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入手自己的第一台相机开始,到现在差不多5年时间了,期间陆陆续续购置了不同的摄影装备,但总的来说数量并不多,而今年一下添置了两件“大”装备,一个是价格贵,一个是体积大,借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2020年主要用的一些摄影装备,给大家一个参考。
这篇文章我不会逐个去罗列这些年我的所有摄影装备,毕竟对于三脚架、云台稳定器这类辅助器材,我个人并没有丰富的选购经验,因为个人的摄影偏好问题,平时大多时候都以手持拍摄为主,且设备偏向于轻量化。文章的最后还会简单分享我用的一些后期软件,包括电脑端以及手机端。
富士X100V
从相机开始说吧,2015年入手的第一台相机奥林巴斯E-P5,就是因为复古精致的外观,搭配一颗等效35mm挂机头一用就是三年。没有想到的是今年,没有克制住冲动,又一次为复古情怀买单,迎来人生第一台富士,X100V旁轴相机。
9700多元的价格买一台不可换镜头的残幅相机,并不是很多人能够接受,其实我自己也是摇摆不定,纠结的根源还是经济因素,买了后觉得用这个钱完全可以升级手中的设备,没买的话又觉得遗憾,因为迟早要买一台旁轴充值信仰。而X100V正好是X100系列诞生十周年之际推出的新品,下一次升级不知道是多久以后,所以咬咬牙就在十周年这一特殊节点结缘富士吧。
一提到富士,首先离不开的话题就是外观,复古旁轴的造型散发着让人无法抵抗的魅力,一直以来我都很心水富士X100系列和X-Pro系列。这一次X100V基本延续了上一代的设计语言,但是难免也有一些遗憾,主要就是额头部分的变动,首先是正面蒙皮的边界线从原来的一高一低变成了齐平,有点向隔壁家看齐的意思,这一点还好,但闪光灯和拨钮的缩小,让额头显得很大,正面看会失去一点美感,也许黑色会好一点。
这一代X100的镜头有了不小的升级,光圈全开画质表现也不错,为人所诟病的对焦这一次也有了提升,但是这个对焦我个人觉得还是很弱,抓拍的话还是放弃吧。但让我十分享受的是,机械操作真的很直观,即便没有开机你也能提前调出自己想要的曝光参数:光圈值、快门速度、ISO、曝光补偿。再就是富士的直出色彩确实不错,对于很多人来说可以免去后期的繁琐,而且自带的胶片模拟同样可以用于视频。
在X100V之前,我主要使用的是一台索尼A72和和一台索尼A6300,A72基本用来搭配55mm镜头使用,拍摄静物我基本习惯了这个焦距,有时候会把这颗55mm接在残幅A6300上面出去拍拍人、扫扫街,毕竟轻巧而且对焦很快。X100V的加入算是给我补上了35mm的人文焦距,所以也有了很多的使用场景,这几个月以来也基本是我使用频率最多的一台相机,没事就拍拍俺家的猫!
还有一点遗憾就是富士X100V不带防抖,但是视频的直出色彩真的很好看!所以还是忍不住常常用X100V拍拍视频,为了稳定性,可以用三脚架和稳定器来弥补。
一加7 Pro
熟悉我的朋友可能知道我这几年基本是在用黑莓手机,再之前就是摩托罗拉、诺基亚,在没有相机之前我也是有着对拍照的热爱,虽然之前用过的这些手机成像素质并不优秀,但热爱大于一切,即便有了相机也仍然会坚持用手机摄影,毕竟手机的便携性让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记录你看见的画面,只是必须接受画质受限的事实,可以在构图和后期方面进行乐趣的挖掘。
去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入手了一加7 Pro,从此我的手机在相机和屏幕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虽然也有一些我不太能接受的点,比如不成熟的曲面设计,过高的重量和不给力的续航,但是一年多用下来,确实是一台不错的手机。今年发布的一加8 Pro,让我垂涎三尺,相较于上一代补足了短板,有了全方位的提升,比如曲面屏的观感好了不少,因为曲率大以及曲面面积小,减小曲面显示的影响,看到一加的产品经理也说当时的一加7 Pro确实是工艺不成熟不得已而为之,最好的曲面效果就是让你感觉不到曲面的影响。
一加7 Pro采用的是后置三摄,分别是超广角、广角、三倍长焦,对应焦距差不多是17mm、28mm、85mm,这三颗镜头我都会经常使用。主摄有着最好的画质表现,在夜晚配合超级夜景模式,能得到非常不错的照片,暗部细节也能很好的保留,但是超级夜景模式出来的颜色会不太自然,我都会进行一定的后期。
超广角对于建筑和风光拍摄来说十分实用,超广角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是主摄所没有的,就是夜景的话很吃力,但在一加8 Pro上有很大的提升。三倍长焦85mm的焦距在日常拍摄中也十分常用,我很多照片都是通过这颗长焦镜头所得。不得不说,手机的三摄给拍摄带来了更多的可能。
明基SW240
有摄影师说,要常常把自己的照片打印出来,去重新审视这些照片。而对于摄影从业者以及爱好者来说,一块好的屏幕确实可以更好的展现自己的作品。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跟我一样,此前一直是直接用笔记本电脑进行修图,从来没有外接过显示器,先不说屏幕素质,首先需要容忍的就是小尺寸。我的这间小屋子住了两年多,笔记本从戴尔XPS13,升级到了惠普的EliteBook G1050,都是用支架把笔记本架起来,再配上键鼠,屏幕虽然从13英寸到了15.6英寸,但依然拘谨。
后来购入惠普EliteBook G1050,还有考虑到屏幕素质的问题,EliteBook G1050可以覆盖100%sRGB,色准表现也基本可以。但直到去年入手了一加7 Pro,顶级的屏幕,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色彩和视觉享受,然而再回到这块100%sRGB的屏幕,难免会有落差,广色域带来的视觉感受不是sRGB色域能比的。
今年OPPO和一加纷纷带来屏幕机皇,借此看到了不少博主在屏幕方面的科普,其中就有看到明基SW240入镜,最终我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显示器,明基SW240。到手后第一感受是24英寸的屏幕足够大,比13英寸、15.6英寸大很多。更重要的是,发现在一加7 Pro上显示艳丽的照片,在这块24英寸的大屏上也有了近乎一样的色彩,颜色细腻而丰富。因为明基SW240拥有10bit色深,以及99% AdobeRGB的广色域,可能之前的屏幕色准还可以,明基SW240△E≤2的高色准体验还不那么明显,但是10bit色深、广色域带来的体验是绝对肉眼可见的。广色域可以显示更多的颜色,10bit色深则可以看到更细腻的色彩。
但是广色域会带来一个问题,比如sRGB色域下的图片能显示的最红是80%的红,而在广色域下会默认显示100%的红,这就导致颜色显示的差别,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色彩管理系统。明基SW240可以切换多个色域显示,比如sRGB色域、CMYK色域等,其中有一个特别贴心的设计那就是屏幕右下角第一个按键”色彩模式一键切换”,可以从Adobe RGB广色域一键切换到sRGB色域。
明基SW240是针对摄影人士推出的一款专业显示器,定位明确,除了色准、色深、色域的不俗表现,其接口也十分丰富,包括DVI、DP、HDMI,并附赠了多种接口的连接线,可惜HDMI需要额外选购。显示器侧边有两个U**-A接口,以及一个SD卡槽直接读卡。印象深刻的是,显示器的组装十分方便,不用拧螺丝,高度和角度可以任意调节,十分灵活。当然了,有点遗憾的是分辨率只有1920*1200,如果观看文字和线条,会感觉到颗粒感,但是可以接受,对于主要的图像显示绰绰有余,毕竟3k的价格摆在那里,色彩才是首要位置。
图像后期
我最早接触的图像后期软件就是Photoshop,一开始的时候只是用来做图,将素材和文字进行叠加排版。后来接触了摄影,开始尝试使用Photoshop进行图片后期,包括基本的曝光调整和曲线调色,那时候只会一些基本的功能,后来知道了CameraRaw插件,图片调整起来方便了很多,并且学会了HSL调色。我一般先在PS里进行裁剪和畸变调整,然后用CameraRaw插件进行调光调色,最后再回到PS进行局部精细修整,可能一直苦恼的就是批量修图问题。当时也知道Lightroom,但觉得PS够用所以一直没有接触,后来就是旦用难回。
当时觉得自己图片管理很糟糕,于是检索了相关教程,知道了Adobe ImageReady,紧接着了解到Lightroom也具备相似的一套管理功能,所以开始使用Lightroom,结果是悔恨当初没有早点转战LR,图片管理和筛选很好用,批量处理高效快捷,但是也并不能完全取代PS,更细致更深度的后期仍然需要借助PS的图层和蒙版进行,所以PS和LR可以说是图片后期不可缺一的软件。
用过Photoshop的朋友,对Adobe的视频剪辑软件Premiere应该上手也很快,图层的概念一样可以搬运到Pr,只是多了一个时间维度,在时间轴上把素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就有了连续播放的画面。其中PS里的滤色功能一样可以在Pr里找到,给视频加一些光斑的效果很方便。
除了电脑端,我也经常在手机上处理手机拍摄的图片,目前体验过的几款主流修图软件有:Snapseed、VSCO、Lightroom手机版、泼辣修图。最一开始用的是Snapseed,免费而且功能很强大,用了很多年,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HSL调整的缺失。VSCO因为丰富的滤镜一直比较受欢迎,而且有HSL调整等进阶功能,但是只有付费版的功能才全,也才有使用的价值。目前手机上主要使用的还是这两个软件,Snapseed可以任意调整透视,污点修复,VSCO则主要用来调色,图简单就直接套个滤镜。
Lightroom手机版是在GooglePlay下载的,感觉这款软件对国内IP不太友好,体验了一下,功能跟电脑版的基本一致,甚至也有标星的功能,办会员的话主要提供局部调整和透视调整功能,免费版已经够用,很良心。还有泼辣修图这款App,如果办会员的话,感觉比Lightroom的功能丰富,尤其是局部调整功能,有点惊艳,同样,基础版已经基本够用,绝对良心,就是操作逻辑得花时间适应一下。泼辣修图会员是199一年,Lightroom是5刀一个月,明显泼辣性价比高很多,而且额外带100多套滤镜,不知道跟VSCO的滤镜相比怎样,VSCO会员20刀一年,修图功能相对弱了一些。总的来说,这四款APP都很不错,按需选择即可。
以上就是我从前期到后期,从摄影器材到后期软件的一些分享,器材以后还会升级,软件的使用也会继续摸索,下次有机会继续跟大家分享,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onghe/5580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