起来;知道他不喜浪费,便给他布置了梅花餐盒,方便收纳也方便使用;在夏季荷花初开的时候,芸会在花蕊里放一小撮茶叶,再用天泉水(雨水)来烹茶,那味道更是极好的。
在他的《闲情记趣》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实他的生活里也没有什么大惊大喜的事情。更多的只是生活的琐事,但却让他乐此不疲。
能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到快乐,也算是悟出了生命的真谛!
而在面对生活的时候,更多时候要保持一种平常心,因为惊喜不常有,但小事却时时都在。如果学会寻找乐趣,生活便处处是欢乐。
沈复的笔下,没有宫廷楼阁,也没有灯红酒绿,没有妻妾成群。只有爱人芸娘,以及好友若干,烹茶煮酒、栽培花木,整理日常生活杂物,却也倍感幸福。
谁要是在内心里真正是知足常乐,他就能获得一切幸福。—— 《五卷书》
虽已时隔两百多年,但现在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一样呢。虽然没有富贵权利,没有名车豪宅,没有满身的奢侈品,但只要心存感激,便能活得自在。这就是“知足常乐”。
第三卷:坎坷记愁
人生,自然不会事事尽如人意,生活中的坎坷算是常事,生离死别才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而对于沈复来说,坎坷记愁主要是这三点:其一是与陈芸爱情的坎坷,其二是仕途工作的坎坷,其三便是爱妻病重离世。
1:爱情的坎坷
关于陈芸,曾被著名作家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她的可爱,来自于她的聪慧灵秀,她不仅心灵手巧,而且还有着很多创新的方法。比如茶叶放在荷花的花蕊上增加香气,自制的梅花餐盒,用旧竹帘“以帘带栏”等等,格外表现了他的独具匠心。
不仅如此,她的价值取向以及言行举止,在当时是很前卫的。在《浮生六记》中很少有芸娘置办首饰的描述,唯一一次也是她大方的将一条珍珠项链转赠弟媳。
余启堂弟妇,王虚舟先生孙女也,催妆时偶缺珠花,芸出其纳采所受者呈吾母,婢妪旁惜之,芸日:“凡为妇人,已属纯阴,珠乃纯阴之精,用为首饰,阳气全克矣,何贵焉。
在她眼里,或许残书和石块要更为贵重吧。“闺房记乐”有云:而于破书残画反极珍惜,芸于破笥烂卷中,偶获片纸可观者,如得异宝,旧邻冯妪每收乱卷卖之。
不仅如此,陈芸还是一个非常有才情也很好学的女子。在闺阁之中就作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句子,婚后在沈复的指导之下,文学修养有了更大的提高,并且主动在闺房中与丈夫讨论“各种古文,宗何为是”。
但在那个封建社会,沉闷压抑的礼教看来,陈芸这些超凡脱俗的前卫思想,就显得有些“离经叛道”。
“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她却主动和丈夫讨论古文;女子的行为有严苛的规范,而她却无论在何处与沈复同行,必是握手同行。
与家人在一起,或者在客厅相遇,小径上邂逅,我们必然互相握着手,问:“去哪儿?”这是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浮生六记》
甚至还有一次女扮男装的经历,这一切的行为,都会被看为“不检点”“不守妇道”等。
据传,因为沈复母亲不喜陈芸这样的习惯,让沈复休妻。但沈复坚决不同意,被逐出家门,家产也被瓜分(但此段传闻并没有得到证实)。
在那个封建的社会里,沈复和陈芸这种幸福甜蜜的爱情,是终究不被允许和认可的。而这便是沈复人生的第一个坎!
2:仕途工作的坎坷
虽出生幕僚家族,但是却终生没有参加科举,这在当时也算是比较特例独行了。
而当时那个社会,除去“士农工商”各有各的谋生方法,要么想农民工人一般用双手养活自己,要么是商人投机倒把赚钱。但唯独文人,如果没有通过科举谋得一官半职的话,就只能卖字画为生了。所以也有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虽然满腹才学,如果没有好的地方施展,连温饱都是问题。
家族兴旺的时候,沈复自然没有工作和金钱的烦恼,虽然不是一掷千金,但在当时也必然算上“小康生活”。但家道中落以后,沈复便只得卖画为生,但通常三天的收入还不够一天的用度,也因此过得十分的拮据。
但是,沈复没有参加科举,并不是因为他没有才学,也不是没有门路。出身幕僚家族,自是有一些关系可寻。
闺房记乐中有提过:而欢娱易过,转睫弥月。时吾父稼夫公在会稽幕府,专役相迓,受业于武林赵省斋先生门下。
父亲希望可以通过关系,让他也进入幕僚这个圈子,提升自己的人脉,为以后的仕途做打算。在父亲的引导之下,再加之家族的熏陶,以及自身的才华,如果他想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应当也不是什么难事。
他之所以没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志不在此”。
沈复为人率真,不愿受束缚性格特立独行。他喜欢的事情,无非侍弄花鸟虫鱼,研究诗画笔墨,与好友烹茶煮酒等等。
另外就是与妻子情投意合,愿意过着这种安稳闲适的生活。也许正是为此,他和陈芸的爱情,才更加被推倒了风口浪尖之上。
3:生离死别之痛
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没有生离 ——钱钟书
这个世界上,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死别。生离尚有重见之日,而死别却再无可能。
在陈芸病重之时,沈复打算找医生来诊治,却被芸娘阻止了。“她呜咽道:人生百年,终归一死。如今我们就要半道分离,不能白头到老,不能始终为你奉箕帚做妻子,不能目睹逢森娶媳妇,我这心里,还是耿耿于怀。”
在弥留之际,芸娘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死,而是要沈复回家过安稳的日子,续弦养子之事。也许正因为她的这份善良,让沈复深深的着迷吧。
沈复对芸娘说:“你如果真的中道舍我而去,我断然没有再续弦的道理,何况‘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啊”
芸执着我的手,看上去还有话要说,但只能断断续续说“来世”二字。
忽然,她开始急速喘气,住了口,两目瞪望着我。
我千呼万唤,她已不能说话,两行眼泪,涔涔流溢。一会儿,她的喘息渐渐细弱,眼泪逐渐干了。
那一天,是嘉庆八年三月三十日。那一年,芸四十一岁。
当时,我面前只有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心都要碎了。
绵绵此恨,竟无尽头!——《浮生六记》
能看出来,此刻沈复心中的波澜,心中最爱的人离自己而去,只留下一句“来世”。留下了希望,却也是终生的失望和遗憾。
对于此时的沈复,仕途坎坷,家逢变故,唯一相依为命的妻子也离自己而去。这也许就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一个劫难了。
在芸娘去世以后,沈复安排好她的后事,带着灵牌回到老家。与家人再次拜别,孤身一人踏上了属于自己的旅途。
对于中年的沈复来说,自然是命途多舛,和之前的闲适安逸相比,自是从天堂跌入了地狱。但他的人生,也没有因此而沉沦结束,对于他来说,云游四海的生活,也许就是另一种重生吧。而这之前,所经历的一切坎坷,就叫做人生!
而至于后面的第四卷《浪游记快》,大致记录的都是沈复这一生中,在外旅行中遇到的新鲜事物,以及大自然的风光。而最后两节《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为后人编纂,便不再做考究。
从前三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中,便可以明了沈复这跌宕起伏的一生。他的一生,有过安逸,有过坎坷,也有经历一切之后的释然。而这一切,恰好就是给人生最好的诠释。
沈复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爱情
从年少时彼此爱慕,到成年以后的长相厮守,再到不惑之年的丧妻之痛,沈复用了半生的时间,来给我们诠释了爱情最美的样子。
爱情,不仅仅是你侬我侬,也不仅仅是海誓山盟。爱情,更需要的是生活上成为彼此的依靠,心灵上成为对方的寄托。
他们漂泊在外的时候,沈复卖画入不敷出的时候,芸娘没有责怪她,甚至在自己病重的时候还要赚钱养家。有时候爱情,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要用一生用自己的所有,去爱对方。
当然,也让我们看到了爱情最真实的一面。爱情,不仅仅有幸福美好,也会有琐碎繁杂,还需要面临生离死别。
芸娘离世之前的那句“来世”,或许就是她对爱情最后的寄托吧。而沈复的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也是给芸娘最好的承诺。爱到了极致,才会有那种恨不得来世再见的情感,才会有此生非你不爱的想法。
幸福美好,可以成为一生的追忆,而琐碎繁杂,也正是给爱情的考验,生离死别,更是每个人或早或晚都必须经历的事情
不止是那个时代,也不止是沈复和陈芸,我们每一对相爱的人,都一样会有这样的经历。
爱情,如果注定不能长相厮守,那么朝朝暮暮,也是最美的时光。珍惜眼前的每一寸光阴,好好地去爱。如果注定要失去,起码,在失去之前要好好的拥有她!
结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生有时候就如同一场梦一般,走过半生回首看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是孑然一身,什么都经历过,却仿佛什么都未曾拥有。沈复的人生,应该就是如此吧。
他的人生,经历了前半生的享乐,有了后半生坎坷的经历。虽然命途多舛,但也可谓精彩!
有一个相互爱慕的人;有一段令人称赞的爱情;有一些值得回味的经历。也许正应了这句话: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人生,所过之处皆是故地,所经之事皆是过往。如同姜育恒《再回首》里的一句: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只有那无尽的长路伴着我。
无论结局如何,所过之处皆是人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hishi/709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