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头门的魅力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除了史书上的记载,千余年的时光已淡化了国人对美丽隋唐洛阳城的记忆。
一千多年前,日本人来洛参观,对这座恢宏壮丽、浪漫诗意的城市着了迷,竟仿照洛阳的样子,在日本京都建了一个“洛阳”,保存至今。
隋唐洛阳城为啥那么有魅力?
隋唐时期的洛阳,既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又是中国大运河的中心枢纽,璀璨迷人眼,繁华四海闻,最让人惊艳的当属隋代杰出的建筑设计**宇文凯设计的隋唐洛阳城里的“七天建筑”。
与营建西京长安城时的吝啬不同,宇文凯在营建东京洛阳城时“揣帝心在宏侈,穷极壮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
设计上灵感于中原地区人们成熟的天象认知理论,意愿将洛阳城打造成“天宫”。他受启迪于“北斗七星”,隋唐洛阳城设计上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天轴”上有7个“天字号”地标性建筑,对应天上的七个星座,从南到北依次为:天阙、天街、天津、天枢、天门、天宫、天堂,纵贯全城。
地上“七天”对应天上七星,体现的是天子威严、天宫气象,完美实现“天人合一”。
“天字号”工程是隋炀帝领头建起来的。
“天阙”指伊阙——龙门山阙。隋炀帝上台时,汉魏洛阳城历经战火,破破烂烂。杨广登邙山远眺,见龙门山形似门阙,遂命人以龙门为“天阙”,跨洛河两岸大建新城,迁都洛阳。天阙由此成了京城乃至国家的代名词。“龙门山色”乃“洛阳八大景”之首,文人墨客推崇备至。
“天街”指定鼎门街,有天子之街的意思,对应于天上的“天街”星座。是通往皇宫的xx御道,北连天津桥,南抵定鼎门。天街两旁呈棋盘状散布着许多里坊,太平公主、狄仁杰等名人的住宅都临近天街。
“天津”本指天河(洛河)渡口,此处特指天津桥,其旧址在今洛阳桥西侧。
隋代天津桥是一排大船架成的浮桥。隋末农民起义,火烧天津桥。唐代人在原址造石桥,桥头有董家酒楼。“天津晓月”是“洛阳八大景”之一:拂晓时分,桥上明月高悬,桥下洛水潺潺,如诗如画,令人沉醉。李白来洛旅游,常在董家酒楼喝酒看景。
唐代再接再厉,又搞了天枢、天门、天宫、天堂这几个“天字号”建筑。
“天门”就是应天门——宫城正南门。它始建于隋,原名则天门,是举行国事庆典与外交活动的重要场所。武则天废唐立周,定洛阳为神都,曾在城楼上举行登基大典。
“天宫”就是明堂,恢宏大气,包罗万象,古称“万象神宫”“通天宫”。它是神都洛阳的皇宫正殿,亦是武周王朝的施政中心,祭祀、朝会等重大活动均在明堂举行。
“天堂”又名“通天浮屠”,乃皇室礼佛堂,金碧辉煌,壮丽不可方物。《资治通鉴》里说,天堂里的夹纻大佛鼻如巨船,小指头肚里能容数十人。
“天枢”寓意“天下中枢”。长寿二年(693年),吐蕃、西突厥、后突厥、室韦4国入侵,于次年(694年)二月被武周击败。八月,世界各国元首在波斯国大酋长阿罗憾(Abraham)等人的号召下,请求建天枢,铭纪功德。武则天批准。由各国君臣筹资百万亿建于神都(今洛阳),位居世界三大纪功柱之首。标志着中国古代国际地位达到顶峰,是武周帝国屹立于世界之巅,统领万国、协和万邦的见证。
美丽的隋唐洛阳城虽然早已湮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它的巧妙构思,宏伟的设计思想却一直被后人称颂。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商川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clgvs.com/zonghe/575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我们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